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0)
- 2023(19724)
- 2022(16722)
- 2021(15617)
- 2020(12738)
- 2019(29181)
- 2018(28679)
- 2017(55534)
- 2016(29534)
- 2015(33021)
- 2014(32756)
- 2013(32257)
- 2012(29290)
- 2011(26173)
- 2010(26240)
- 2009(24219)
- 2008(22703)
- 2007(20079)
- 2006(17403)
- 2005(14997)
- 学科
- 济(119562)
- 经济(119433)
- 业(87778)
- 管理(80951)
- 企(65202)
- 企业(65202)
- 方法(52629)
- 农(52435)
- 数学(46135)
- 数学方法(45508)
- 农业(35001)
- 中国(34700)
- 财(32295)
- 业经(31787)
- 融(28330)
- 金融(28327)
- 银(27728)
- 银行(27687)
- 地方(26835)
- 行(26589)
- 制(25160)
- 学(23562)
- 贸(20310)
- 贸易(20294)
- 易(19780)
- 务(19618)
- 财务(19543)
- 财务管理(19500)
- 理论(19402)
- 技术(19369)
- 机构
- 学院(412253)
- 大学(407710)
- 济(166923)
- 管理(163482)
- 经济(163436)
- 理学(142744)
- 理学院(141287)
- 管理学(138710)
- 管理学院(137982)
- 研究(134671)
- 中国(105435)
- 京(84246)
- 科学(83053)
- 农(80098)
- 财(74910)
- 所(65868)
- 业大(65718)
- 中心(64340)
- 农业(61547)
- 财经(60697)
- 研究所(60271)
- 江(59308)
- 经(55548)
- 范(53153)
- 师范(52641)
- 北京(52156)
- 经济学(50520)
- 院(48726)
- 州(48638)
- 经济学院(45844)
- 基金
- 项目(289235)
- 科学(228226)
- 研究(213205)
- 基金(210095)
- 家(182545)
- 国家(180970)
- 科学基金(156394)
- 社会(135721)
- 社会科(128470)
- 社会科学(128437)
- 省(114254)
- 基金项目(111721)
- 自然(100506)
- 自然科(98175)
- 自然科学(98150)
- 教育(96942)
- 自然科学基金(96379)
- 划(94721)
- 编号(87407)
- 资助(85424)
- 成果(69420)
- 重点(64319)
- 部(63587)
- 发(62832)
- 创(60545)
- 课题(59325)
- 创新(56449)
- 国家社会(56202)
- 科研(55221)
- 教育部(54562)
- 期刊
- 济(179954)
- 经济(179954)
- 研究(116257)
- 农(79537)
- 中国(77043)
- 学报(65257)
- 科学(60198)
- 管理(55845)
- 财(55690)
- 农业(53939)
- 大学(50988)
- 学学(48613)
- 融(47368)
- 金融(47368)
- 教育(42209)
- 技术(35505)
- 业经(35138)
- 财经(28738)
- 经济研究(27615)
- 业(25549)
- 经(24708)
- 问题(24428)
- 版(21190)
- 科技(19904)
- 技术经济(19376)
- 理论(19131)
- 现代(18411)
- 图书(18055)
- 商业(17991)
- 统计(17886)
共检索到592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文浩 李佳俊 曹建民 滕超
本文对农村产业融合提高农户收入的机理进行分析,根据2019年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了产业融合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使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提高收入,而且有利于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水平,减小与高收入水平农户之间的差距;产业融合引致的人力资本提升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过程中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但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并不会因为受教育程度或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有效缩小与处于高收入水平农户收入差距,但技能培训能有效缩小处在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传统农业,从事现代农业会显著促进处在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提高。本文建议根据异质性农村所具备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户增收、农民生活幸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娟莉
农村道路设施及其服务体系是农村居民必需的功能性基础公共产品。中国自实施新农村政策以来,农村道路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协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关于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的维护状况是影响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关键因素,村庄类型、村庄距县城的距离、是否是村干部、政策支持、农户参与满意度、村内道路类型、能否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及农户交通状况满意度对部分收入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因此,各级政府对农村道路的投资不仅要关注道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晶 丁士军
根据农村产业融合典型样态的考察和入户调查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对柑橘种植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合组的户均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明显高于非融合组,且样本农户收入既存在组内不同收入来源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也存在融合分组之间的农户收入差距;农村产业融合变量对各分位点农户收入的影响均显著,且随着分位数提高缩小了处于低端和上端农户的收入差距;农业技能培训变量在10%和25%分位上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系数差均为负,表明参加农业技能培训会显著缩小农户收入差距;家庭经济人口规模的影响力不仅普遍,而且都很显著,这也证实了农户人力资本积累对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丽梅 刘振滨 许佳贤 郑逸芳
基于福建省南平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农村427户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改善生活环境愿望的强烈程度、环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为更有效地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调查表明,村庄到县城的距离是影响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对农村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的共同因素。村庄类型、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年龄、政策支持、环境政策执行评价、村委组织动员评价、农村环境治理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方式对部分收入组别的农户评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应强化基层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承上启下功能,构建开放、参与和合作的农村环境多元社会共治格局,并建立以农户需求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芳芳 盖庆恩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户的有效参与能更好发挥融合带动功能,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效率。本文利用2019—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和物流点数据,研究了农村物流建设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农村物流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且在产业链延伸型和多功能拓展型融合上均有体现;物流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提高农户市场参与和提供产业链连接条件来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使用历史邮局数作为工具变量,减少内生性干扰后结果稳健;进一步看,上述结果存在异质性,基本物流设施相对于大型物流公司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远郊村庄、有宽带家庭和低收入农户受物流设施影响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惠英 付海英 王莹 刘洋
本文首先分析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意愿及影响因素,提出应从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政策实施;搭建年轻人回乡发展平台;加大对农民和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收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等政策建议,提高农户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参与度。
关键词:
农户 农村产业融合 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丽纳 李玉山
利用2008—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中国各地区农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引入虚拟变量探究区域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农民收入的提升效应也较强,其收入效应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呈现递减趋势。各地区要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收入效应的区域差异,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收入效应实现最大化。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本文关注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并着重探讨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时上述影响的差异。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在考虑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情况下,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机制,随后使用跨度15年的4期面板村级数据与农户数据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村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环节的生产外包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劳动力节约程度对农户的劳动力非农化配置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水稻和玉米的机耕环节、植保环节以及水稻的机收环节在促进劳动力非农化配置中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水稻和玉米的机播环节、玉米机收环节则无显著作用;另外,生产外包服务发展对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因农户种植规模差异而有所不同,规模越大的农户,生产外包服务的发展对促进其劳动力非农化配置的影响越小,反而会增加其对土地的附着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丽君 施六林 王艳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可延伸农业经济增值空间、拓展农业文化功能、强化农业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安徽为例,从美丽乡村建设视域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融合模式及可供借鉴的外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培育农村产业融合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产业融合 经营主体 利益联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成明 孙博文 董志勇
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著;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异质性 农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甄小鹏 凌晨
劳动力之间由于性别、年龄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此类异质性引入传统家庭收入决定方程的新方法。基于该新方法,我们可以估计出每一种特征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的数据,本文发现:(1)农村劳动力具有异质性,不同特征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考虑异质性后,一个外出务工和一个在家劳动的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8%和22.5%,远高于传统估计下的14.8%和10.8%;(3)外出务工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而传统方法的结果却表明外出务工有可能缩小收入差距。
关键词:
外出务工 劳动力异质性 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爱玲 刘茜 张丽君
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基于河北省11个地级市农村数据,从农户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消费群体因素对河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强度大于外部环境因素,且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提出通过构建完善河北省农村产业链,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经济实体的能力,并提高农村金融消费主体的教育水平的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服务。
关键词:
农户视角 河北省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普惠金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戴紫芸 丁士军
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拓展收入范围、紧密利益联结等途径提高农户收入。借助2016年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政策层面应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的同时,促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