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7)
- 2023(15499)
- 2022(12840)
- 2021(11519)
- 2020(9604)
- 2019(21676)
- 2018(20857)
- 2017(40185)
- 2016(21628)
- 2015(23955)
- 2014(23646)
- 2013(23657)
- 2012(21902)
- 2011(19822)
- 2010(20035)
- 2009(19002)
- 2008(18235)
- 2007(16706)
- 2006(14624)
- 2005(12900)
- 学科
- 济(96342)
- 经济(96250)
- 业(67959)
- 管理(55508)
- 农(51301)
- 企(45278)
- 企业(45278)
- 方法(39582)
- 数学(35486)
- 数学方法(35204)
- 农业(34017)
- 中国(28462)
- 融(27366)
- 金融(27362)
- 业经(26812)
- 银(25847)
- 银行(25792)
- 行(24883)
- 财(24030)
- 地方(23126)
- 制(20994)
- 贸(18651)
- 贸易(18642)
- 易(18181)
- 学(17889)
- 技术(14833)
- 务(14794)
- 财务(14770)
- 财务管理(14736)
- 产业(14391)
- 机构
- 学院(316970)
- 大学(310821)
- 济(135744)
- 经济(133171)
- 管理(119101)
- 研究(108180)
- 理学(103872)
- 理学院(102757)
- 管理学(101053)
- 管理学院(100495)
- 中国(87198)
- 农(78841)
- 科学(68040)
- 京(63156)
- 农业(61455)
- 财(58992)
- 业大(56847)
- 所(55938)
- 中心(52710)
- 研究所(51218)
- 财经(47617)
- 江(47369)
- 经(43384)
- 经济学(42355)
- 经济学院(38876)
- 北京(38681)
- 范(38448)
- 农业大学(38404)
- 师范(37915)
- 州(37779)
- 基金
- 项目(217150)
- 科学(169651)
- 基金(157563)
- 研究(153978)
- 家(139726)
- 国家(138481)
- 科学基金(117147)
- 社会(100385)
- 社会科(95145)
- 社会科学(95113)
- 省(87635)
- 基金项目(84417)
- 自然(75085)
- 自然科(73362)
- 自然科学(73335)
- 划(72272)
- 自然科学基金(72073)
- 教育(67545)
- 资助(62399)
- 编号(61041)
- 发(49489)
- 重点(49073)
- 成果(47241)
- 部(47231)
- 创(46219)
- 创新(43241)
- 农(42555)
- 国家社会(42369)
- 科研(41990)
- 课题(41604)
- 期刊
- 济(149014)
- 经济(149014)
- 研究(85307)
- 农(80579)
- 中国(59421)
- 学报(57048)
- 农业(54045)
- 科学(50430)
- 财(44028)
- 融(43173)
- 金融(43173)
- 大学(42565)
- 学学(41308)
- 管理(37451)
- 业经(31199)
- 业(26295)
- 技术(24167)
- 财经(23144)
- 经济研究(22661)
- 教育(21777)
- 问题(21409)
- 经(19964)
- 版(18546)
- 业大(16126)
- 技术经济(16114)
- 农村(15869)
- 村(15869)
- 世界(15859)
- 科技(15369)
- 农业经济(15314)
共检索到460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青霞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效应、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维度的促进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富裕度、群体共同度、区域共同度。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创业活跃度在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刘洋
文章基于2019年我国23个省份1402个县(市、旗)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和空间截面杜宾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增长(即“富裕”)效应和分配(即“共同”)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最后,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显著
文章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正向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替换检验年份的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高创新能力以及高市场化程度省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飞 贾士俊 王欣亮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厘清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的理论机制,进而以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政策表征农村产业融合,构造准自然实验,并以中国1 240个县域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田园综合体试点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显著增收且农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证明农村产业融合能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进而促进共同富裕;(2)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结构优化是农村产业融合产生共同富裕效应的主渠道;(3)农旅融合较农工融合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不同群体收入水平在政策冲击后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4)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存在产业融合基础异质性:前期产业融合基础较弱的县域,在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表现出更强后发优势;强行政资源支持会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因此,应加大力度支持农旅融合型试点建设,优化低收入群体就业结构,依据区位与农民收入实际,选择性设立田园综合体试点,利用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岱宁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会受到相邻地区数字经济总体发展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建生 亓子青 邱俊柯
[目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关键词:
农村 共同富裕 产业融合 模式 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晓燕 张玉皓 田轻云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排斥,为所有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展示出其深度普惠的优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村共同富裕程度,并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增加多元化服务等机制提升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知识储备差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普及度,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数字能力,完善数字金融法制保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君国 胡依洁
推动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职责和首要任务。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彭凌凤
伴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愈加凸显。在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带动农民共富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共富的主要途径。基于全国总量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集体资产分布不均衡、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弱、经营管理型人才匮乏、集体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等途径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廷勇 杨丽 杨光情 罗汐妍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农村三产融合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较为显著,且2013—2015年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低于2016—2021年。基于此,研究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筑牢共同富裕基础;构建多链融合发展新生态,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打造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琳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活力是数字金融释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具有门槛效应,且呈现地区异质性,即东部地区数字金融的外溢效应更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剑林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根本,致力于更具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的集体生产运营模式创新与升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凝聚分散力量而强村富民,也可统筹区域生产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优化人才机制而增加农村发展动能。既强调基层党委统筹下的发展性与公平性并存,合作共享基础上的发展性与互利性并存,也注重市场运作基础上效益性与普惠性并存、开放多元体系下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以农村产业高质量增长促进共同富裕。为进一步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加速效应,应以产权制度建设为切入口,创新农村资源要素流通渠道、加速城乡资源互动,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发展的路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