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0)
2023(9127)
2022(7484)
2021(7258)
2020(5507)
2019(12997)
2018(12934)
2017(22863)
2016(13672)
2015(15149)
2014(15111)
2013(14215)
2012(13141)
2011(12029)
2010(12134)
2009(10680)
2008(10234)
2007(9408)
2006(8593)
2005(7404)
作者
(35526)
(30319)
(29681)
(28123)
(18540)
(14730)
(13663)
(11766)
(11684)
(10808)
(10214)
(10118)
(9447)
(9384)
(9203)
(9188)
(9034)
(8684)
(8608)
(8383)
(7598)
(7507)
(7269)
(7133)
(6963)
(6800)
(6697)
(6464)
(6183)
(6091)
学科
(50601)
经济(50555)
(49236)
(33224)
农业(32972)
管理(20772)
教育(20001)
中国(19609)
业经(16543)
地方(16053)
方法(15415)
数学(14301)
数学方法(14139)
(13358)
农业经济(12475)
发展(11403)
(11279)
(11169)
企业(11169)
(10617)
人口(9920)
(9473)
农村(9450)
(9143)
理论(8705)
土地(8145)
收入(7806)
(7632)
(7627)
贸易(7622)
机构
学院(178434)
大学(176439)
研究(66815)
(65964)
经济(64368)
管理(60274)
理学(52730)
(52514)
理学院(51932)
管理学(50898)
管理学院(50532)
中国(44519)
科学(41080)
农业(39836)
(39037)
(36051)
师范(35874)
业大(34288)
(33689)
教育(31115)
中心(31107)
研究所(30786)
(29229)
师范大学(28983)
(25456)
农业大学(25252)
北京(24464)
(22780)
(22538)
技术(21848)
基金
项目(121386)
研究(98062)
科学(96552)
基金(83124)
(71815)
国家(70907)
社会(60457)
科学基金(59571)
社会科(56479)
社会科学(56465)
(51469)
教育(50346)
基金项目(44936)
编号(44476)
(43502)
成果(37051)
自然(35100)
自然科(34168)
自然科学(34162)
自然科学基金(33551)
课题(32705)
(31110)
资助(30846)
(30172)
重点(28273)
(27922)
(27487)
规划(25521)
(25226)
(25146)
期刊
(80338)
经济(80338)
研究(60109)
(59207)
教育(51117)
中国(48732)
农业(40793)
学报(28056)
科学(27179)
大学(23282)
业经(21028)
学学(20627)
(18358)
技术(17690)
(16619)
农业经济(14600)
(14554)
金融(14554)
管理(14030)
农村(13909)
(13909)
职业(12657)
问题(12367)
(11509)
资源(10853)
(9820)
世界(9563)
业大(9413)
农村经济(9376)
经济问题(9374)
共检索到275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志军  
在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还处于初中甚至小学以下。本文应用个人受教育水平决定模型估计了影响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地区差异及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在代际关系上,父亲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获得有显著影响,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与此关系不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泽云  
数据截取是研究儿童入学时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文章提出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加以解决,并根据2004年在云南省一个县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受教育水平的因素。结果发现,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在整体上已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孩入学受到的限制更大,更依赖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区内的学校供给;在家庭层面上,有兄弟姐妹、出生在少数民族家庭、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不曾加入过共青团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面临更少的受教育机会;在社区层面,富裕村子里的儿童将接受更多的教育,村里外出打工人员比例较高有可能刺激儿童较早地结束教育,本村有一所完全小学则能显著改善儿童的入学状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冬平  白菊红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性量化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这种差异形成的  原因以及经济增长、农民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  不同收入地区间和低收入地区内部文盲半文盲差异较大 ,高中以上教育水平差异次之 ;高  收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 1 0 0 0元 ,受教育水平可提高 0 .32年 ,低收入地区可提高   0 .6 8年 ;私人教育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弹性是非线性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志军  杜育红  
根据赤峰市农村样本的数据 ,本文使用个人教育水平函数和农业收入函数估计了农村居民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及其与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 ,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组效应、性别效应和地区效应 ,家庭经济条件仍旧是影响教育获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甚至高于土地和劳动力人数的作用 ;这其中 ,初中教育的作用最大 ;女性的教育对家庭收入与男性有着相似的影响程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张敬霞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基线数据和2018年追访数据,研究了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童年时期父亲外出务工会提高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第二,童年时期母亲外出务工整体上并未对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农村女孩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第三,父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顺同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母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严谨性和外向性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要重点关注母亲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同时要关注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智敏  唐昌海  姚延芹  
本文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倾向的农村人口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影响农耕者需求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培训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是否对耕作起促进作用;从业技术含量是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关键因素;职校学习是否对职业流动起到明显的作用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因素。以农民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需求,定位培养”新模式,应该成为今后的重大课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水  姜凯帆  孙永福  
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口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外流的现状,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城乡收入差异、家中有未成年学生、有老人需要赡养和国家的政策等与农民外流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曼苹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深化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农村实现小康水平的关键步骤。 在社会物质生产中,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主体,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人口为基点,根据人口的各种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高慧,徐伟,陈国相  
长期滞后发展的城市化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必须研究潜在的城市化主体—农村人口集团特征及个人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对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农村人口的主体和城市化行为的主要决策者—农村劳动力的实地抽样调查资料 ,以新的研究视角和定量为主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我国东部农村地区“潜在”城市化人口向小城镇 (或其他城市 )迁移之城市化意向的个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岚  
人均受教育年限是衡量一国教育发展状况的标尺,也是衡量一国未来人力资本潜在能力的指标。因此,对它的预测不仅可指导我们科学规划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更可预测一国未来综合国力的可能。因此,本文从对我国适龄人口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影响较大的农村入手,通过科学、详细的分析,计算出我国未来十五年农村适龄人口人预期受教育年限,并对结果的可能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旻  谭洪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李同昇  苗园园  刘超  李晓越  孟欢欢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间维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78以来,全国与"四大板块"先后经历了倒"U"型增长→波动增长→平稳增长3个阶段的演替;②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空间维度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③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增长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即增长热点先后历经了"两核集聚"→"一核极化"→"中心辐射递减"的时空演变;④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时空差异主要受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5个因子影响,并且各因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⑤面对转型期中国农村人口非农化新形势与新挑战,地理学界在理论成果及应对措施方面应该作出更多贡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宝树,王桂新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人口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对上海这样一个中心城人口高度密集,郊区农业人口密度也很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如此。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郊区农业人口以“离土不离乡”为主要方式,就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于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控制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有利的。但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