- 年份
- 2024(5363)
- 2023(7604)
- 2022(6316)
- 2021(5715)
- 2020(4541)
- 2019(10028)
- 2018(9871)
- 2017(19088)
- 2016(10020)
- 2015(11159)
- 2014(11174)
- 2013(11335)
- 2012(10919)
- 2011(10395)
- 2010(10733)
- 2009(10141)
- 2008(9567)
- 2007(8970)
- 2006(8553)
- 2005(7864)
- 学科
- 济(72741)
- 经济(72694)
- 农(49140)
- 农业(32881)
- 业(31390)
- 地方(21449)
- 管理(19388)
- 业经(18852)
- 中国(16745)
- 方法(16518)
- 数学(15111)
- 数学方法(15055)
- 农业经济(12730)
- 发(12621)
- 地方经济(12251)
- 制(11117)
- 学(11080)
- 发展(10316)
- 展(10308)
- 人口(9924)
- 企(9905)
- 企业(9905)
- 村(9655)
- 农村(9634)
- 及其(8950)
- 策(8642)
- 体(8641)
- 收入(8596)
- 问题(8377)
- 财(8300)
- 机构
- 学院(158718)
- 大学(152720)
- 济(81777)
- 经济(80362)
- 研究(61620)
- 管理(58168)
- 理学(49678)
- 理学院(49165)
- 管理学(48511)
- 农(48376)
- 管理学院(48231)
- 中国(47794)
- 农业(36233)
- 科学(34317)
- 所(31965)
- 京(31200)
- 财(30835)
- 业大(28974)
- 研究所(28642)
- 中心(28569)
- 经济学(25357)
- 江(25342)
- 财经(24104)
- 经济学院(22549)
- 农业大学(22014)
- 经(21808)
- 省(21128)
- 科学院(20928)
- 范(20707)
- 师范(20584)
- 基金
- 项目(99696)
- 科学(78463)
- 研究(77225)
- 基金(71822)
- 家(61883)
- 国家(61198)
- 社会(52729)
- 科学基金(51602)
- 社会科(49402)
- 社会科学(49389)
- 省(40042)
- 基金项目(37965)
- 编号(32676)
- 教育(31619)
- 划(31430)
- 农(29196)
- 自然(28649)
- 自然科(27924)
- 自然科学(27920)
- 资助(27776)
- 自然科学基金(27424)
- 成果(26222)
- 发(25521)
- 国家社会(22563)
- 部(22289)
- 重点(21830)
- 发展(21767)
- 展(21467)
- 课题(21427)
- 性(19885)
- 期刊
- 济(108388)
- 经济(108388)
- 农(56521)
- 研究(51081)
- 农业(38197)
- 中国(35335)
- 科学(23986)
- 学报(23582)
- 业经(22657)
- 财(20144)
- 大学(19277)
- 融(18911)
- 金融(18911)
- 学学(18824)
- 管理(17166)
- 业(16450)
- 经济研究(15341)
- 农业经济(15126)
- 问题(15125)
- 农村(14879)
- 村(14879)
- 技术(13016)
- 世界(12812)
- 财经(12307)
- 经济问题(11359)
- 经(10795)
- 技术经济(9937)
- 版(9894)
- 农村经济(9835)
- 教育(9541)
共检索到255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柳建平 方志文
乡村人口和经济状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条件。文章利用甘肃14个贫困村的调查数据,就不同类型农户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农村非常住人口已近半,年轻男性多外出务工,大龄女性多留守务农,常住及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现象严重;二是大量较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农村经济的最主要支柱,而农业经济十分薄弱、但同时又是贫困农户的主要依赖,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西部贫困乡村人口和经济的这一现实状况决定了实现其振兴战略目标的艰难性和长期性,在实施路径上应做好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围绕人口振兴和产业振兴两大主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展开和推进。
关键词:
贫困地区 人口转变 农户经济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祎琳
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文章以山西省晋南某平原农村为调研对象,对家庭人口、经营作物种类、经营收入、其他产业收入、年收入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和调研,从农民人均纯收入、产业结构分布、产业结构占收入比例等各方面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近年来由于政策措施得力,农民收入普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整体生产技术偏低、规模经济少、缺少第二三产业等。因此我们提出了教育强农、体制助农、质量兴农、特色强农、科技扶农等建议,为山西省振兴乡村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振兴乡村 平原农村 人均纯收入 种植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伟
本文从农村人口承载力的视角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在农业农村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下降趋势下,依靠农业农村10%左右的GDP占比支撑总人口占比超过40%的农村居民实现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当是异常困难的,乡村没有能力承担超过其人口承载能力的责任和功能。如果不能大幅度减少农业人口,乡村振兴的系列目标很难实现;要防止因为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而在政策层面"农村一边倒"。要在城镇化大框架内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要素总量过剩但质量素质不高问题,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组织变革吸引优质要素注入、优化乡村要素结构,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另一方面应推动超出乡村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的存量要素转移和优化,将乡村闲置和低效生产要素转移到城市,挖掘提高农村存量要素的潜力和效率,逐步实现城乡产出、人口、要素的总量和结构均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文泽 郭承龙
已有文献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着诸多的瓶颈,商品同质化、交易风险大等。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在发现当前农村电商设施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大力扶持的同时,也发现了农村电商先前发展中的诸多不足,在先前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农村电商存在的合作积极性低、电商人才匮乏、规模小盈利能力差、要素支撑薄弱等实际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农户的引导和人才的引导、促进农户的有序生产、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电商发展要素等做法。这项研究丰富了乡村振兴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研究,为有关部门未来发展农村电商提供战略性帮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电子商务 互联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英 胡水清清 韩鲜籽 蔡向东
农村人口的保障属性几乎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各个维度,农村人口发展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本文对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人口变化趋势进行合理预测,进而发现农村人口发展面临劳动力外流、老龄化严重、人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打造营农环境、加强教育培训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人口统筹管理机制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口 人口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睿 何燕 樊晓璐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传统家庭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的转换,乡村振兴的载体是传统自然村庄向新型田园社区的转换,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传统农耕农民向新型现代农人的转换。随着这种转换,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但是乡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乡村人居环境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现。文章分析了当前山西乡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乡村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省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环境整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裕瑞 曹丽哲 王鹏艳 常贵蒋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解析了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整治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模式,梳理了整治成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并展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演化机理、质量评价、调控策略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仍存在明显不足,地方具体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误区。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要形成"八项共识"。在研究层面,应强化乡村地理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形成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机制剖析、成效评估、模式优化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可更好地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地域功能显化和价值提升,进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南平 蒋晋
新时代共同富裕进程中,通过乡村振兴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是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呈现乡村振兴的果,才能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共同富裕。本文首先厘清了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收入差距的理论源流及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其次系统地阐释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了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对策改善乡村振兴中要素支撑能力薄弱、分配制度缺位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在地化经济薄弱、益农利农联结机制弱化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困难、生产力发展方式亟须优化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传统乡村治理体系落后、政策目标难以持续实现的现状;改善乡村振兴中基础服务体系支撑作用不强的现状。本文的贡献在于: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及改善农民收入状况的关联性;提出了国有—集体所有—农户所有的新型农村股份合作制;提出了强化集体经营项目及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黎 陈玉萍 丁士军
本文利用四川省东北秦巴山区的阆中市296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考查农村人口的疾病发生状况,并利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农村人口的疾病发生状况令人担忧,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是否参加体检、家庭人口规模、家庭经济状况、农户的饮水习惯等因素对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文化程度对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 疾病 发生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华章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规划又衍生出一个新的表征点"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它对应着"农村、农业、农民",让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三农"问题更加具体和细致,一方面揭示出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障碍,一方面对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规划提出落实路径与方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忠
我们的研究表明年龄与健康呈非线性关系,大约30岁以前为正向关系,30岁以后健康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且呈加速趋势。女性的健康比男性差。婚姻状况对健康的影响为正,但对女性的影响更明显。相对于住在村庄的农村居民,城郊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更差。与国际上对发达国家的研究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我国体形偏胖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但偏瘦对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女性,这符合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人口还比较贫困的实际情况。教育对健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家庭越大,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越好。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家庭中大家庭能共享更多资源、分担更多风险的情况。个人收入对健康的影响统计上显著,但经济上不显著。是否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静雯
加快优化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从乡村振兴视角来看,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各地区还需制定科学村庄规划,多方筹集人居环境优化资金;完善人居环境优化配套设施;激发人居环境优化主体内生动力,提高人居环境优化宣传力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勇 张美琪
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事关广大农民的生活福祉以及农村社会的长足发展,更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人居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基层调研结果阐述了哈尔滨市双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本地区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静雯
加快优化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从乡村振兴视角来看,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各地区还需制定科学村庄规划,多方筹集人居环境优化资金;完善人居环境优化配套设施;激发人居环境优化主体内生动力,提高人居环境优化宣传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