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14)
- 2023(19321)
- 2022(16452)
- 2021(15136)
- 2020(12690)
- 2019(28835)
- 2018(28368)
- 2017(54452)
- 2016(29118)
- 2015(32533)
- 2014(32212)
- 2013(32276)
- 2012(29755)
- 2011(27003)
- 2010(27294)
- 2009(25350)
- 2008(23789)
- 2007(21194)
- 2006(19035)
- 2005(16681)
- 学科
- 济(136040)
- 经济(135912)
- 业(82478)
- 管理(76796)
- 企(59578)
- 企业(59578)
- 农(52769)
- 方法(50597)
- 数学(44329)
- 数学方法(43896)
- 中国(36154)
- 农业(35069)
- 地方(33465)
- 业经(32073)
- 财(30630)
- 融(28093)
- 金融(28090)
- 学(27683)
- 银(26972)
- 银行(26905)
- 行(25913)
- 制(25117)
- 贸(21286)
- 贸易(21271)
- 易(20587)
- 环境(18966)
- 技术(18451)
- 理论(18082)
- 体(18000)
- 发(17515)
- 机构
- 学院(417263)
- 大学(414103)
- 济(176839)
- 经济(173270)
- 管理(160048)
- 研究(146749)
- 理学(138702)
- 理学院(137163)
- 管理学(134801)
- 管理学院(134086)
- 中国(113173)
- 科学(91322)
- 京(87618)
- 农(87315)
- 财(76312)
- 所(74661)
- 业大(69127)
- 研究所(68311)
- 中心(67680)
- 农业(67524)
- 江(64107)
- 财经(60993)
- 经(55490)
- 北京(54536)
- 经济学(53709)
- 范(53519)
- 师范(52902)
- 院(52166)
- 州(49876)
- 经济学院(48296)
- 基金
- 项目(286067)
- 科学(223032)
- 基金(206338)
- 研究(206336)
- 家(181532)
- 国家(179960)
- 科学基金(152983)
- 社会(131779)
- 社会科(124666)
- 社会科学(124630)
- 省(113386)
- 基金项目(110139)
- 自然(98618)
- 自然科(96219)
- 自然科学(96193)
- 自然科学基金(94441)
- 划(93787)
- 教育(91376)
- 资助(83754)
- 编号(83427)
- 成果(66232)
- 重点(64192)
- 发(63534)
- 部(61933)
- 创(59230)
- 课题(57059)
- 创新(55336)
- 国家社会(54621)
- 科研(54222)
- 教育部(52216)
- 期刊
- 济(202756)
- 经济(202756)
- 研究(122151)
- 农(86106)
- 中国(80951)
- 学报(71309)
- 科学(64037)
- 农业(57832)
- 财(56051)
- 管理(55803)
- 大学(53753)
- 学学(51484)
- 融(47653)
- 金融(47653)
- 教育(36684)
- 业经(36263)
- 技术(34163)
- 经济研究(31554)
- 财经(29863)
- 业(27663)
- 问题(27126)
- 经(25748)
- 版(21614)
- 技术经济(21057)
- 科技(20631)
- 世界(19840)
- 业大(19513)
- 资源(19203)
- 现代(19138)
- 理论(19086)
共检索到622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恩来 杨帆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二元性”一直以来都是“共同富裕”战略的核心问题。本研究聚焦农村产业融合,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目标,以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地级市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探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以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和高技术渗透型融合为内部指标的农村产业融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区域内中心城市群的发展成熟度与农村产业融合在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区域在利用产业融合缩小收入差距的过程中需要明晰经济发展阶段,围绕健全产业体系为核心,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珈瑜 梁留科 张忠良 索志辉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比总体差异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影响因素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乡收入差距区在中部、东部基本上变化为中等、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近期这两个类型区几乎消失。3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显著HH区主要在川西、滇西以及滇南形成连绵分布区,近期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显著LL区在中部、东部的分布范围在不同年份虽有变化但近期集聚效应明显增加,近期显著LL区明显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另一个是在长三角地区。4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为:优越的区位条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进程起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支撑作用,工业化、城镇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起一定的"阻碍"作用,战略政策的支持起宏观引领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珈瑜 梁留科 张忠良 索志辉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比总体差异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影响因素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根
产业结构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要通过发挥产业结构的调节功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以及统筹三次产业的合理布局来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松茂 尹延晓 徐宣国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与城乡融合指标体系,测度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水平;借助GMM、IV-2SLS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显示:(1) 10年间,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均值由0.091上升至0.965,年均增长28.57%,城乡融合指数均值由0.251上升至0.782,年均增长13.43%;(2)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乡融合水平将会上升0.171%;(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受到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动态调节作用,当四者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会释放正向溢出作用,增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驱动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杨春
文章从融合动力、融合趋向、融合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解析产业融合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8-2017年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及其沿线省市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整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差距明显,大体上呈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分布格局,但这种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政策支持和行业竞争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和行业竞争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而政策支持则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短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5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非线性调节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长江经济带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但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下游县域>中游县域>上游县域。(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U”型特征,在上游县域先呈边际效应递增再呈边际效应递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产业升级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上游县域、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创新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上游县域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小明
本文运用我国1985—2012年的农民工、农民、制造业和农林牧副渔的收入数据,建立数理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农村人力资本深化以及城乡融合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分析得出,农村人力资本深化使得农民工、农民、制造业和农林牧副渔的收入差距存在逐渐缩小的收敛性特征,收入差距的收敛性促进了城乡融合。农村人力资本深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发生变化。因此,继续扩大义务教育年限和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深化,加快城乡融合。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报酬 人力资本深化 城乡融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位志宇 廖士光 韩忠伟
农村金融支持是我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战略性措施。文章基于我国1980—2005年统计数据资料,首先利用协整检验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在VEC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了我国自198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之间的交互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乡镇企业贷款的提高有助于缩少城乡收入差距,而农业贷款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起到了抑制作用。这说明我国农业贷款相对于乡镇企业贷款来说,存在资金配置低效率的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本文从农村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双重视角出发,在详细梳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LSDV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还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加速城镇化两个间接途径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控制内生性并采用GMM估计方法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增长(或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而且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李松 伯娜 贾敬全 田伟
文章基于SDM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是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原因,平均意义上的弹性系数在省内为0.80,省际为0.27。各省城镇化导致了本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范围为0.77~0.84。城镇化还会影响近邻省际的居民收入差距,长江经济带下游省际的范围为0.09~0.12,中游省际的范围为-0.05~0.12,上游省际的范围为-0.06~0.14。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李松 伯娜 贾敬全 田伟
文章基于SDM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是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原因,平均意义上的弹性系数在省内为0.80,省际为0.27。各省城镇化导致了本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范围为0.770.84。城镇化还会影响近邻省际的居民收入差距,长江经济带下游省际的范围为0.090.12,中游省际的范围为-0.050.12,上游省际的范围为-0.060.14。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来探讨高铁建设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高铁建设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显示:高铁建设的影响效应在不同地理区位、不同规模城市中存在差异,在长江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促进作用更明显。同时,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投资规模有促进作用,并可通过这些路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应充实完善发达地区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弥补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实走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