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5)
2023(4661)
2022(3791)
2021(3600)
2020(2794)
2019(6443)
2018(6309)
2017(12693)
2016(6836)
2015(7330)
2014(7284)
2013(7541)
2012(6942)
2011(6295)
2010(6440)
2009(6114)
2008(5937)
2007(5627)
2006(5159)
2005(4423)
作者
(19017)
(16876)
(16360)
(15500)
(9962)
(8141)
(7116)
(6473)
(6318)
(5811)
(5804)
(5260)
(5124)
(5114)
(5054)
(4950)
(4834)
(4711)
(4496)
(4448)
(4190)
(4138)
(4050)
(4016)
(3886)
(3765)
(3756)
(3455)
(3450)
(3389)
学科
(47805)
(37830)
经济(37798)
农业(31967)
(25875)
业经(13875)
农业经济(12236)
方法(11110)
数学(10635)
数学方法(10588)
地方(10480)
中国(10177)
人口(9726)
(9425)
(9341)
管理(9329)
农村(9322)
发展(8390)
(8386)
土地(7199)
(7071)
收入(6992)
建设(6853)
(6707)
劳动(6706)
农业劳动(6336)
及其(6324)
(6308)
问题(6154)
分配(6014)
机构
学院(100282)
大学(93793)
(48249)
经济(47507)
(42409)
管理(37649)
研究(36192)
理学(32996)
理学院(32727)
管理学(32255)
管理学院(32104)
农业(31767)
中国(29324)
业大(23346)
科学(21041)
农业大学(19390)
(18806)
(18643)
(17989)
中心(17780)
研究所(16872)
(15543)
(14906)
经济管理(14826)
经济学(14206)
财经(14059)
(13861)
(13803)
经济学院(13050)
(12879)
基金
项目(66576)
科学(52521)
研究(51394)
基金(48469)
(42039)
国家(41537)
科学基金(35138)
社会(34958)
社会科(32621)
社会科学(32616)
(27642)
(26644)
基金项目(26128)
编号(22220)
(21033)
教育(20771)
自然(20066)
自然科(19553)
自然科学(19550)
自然科学基金(19220)
资助(18430)
成果(16882)
(16880)
(15097)
国家社会(14963)
重点(14375)
发展(14267)
(14189)
(14075)
课题(13944)
期刊
(61364)
经济(61364)
(51697)
农业(35233)
研究(28443)
中国(22818)
业经(17835)
科学(16985)
学报(16801)
(14835)
农业经济(14239)
大学(14038)
学学(13910)
农村(13364)
(13364)
(12097)
金融(12097)
(11391)
问题(9896)
农村经济(8977)
世界(8514)
(8363)
经济问题(8013)
管理(7935)
社会(7505)
技术(7196)
社会科(7042)
社会科学(7042)
经济研究(6937)
业大(6789)
共检索到153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南,朱楚珠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的生存条件既包含自然因素,也包含社会因素。人口增长对人口本身生存条件的全面影响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人口增长过速使得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趋于恶化,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结论。人口增长使得某些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由于这种减少的压力,从而又引起质上的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泽民  
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美〕D·盖尔·约翰逊六、选择其他的政策是否要冒很大风险?政策制定者们可能回答说,一项把旨在减少所期望的儿童数量的适当的政策调整,同提供自愿的计划生育措施结合起来的政策,也许会使中国延缓几年才能达到继续实行现行政策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麦收,曹亚光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存在两大困难:原来的人口控制目标难实现,农民对某些人口控制方法难接受。怎样扭转这种局面,使人口控制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春燕  
本文以家庭生育决策为理性行为作为分析前提,阐述了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认为中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对生育有刺激作用,如定期根据家庭人口变化重新分配土地、对城乡提供不同的养老保障制度、限制城乡间人口迁移等。本文提出一组替代政策和制度,以克服现行政策的缺陷,并可最终导致生育率水平下降。本文还认为人口规模对人均粮食供应、人均收入,从而对人均福利水平基本上无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江海,彭珂珊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万物存在的基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保护耕地资源,控制人口数量,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实现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纯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不仅一般农村有很大变化,就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不小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农民离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宗贵  
土地制度与人口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公社制度下,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被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及集体耕耘、集体分配收入这种形式所掩盖。每一农户新增人口越多,所得的基本口粮越多,在收入分配上越占便宜,农户非旦感受不到家庭人口增多产生的压力,反而还会捞到不少好处。因此,这种制度对农村人口增长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连友  王慧斌  关海玲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口,而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促使人口数量以及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文章以山西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山西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子,为政府制定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的人口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庆光  莫玲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敏丽  来洪渝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