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9)
2023(13942)
2022(12103)
2021(11527)
2020(9449)
2019(21930)
2018(22053)
2017(42569)
2016(23325)
2015(26158)
2014(26012)
2013(25976)
2012(23898)
2011(21434)
2010(21422)
2009(19410)
2008(18628)
2007(16516)
2006(14640)
2005(12480)
作者
(66338)
(55519)
(54848)
(52332)
(34981)
(26663)
(24777)
(21752)
(21101)
(19603)
(18916)
(18544)
(17416)
(17378)
(16900)
(16844)
(16589)
(16196)
(15837)
(15541)
(13814)
(13537)
(13344)
(12813)
(12515)
(12294)
(12292)
(12151)
(11166)
(11090)
学科
(94917)
经济(94820)
(66156)
管理(58333)
(51374)
(44027)
企业(44027)
方法(39166)
农业(34229)
数学(34193)
数学方法(33809)
中国(26272)
业经(25300)
地方(23669)
(21108)
(20328)
(18146)
(15436)
贸易(15425)
(14944)
(14475)
环境(14052)
技术(13862)
理论(13849)
(13337)
(13106)
(12804)
农业经济(12695)
(12450)
银行(12403)
机构
学院(322816)
大学(321298)
管理(129129)
(128172)
经济(125288)
理学(112791)
理学院(111531)
研究(109776)
管理学(109597)
管理学院(109037)
中国(81466)
(71063)
科学(69640)
(68356)
业大(55578)
(55375)
(54725)
农业(54352)
中心(50753)
研究所(50578)
(48175)
(44485)
师范(44116)
财经(43617)
北京(42634)
(39801)
(39279)
(38618)
经济学(36682)
(36327)
基金
项目(226600)
科学(177862)
研究(167792)
基金(163152)
(141592)
国家(140306)
科学基金(120446)
社会(104950)
社会科(98915)
社会科学(98889)
(90784)
基金项目(88216)
自然(77838)
自然科(75956)
自然科学(75940)
教育(75260)
自然科学基金(74570)
(74409)
编号(70474)
资助(65609)
成果(56369)
重点(50174)
(49576)
(49573)
课题(47257)
(46471)
创新(43320)
科研(42830)
国家社会(42298)
教育部(41918)
期刊
(145874)
经济(145874)
研究(93015)
(72912)
中国(66446)
学报(53437)
科学(50299)
农业(49749)
管理(42251)
大学(40930)
(38836)
学学(38664)
教育(35208)
业经(29609)
(27432)
金融(27432)
技术(27283)
(23071)
问题(20549)
经济研究(20023)
财经(19799)
(17833)
图书(17394)
(16828)
资源(16730)
科技(16390)
业大(15390)
农业经济(15350)
理论(15348)
技术经济(15290)
共检索到473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祥禄  侍慧宇  李华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利用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有关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征,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基本态势,探索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寻找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祥智  
一、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征 1.数量庞大。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72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6027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宪威  楚晓琳  
本文认为,四川省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可以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估计。综合两种结果,2008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估计约为1400万人,且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因此,转移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武云兰  余丽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投入极其重要。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亟需政府引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燕翔  
本文认为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需要采取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 2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 ,扩大本地就业 ;( 3)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四川城市网络 ,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4 )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抓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 6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 ,扫除农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莎  李盛聪  
我国正值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减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技能缺乏,其在城市的生活、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让转移农民在非农产业顺利就业并具备城市化生活所需技能及素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四川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却出现转移速度放缓趋势。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从而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宇  
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过程。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后,并未改变其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大省的基本格局。文章在简要回顾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变化,揭示出其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向卿青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种人口"空心"的现象在山区农村更是常见。本文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分析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程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各项社会问题。最后结合苍溪县的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佳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立足于四川省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承红  杨婷婷  陈航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耀辉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赵耀辉(乔治·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本文初稿写作期间为农业部农研中心(RCRE)访问学者。本文是RCRE所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课题的一部分,本文定稿于1996年8月。我在此感谢福特基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振斌  彭小菊  冯建林  
一、四川省劳务经济和农民收入、消费基本状况(一)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1、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城镇就业。根据省农劳办提供的资料,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芸  邹杨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的基础上,选取2001-2012年度的8个代表性指标,对现实农村人口迁移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载体和生活成本是阻碍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两大原因;农业发展对人口转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在吸纳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因此,一个有序的、分层的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应重点关注产业、区位与文化教育梯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永红  黄开元  
本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对四川大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行了测算,借助EVIEWS软件拟合了预测模型;依托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用年龄移算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进行了测算与预测,进而对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做出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