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6)
- 2023(10993)
- 2022(9106)
- 2021(8377)
- 2020(6546)
- 2019(14819)
- 2018(14563)
- 2017(27221)
- 2016(14403)
- 2015(15767)
- 2014(15753)
- 2013(16002)
- 2012(15517)
- 2011(14478)
- 2010(15040)
- 2009(14093)
- 2008(13624)
- 2007(12452)
- 2006(11738)
- 2005(11002)
- 学科
- 济(89922)
- 经济(89850)
- 农(49677)
- 业(41237)
- 农业(33345)
- 管理(29286)
- 地方(28832)
- 中国(25936)
- 业经(21755)
- 方法(20587)
- 数学(18047)
- 数学方法(17950)
- 企(17945)
- 企业(17945)
- 发(16224)
- 地方经济(15880)
- 学(15526)
- 制(13967)
- 农业经济(12787)
- 发展(12749)
- 展(12724)
- 融(12475)
- 金融(12475)
- 银(11952)
- 银行(11941)
- 贸(11925)
- 贸易(11914)
- 行(11758)
- 环境(11734)
- 易(11396)
- 机构
- 学院(216884)
- 大学(210558)
- 济(104158)
- 经济(102230)
- 研究(87074)
- 管理(77313)
- 中国(67375)
- 理学(64842)
- 理学院(64044)
- 管理学(63183)
- 管理学院(62769)
- 农(55105)
- 科学(50053)
- 京(45685)
- 所(45202)
- 财(42022)
- 农业(41478)
- 研究所(40439)
- 江(39568)
- 中心(39307)
- 业大(35990)
- 财经(32032)
- 经济学(31620)
- 范(30662)
- 师范(30397)
- 院(29880)
- 省(29467)
- 经(28812)
- 北京(28618)
- 州(28150)
- 基金
- 项目(135488)
- 科学(106567)
- 研究(104225)
- 基金(95916)
- 家(82931)
- 国家(82086)
- 社会(69118)
- 科学基金(69068)
- 社会科(65036)
- 社会科学(65024)
- 省(55759)
- 基金项目(50526)
- 划(44229)
- 教育(43939)
- 编号(43251)
- 自然(39548)
- 自然科(38485)
- 自然科学(38479)
- 发(37812)
- 自然科学基金(37759)
- 资助(37421)
- 成果(34882)
- 农(31550)
- 发展(31492)
- 展(31002)
- 重点(30706)
- 课题(30501)
- 部(29631)
- 国家社会(28826)
- 创(27517)
- 期刊
- 济(138364)
- 经济(138364)
- 研究(72277)
- 农(60742)
- 中国(54119)
- 农业(41074)
- 科学(32415)
- 学报(32051)
- 财(28423)
- 业经(27296)
- 管理(26978)
- 融(26831)
- 金融(26831)
- 大学(25455)
- 学学(24369)
- 教育(21324)
- 经济研究(20177)
- 技术(19359)
- 业(18896)
- 问题(18752)
- 财经(16077)
- 农业经济(15371)
- 农村(15205)
- 村(15205)
- 世界(15113)
- 经(14044)
- 经济问题(13446)
- 技术经济(12681)
- 资源(12646)
- 版(11905)
共检索到361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英明,姚士谋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的总量、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素质。人口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口因素问题,它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所表现出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旧体制所积累和掩盖的一些隐性问题,在新体制下日益显性化,一些新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南
自中国进入转型时期以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结构问题十分显著,不仅体现在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上,还体现在素质结构上。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质量、消费以及储蓄等方面的多重影响,需要全面地进行利弊分析,并且做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大等,从而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推进新时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农村人口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米龙
文章从定量角度综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判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范式转型的策略及建议。研究认为,长江经济带农村及发展范式转型,要着力推动五个"转变",通过深化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投入制度改革、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积极引导农村创新创业和切实强化乡村建设,为长江经济带农村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村经济 特征 范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晓勇
山区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区人口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最近几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人口的决策,为今后山区人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山区农村人口小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将有助于我们自觉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推动山区的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投资 剩余劳动力 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红
论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及其质量的相关理论,界定了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属性,从经济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分享性、创新性、持续性五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将长江经济带各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06-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从五个维度指数的变化来看,除经济发展持续性维度有所下降以外,经济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和分享性均呈现上升态势。由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上升变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有效性和分享性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种走势,...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发展质量 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香丽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高等教育 流动 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欢
以内需消费为主体的国内市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回流以及内需消费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回流有利于促进国内统一内需消费市场的形成,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最大,且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内需消费规模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城乡和区域发展差异,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持续完善人口回流机制,加快构建统一国内大市场,破除制约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桎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学军,王合生
外向型经济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 年长江经济带外贸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03 % 。依据详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上中下游及省际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征,并且根据经济带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点,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特征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涂建军 李琪 朱月 刘莉 向文
从不同视角解构大区域经济差异,有助于明晰区域经济差异的真实现状,有重点地推进经济均衡发展。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并按尺度递减从全域、区域、省域、城市4个视角,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ESDA)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识别出经济差异重点区域。研究发现:(1)20002015年,全域经济差异以2010年为节点先增大后减小,且内部"两极分化"明显,经济空间演化与经济差异时序波动吻合,相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晨 张毅 陈丹玲
构建了城市集聚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逻辑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集聚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呈现出普通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格局。据此提出应鼓励中小规模城市集聚化发展,适度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规模城市过度集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创新科技应用,提高区域集聚水平,实现城市集聚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雅竹 段学军 王磊 邹辉 杨清可
基于"空间—要素"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ESDA空间统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994~2017年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经济发展阶段判读,运用全局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异从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变,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转型"4个经济发展阶段,并呈现自我建设发展、区域大开发、趋同竞争、产业转型的阶段特征,区域经济呈现"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热点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和次核心冷点区。经济发展经历集聚效应和涓滴效应交替,区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而趋于均衡,符合"不平衡增长理论"规律。(3)地理加权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外商投资、政府调控、交通发展、科技教育、金融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的正向内在动力,发展成本和地形条件是制约因素。产业结构是核心驱动力,科技教育是重要推动力,地形条件是发展基础。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要考虑不同行政区和不同驱动要素的异质性和特殊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虞孝感 王合生 朱英明
农业对长江经济带支撑能力削弱的趋势有所减缓,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一定进展,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降,农业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缺少适应发展的准备,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源和环境保障基础受到削弱。
关键词:
农业发展,态势分析,长江经济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