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0)
- 2023(13437)
- 2022(11206)
- 2021(10182)
- 2020(8069)
- 2019(18014)
- 2018(17441)
- 2017(33268)
- 2016(17526)
- 2015(19202)
- 2014(19243)
- 2013(19619)
- 2012(18672)
- 2011(17369)
- 2010(17688)
- 2009(16537)
- 2008(15879)
- 2007(14471)
- 2006(13358)
- 2005(12421)
- 学科
- 济(103659)
- 经济(103566)
- 农(50733)
- 业(49330)
- 管理(40555)
- 农业(33928)
- 地方(30489)
- 中国(29927)
- 方法(29789)
- 数学(26624)
- 数学方法(26476)
- 企(25393)
- 企业(25393)
- 业经(23815)
- 发(17371)
- 学(17316)
- 地方经济(16924)
- 制(16279)
- 财(16033)
- 贸(15188)
- 贸易(15177)
- 融(14740)
- 金融(14739)
- 环境(14566)
- 易(14541)
- 银(14149)
- 银行(14134)
- 行(13862)
- 发展(13595)
- 展(13567)
- 机构
- 学院(264572)
- 大学(258614)
- 济(127639)
- 经济(125322)
- 研究(101495)
- 管理(96856)
- 理学(82483)
- 理学院(81504)
- 管理学(80357)
- 管理学院(79848)
- 中国(78755)
- 农(59747)
- 科学(57984)
- 京(54622)
- 财(53343)
- 所(51841)
- 研究所(46450)
- 中心(45816)
- 农业(45044)
- 财经(41427)
- 江(41421)
- 业大(40966)
- 经济学(40098)
- 经(37558)
- 范(36353)
- 师范(36084)
- 经济学院(35929)
- 院(35202)
- 北京(34773)
- 州(32500)
- 基金
- 项目(169794)
- 科学(135333)
- 研究(128259)
- 基金(123511)
- 家(106929)
- 国家(105905)
- 科学基金(90458)
- 社会(86977)
- 社会科(82181)
- 社会科学(82166)
- 省(67077)
- 基金项目(64814)
- 教育(55301)
- 划(54935)
- 自然(53221)
- 自然科(51921)
- 自然科学(51914)
- 编号(51755)
- 自然科学基金(50972)
- 资助(48743)
- 发(44556)
- 成果(41161)
- 重点(38250)
- 部(37928)
- 国家社会(37073)
- 发展(37065)
- 展(36476)
- 课题(35918)
- 创(34693)
- 农(33957)
- 期刊
- 济(161055)
- 经济(161055)
- 研究(87402)
- 农(64315)
- 中国(60504)
- 农业(43428)
- 科学(38630)
- 学报(37973)
- 财(36654)
- 管理(33786)
- 融(30781)
- 金融(30781)
- 业经(30472)
- 大学(30323)
- 学学(28984)
- 经济研究(25451)
- 教育(24088)
- 技术(22495)
- 问题(21498)
- 财经(20645)
- 业(20157)
- 经(18038)
- 世界(17035)
- 农村(15855)
- 村(15855)
- 农业经济(15729)
- 技术经济(15140)
- 经济问题(14884)
- 资源(14182)
- 商业(13952)
共检索到425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欢
以内需消费为主体的国内市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回流以及内需消费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回流有利于促进国内统一内需消费市场的形成,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最大,且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内需消费规模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城乡和区域发展差异,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持续完善人口回流机制,加快构建统一国内大市场,破除制约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桎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启平
随着乡村中由人口、户籍与土地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关系逐渐被打破,农村人口流动在其嵌入性制度安排的变迁与结构性约束弱化下呈现出新特征,出现一些新问题,对城乡融合发展下农村流动人口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农村流动人口的治理应着重保障流动人口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权,切实提高其自我赋能发展的效用水平,实现人口流动的内生性发展和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城乡融合战略迈向新阶段。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农村流动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纯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不仅一般农村有很大变化,就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不小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农民离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投资 剩余劳动力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南
自中国进入转型时期以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结构问题十分显著,不仅体现在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上,还体现在素质结构上。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质量、消费以及储蓄等方面的多重影响,需要全面地进行利弊分析,并且做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大等,从而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推进新时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农村人口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连友 王慧斌 关海玲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口,而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促使人口数量以及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文章以山西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山西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子,为政府制定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的人口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建国后的四十年间,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始终占到80%以上,这个简单事实的人口学含义是清晰的: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历史性进程,基本上是由农村人口的增长变化决定的。 一、农村人口的增长 1949年,中国农村人口4.47亿,到1969年增为6.38亿,年平均增长率19.2‰。1982年则达到8.36亿,1949—1982年间净增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雨停 丁四保 王荣成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本文综合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学说构建了扩散回流和市场区效应空间计量模型,使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2169个市县数据对2000年至2007年的各市县非农业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联立方程估计表明,虽然各级市县产出、就业和资本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要素投入和产出规模以及人力资本和地方要素,但是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互作用。其中,省会和地级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对下级市县有显著的回流效应,而下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对位于市场中心的上级城市有明显的市场区增长作用,同级市县经济增长有互相促进作用。本文最后简要总结了研究结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农村地区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减缓农村人口贫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在计算各省份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受教育水平、农村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水平等外部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人口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贫困现象显著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作者指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 农村人口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车树林 顾江
农村地区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减缓农村人口贫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出发,构建理论模型,在计算各省份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受教育水平、农村就业水平以及财政支农水平等外部变量,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人口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即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人口贫困现象显著减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作者指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构建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
关键词:
包容性金融 农村人口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英明,姚士谋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的总量、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素质。人口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口因素问题,它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所表现出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旧体制所积累和掩盖的一些隐性问题,在新体制下日益显性化,一些新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晓勇
山区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区人口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最近几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人口的决策,为今后山区人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山区农村人口小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将有助于我们自觉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推动山区的经济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玉龙
基于城乡人口流动视角,建立省际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3SLS估计方法,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农村人口老龄化每降低1%,城乡收入差距提高0.15%;城乡收入差距每下降1%,农村人口老龄化率提高1.11%。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注重并权衡二者关系,对于控制并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人口 老龄化 收入差距 人口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