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9)
2023(6596)
2022(5418)
2021(5360)
2020(4273)
2019(9731)
2018(9656)
2017(18329)
2016(9915)
2015(11083)
2014(10918)
2013(11006)
2012(9756)
2011(8868)
2010(9065)
2009(8783)
2008(9021)
2007(8727)
2006(7994)
2005(7179)
作者
(27351)
(23337)
(22882)
(21659)
(14377)
(11214)
(10374)
(9045)
(8744)
(8152)
(7974)
(7637)
(7189)
(7153)
(6913)
(6894)
(6797)
(6791)
(6503)
(6482)
(5757)
(5714)
(5529)
(5489)
(5431)
(5310)
(5122)
(4952)
(4723)
(4687)
学科
(48116)
(41950)
经济(41805)
(41296)
农业(32165)
管理(31342)
(23264)
企业(23264)
业经(19490)
方法(13602)
中国(12312)
农业经济(12301)
(11141)
(11033)
(9964)
人口(9787)
(9713)
(9448)
农村(9429)
数学(9223)
地方(9162)
数学方法(9157)
发展(8410)
(8405)
理论(8084)
建设(7644)
土地(7426)
(7321)
(7264)
收入(7212)
机构
学院(140762)
大学(135906)
管理(60404)
(57680)
经济(56299)
理学(50388)
理学院(49888)
管理学(49276)
管理学院(48972)
研究(44597)
(43460)
中国(38953)
农业(32362)
(28534)
(26586)
业大(26443)
科学(25938)
中心(23461)
(23314)
(22247)
研究所(19647)
财经(19605)
农业大学(19599)
(18559)
经济管理(18532)
(18527)
师范(18463)
(17786)
(17759)
北京(17422)
基金
项目(88209)
科学(70429)
研究(69390)
基金(64209)
(54408)
国家(53754)
科学基金(47246)
社会(46627)
社会科(42565)
社会科学(42549)
(35641)
基金项目(34740)
编号(31047)
教育(29700)
自然(28297)
(27872)
自然科(27641)
自然科学(27640)
自然科学基金(27196)
(26761)
成果(24891)
资助(24199)
(19765)
(19470)
课题(19293)
国家社会(18683)
重点(18353)
(18021)
(17937)
(17854)
期刊
(78562)
经济(78562)
(51669)
研究(39653)
中国(36921)
农业(34934)
科学(21544)
(21286)
管理(20280)
业经(20273)
学报(20031)
(17291)
金融(17291)
大学(16985)
(16697)
学学(16072)
农业经济(14342)
农村(13986)
(13986)
教育(13474)
技术(11727)
问题(10796)
(10266)
财经(9402)
世界(9197)
农村经济(9065)
社会(8924)
经济问题(8513)
(8062)
资源(8035)
共检索到227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华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涌入,其中一部分人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社会形成了特殊的聚集区(村),由此给当前城市发展与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中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变迁的过程,这类群体的流动所产生的特殊社会行为过程,赋予社会网络更为广泛的内涵。分析农村人口流动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构筑动因、网络空间适用,对城市人口的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敏丽  来洪渝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纯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不仅一般农村有很大变化,就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不小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农民离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莫玮俏  史晋川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6个调查时点的农村微观截面数据,利用Probit和Logit方法,从夫妻单方流动和共同流动两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的影响。在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夫妻共同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再婚概率增加,离婚的可能性加大;而在夫妻单方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还面临再婚搜寻成本降低和当前婚姻收益减小等状况,从而造成婚姻稳定性下降、离婚概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夫妻共同或单方流动都显著提高了离婚概率。可见,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下降,由此造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对于当前的流动人口,大家使用了各种各样意义相近的概念,在这些概念中要把迁移、转移、移动和人口流动区别开来。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骨干力量,成为城市经济运转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推动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稳定。农村就业不充分,城市劳动报酬高,吸力和推力的双重作用,是微观上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从宏观上来分析,农村人口流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源流动、要素重组的表现。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存在,加速了人口流动。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道路是成功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海艳  代燕  
利用《山东省泰安市农村老年人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农村家庭的子女外出流动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不是特别明显,这与现实生活不太吻合,深究其因在于很多老年人不愿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情向外人表达;相比而言,子女外出流动对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影响比较明显,这与女性老年人比较善于感情的流露和表达有关。总体上,子女外出务工经商一方面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改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和生活照料任务。从代际的经济互动来看,子女外出流动行为对是否给其父母钱以及给钱的数量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反过来父母给子女的经济支持却不会受到子女外出状况的影响,这反映了代际经济互动具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原平  
当前,我国农村的人口控制还主要依赖的是各种形式的外力强制干预,如国家政策、法令规定、行政管理、社会政洽经济措施等等。这些外在的强制性的人口约束机制在人口生育变动的新的阶段已不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控制功能,有时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拥军  
教育水平是经典的分析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的指标,个人的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地位互为因果。由于经济地位和自然环境等等的差异,农村人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实现社会流动的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带有历史文化的印痕和乡土的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江苏省农村流动人口统计资料,本文归纳了现阶段江苏农村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运用时间趋势外推法对其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人口流动对江苏农业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人口有序流动的相关策略,试图为推动江苏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含琳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人口增长性压力逐步降低,但与此同时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并逐渐取代增长性压力而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农村人口流动不但对计划生育工作,而且对社会稳定;不但对城市发展,而且对农村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优化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化解人口流动性压力的基础。要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模式为目标,以育龄人口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