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0)
- 2023(7450)
- 2022(5920)
- 2021(5493)
- 2020(4375)
- 2019(9752)
- 2018(9581)
- 2017(18194)
- 2016(10100)
- 2015(11288)
- 2014(10856)
- 2013(11245)
- 2012(10572)
- 2011(9883)
- 2010(10035)
- 2009(9486)
- 2008(9428)
- 2007(8831)
- 2006(8238)
- 2005(7316)
- 学科
- 农(48804)
- 济(46774)
- 经济(46721)
- 业(33152)
- 农业(32594)
- 管理(20514)
- 业经(16944)
- 中国(15173)
- 方法(13444)
- 农业经济(12372)
- 企(12122)
- 企业(12122)
- 数学(11684)
- 数学方法(11567)
- 发(11357)
- 地方(11113)
- 人口(9933)
- 制(9929)
- 学(9734)
- 劳(9678)
- 劳动(9661)
- 村(9413)
- 农村(9391)
- 发展(9050)
- 展(9044)
- 策(8244)
- 建设(8158)
- 土地(7960)
- 及其(7818)
- 贸(7489)
- 机构
- 学院(151382)
- 大学(147611)
- 济(65377)
- 经济(64106)
- 研究(60584)
- 管理(55241)
- 农(54449)
- 理学(47444)
- 中国(47147)
- 理学院(46934)
- 管理学(46095)
- 管理学院(45849)
- 农业(41728)
- 科学(38348)
- 所(33090)
- 业大(32945)
- 京(32385)
- 研究所(30047)
- 中心(28340)
- 农业大学(25496)
- 财(24719)
- 江(24612)
- 省(22218)
- 业(21127)
- 科学院(20740)
- 院(20497)
- 范(20309)
- 北京(20145)
- 师范(20052)
- 发(19345)
- 基金
- 项目(102538)
- 科学(79565)
- 研究(74147)
- 基金(73703)
- 家(66518)
- 国家(65838)
- 科学基金(54331)
- 社会(47696)
- 社会科(44590)
- 社会科学(44575)
- 省(41222)
- 基金项目(38930)
- 自然(34412)
- 划(33870)
- 自然科(33407)
- 自然科学(33394)
- 自然科学基金(32824)
- 农(31463)
- 编号(31204)
- 教育(30954)
- 资助(29336)
- 成果(24755)
- 发(24710)
- 重点(23228)
- 部(22672)
- 业(20638)
- 创(20611)
- 课题(20597)
- 国家社会(20175)
- 发展(19490)
- 期刊
- 济(82413)
- 经济(82413)
- 农(61382)
- 农业(42017)
- 研究(41932)
- 中国(39762)
- 学报(30302)
- 科学(28462)
- 大学(22834)
- 学学(21834)
- 业经(20483)
- 业(19221)
- 管理(16072)
- 融(16015)
- 金融(16015)
- 财(15515)
- 农业经济(14542)
- 农村(13960)
- 村(13960)
- 问题(12133)
- 教育(11963)
- 资源(11651)
- 版(11081)
- 世界(11013)
- 技术(10888)
- 业大(10420)
- 经济研究(9945)
- 农业大学(9423)
- 经济问题(9295)
- 农村经济(9278)
共检索到240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永丽 金虎玲
本文对连续四次跨度七年的农村社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从农村人口及劳动力规模、人口自然结构、受教育水平、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对农村人口主要状况进行了总括性描述,并就农村人口及劳动力资源禀赋的总体变动趋势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总结农村人口及劳动力资源禀赋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变动趋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圣伟 何安华
本文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两部分,估算了中国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和显性剩余劳动力总量,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为12293.8万人,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为3224.5万人,全国仍有15518.3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实现既定的城市化目标,2020年前每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640万到1100万之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芸 邹杨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的基础上,选取2001-2012年度的8个代表性指标,对现实农村人口迁移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载体和生活成本是阻碍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两大原因;农业发展对人口转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在吸纳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因此,一个有序的、分层的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应重点关注产业、区位与文化教育梯度。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人口迁移量 梯度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子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俊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特征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过程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具有以下新的特征。(一)从就业区间上看,劳动力异地转移规模趋小,就地转化将成主导。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中城市对农村廉价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丹 韩晓龙 祁春节
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要想科学地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必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建立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稳定状态的年限及其极限概率做出定量预测,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琰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长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本文基于收支余额视角研究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行为,通过对我国各地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变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农民工集中流动背景下的人口回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出现从区域整合迈向全国整合的良性趋势。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未来地区间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劳动力成本将持续提高。同时,基于生存成本视角的收支余额变动及其趋势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区域回流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未来走向,以为下一步研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劳动力市场整合提供基础。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收支余额 跨区域回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
"刘易斯拐点"研究的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描述的是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劳动力的动态转移。基于"刘易斯拐点"的理论研究表明,我国"刘易斯拐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同步性,农业部门劳动力供求、城乡收入差距、边际生产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且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随着"刘易斯第二拐点"的临近,农村人口转移将会达到峰值,增量逐渐收敛。为此,需要支持城镇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合理就业、继续完善配套措施提供市民化服务和开展专业化职业培训等相应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海峰 陈春 张可男 于立 陆琦
[目的]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变化的历史趋势与轨迹过程分析,判断人口变化趋势给农村发展带来的脆弱性,从人口变化趋势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发展可持续性建议。[方法]借助脆弱性分析方法,通过既有的长时间、多角度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人口的总体趋势、少年儿童组人口趋势、老年组人口趋势的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各个方面来看,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都在使农村的脆弱性增强;少年儿童组人口的减少趋势造成了农村4个方面的脆弱性增强——未来发展动力更为缺乏、乡土文化传承困难、农村社会资本转型放缓、公共产品投入回报率低,其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宝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程度高于城镇、速度快于城镇、地区差异大于城镇、老年人口多于城镇等特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急迫,任务也更为艰巨。未来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0—202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2021—2034年为高速发展阶段,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2035—2050年为高位发展阶段,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常态化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将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风险、养老服务需求等产生深远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应对农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英
本文根据现阶段人口变动的情况,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人口预测的模型不仅考虑到城镇、农村在生育、死亡等方面的差异,而且也反映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动态迁移。在人口预测的生育模式上采用了总和递进生育率的指标,将妇女按所生孩次的结构分类。本文所作的预测为长期预测,对中国至2050年的总人口、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以及人口的年龄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预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祥禄 侍慧宇 李华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利用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有关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征,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基本态势,探索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寻找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四川省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对策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目的的农地流转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让人顾虑。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数据分析对象,通过线性回归模型、SLM、SEM选择,对6个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现阶段农地流转不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地失业或者滞留在农地是农民流转农地后可能的劳动力走向。在寻找农地流转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依赖的中间变量时发现:农地流转依赖于工业化解决农地流转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工业化存在单独的以及与农地流转互补的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占有禀赋的改善与降低不是实践可行的农地流转转移劳动力依赖条件;农地流转受农户户均耕地经营面积大小影响依赖于农业机械投入的增加推进(或阻滞)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