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66)
2023(20879)
2022(17353)
2021(15695)
2020(13045)
2019(29443)
2018(28779)
2017(55036)
2016(29986)
2015(33134)
2014(32805)
2013(32732)
2012(30026)
2011(27158)
2010(27456)
2009(26049)
2008(25492)
2007(23460)
2006(20811)
2005(18725)
作者
(88291)
(74052)
(73731)
(70064)
(46621)
(35551)
(33275)
(28874)
(27923)
(26354)
(25346)
(24561)
(23553)
(23418)
(23268)
(22755)
(22313)
(21716)
(21404)
(21336)
(18621)
(18155)
(18106)
(16846)
(16835)
(16536)
(16512)
(16429)
(14995)
(14820)
学科
(128020)
经济(127850)
(109176)
管理(95871)
(89688)
企业(89688)
方法(53296)
(52655)
数学(43616)
数学方法(43234)
(40089)
业经(39154)
中国(35943)
农业(34896)
(31299)
(29453)
金融(29448)
(28571)
银行(28511)
(27433)
地方(27142)
(26148)
财务(26108)
(26085)
贸易(26069)
财务管理(26052)
(25424)
企业财务(24725)
(22906)
技术(22509)
机构
学院(434839)
大学(427355)
(183732)
经济(180058)
管理(166878)
研究(144846)
理学(143341)
理学院(141837)
管理学(139686)
管理学院(138912)
中国(116898)
(89061)
(88713)
科学(88176)
(87363)
(73817)
业大(69376)
农业(69150)
中心(68753)
财经(68651)
(67743)
研究所(66601)
(62264)
经济学(56633)
北京(54955)
(53159)
(51804)
(51677)
经济学院(51531)
师范(51038)
基金
项目(288184)
科学(227014)
基金(210189)
研究(207738)
(184299)
国家(182649)
科学基金(156426)
社会(135211)
社会科(128229)
社会科学(128190)
(115175)
基金项目(111962)
自然(100393)
自然科(98075)
自然科学(98042)
自然科学基金(96334)
(95301)
教育(92863)
资助(84058)
编号(82426)
成果(65234)
重点(64974)
(63859)
(63166)
(62704)
创新(58136)
课题(57017)
国家社会(56659)
(56087)
(55901)
期刊
(210395)
经济(210395)
研究(123608)
(87539)
中国(86438)
学报(70768)
(70553)
科学(65312)
管理(62597)
农业(58366)
大学(53816)
(52580)
金融(52580)
学学(51866)
业经(39249)
技术(36015)
财经(34481)
教育(34331)
经济研究(31909)
(31072)
(29749)
问题(28602)
(23064)
技术经济(22875)
(22312)
世界(20733)
商业(20486)
现代(20387)
科技(20341)
统计(19185)
共检索到65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宽   史磊  
[目的]破解农业碳排放问题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途径。[方法]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和空间影响关系。[结果](1)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2)基于投入要素视角,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间接实现“减碳效应”。(3)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农村产业融合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农业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结论]充分肯定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重要作用,继续发挥好政策、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作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助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树广  马中东  
产业融合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趋势,新的产业革命正在不断孕育,农业产业融合也必将融入这种趋势中。本文利用20042016年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农业与18个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并对关联度排序;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农业产业融合的路径,即信息化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装备和综合型农业;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和产业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产业融合效应;最后,提出以产业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怀公  黄容  
文章选取我国2005—2020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相关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考察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使用动态空间计量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和集中度呈阶梯式下降趋势,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和依赖性十分显著;(2)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直接激励效应和间接空间溢出效应。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不仅受毗邻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还受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影响。(3)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更有利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助于缩小其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赛红  李朋朋  
以我国各省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为考察对象,采用引力修正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突破地理邻近效应的局限,探讨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空间关联网络连接渠道较多,网络整体稳定性较强,并且可以确定各地区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心—边缘分布中所扮演的角色;东部及中部等较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较多溢出关系,中南及西南等地区发挥了传导农村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东北及中西部等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由此提出了扩大农村金融资源溢出渠道,缩小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差距,提高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空间协同性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晨阳   何元斌   包广静  
基于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并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传统马尔可夫与空间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建筑业碳排放动态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象;近三年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则在空间上表现出负相关;同时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现象。本研究结论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恒君   王子源  
传统金融服务出于信息采集、服务门槛、风险控制等原因难以实现农户的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农业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拓宽农业资本要素的获取渠道,为农业生态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本文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路线和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传导路径主要基于城镇化水平、科技进步、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资源禀赋,并表现出不同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为此,要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业生态效率发展,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关注外溢效应,合理调配各项资源,注重科技发展与人才引进,以实现农业生态效率的有效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张蕙杰  
【目的】基于当前“双碳”战略的大背景,厘清农村能源碳排放现状特征、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推进农村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方法】利用碳排放因子法对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进行有效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而后运用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最后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的引入剖析影响其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整体处于持续上升态势,2019年比2005年增加了77.55%,从成因来看主要归结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在考察期内略有上升,虽存在一定年际起伏但总体波动较小。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且以河北居首宁夏最末,相比2005年仅有5个省(市、区)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以北京居首而海南处于最后一位,后者甚至不及前者1/10。2008年以来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既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空间依赖性,同时也存在局部空间聚类现象,其中高-高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而低-低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多,且处于增长态势。在社会层面因素中,农村富裕程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而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量却能起到抑制作用,其中仅农村富裕程度表现出了空间溢出效应且作用方向为负。在经济层面因素中,农村金融集聚度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均导致了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增加,同时二者都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作用方向为正后者为负;而农业财政投资虽不存在直接效应但却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产业层面因素中,农业产业集聚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但同时却也呈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强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省际差异明显;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农村能源碳排放受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等三个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青霞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效应、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维度的促进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富裕度、群体共同度、区域共同度。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创业活跃度在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旺妮  张榆琴  李学坤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并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的增收效果最好,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财政支农水平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而农业受灾害的上升、农业信贷的不合理分配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阻碍农增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雁翔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oran’I指数法对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水平存在上升的过程,东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偏低。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本地经济效应,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文章提出要强化各行业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产业融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完善区域商贸流通环境,为产业融合的推进提供基础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芬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可显著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即本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产业合作、构建数字流通平台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助力流通数字化发展、驱动农村三产融合有所裨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桑佳嘉  
推动产业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是提升我国产业绩效、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评估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水平的基础上,从空间角度检验了两业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两业深度融合的水平则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两业融合发展能够提升本地产业发展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扩大贸易开放的同时能够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具有明显的经济和产业溢出效应,随着交通可达性的提升,两业融合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将更为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晓慧  杨飞  陆迁  
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量,采用空间Moran?s I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7—2019年,农业碳排放的高低排序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农业碳排放和城镇化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呈现集聚的特征;城镇化不仅直接影响本省农业碳排放,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邻省农业碳排放,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相互抵消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