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4)
- 2023(11900)
- 2022(9773)
- 2021(8885)
- 2020(7110)
- 2019(15944)
- 2018(15331)
- 2017(29218)
- 2016(15521)
- 2015(17239)
- 2014(17274)
- 2013(17451)
- 2012(16602)
- 2011(15139)
- 2010(15790)
- 2009(15040)
- 2008(13828)
- 2007(12791)
- 2006(11728)
- 2005(10931)
- 学科
- 济(78043)
- 经济(77977)
- 业(51980)
- 农(49919)
- 管理(35314)
- 农业(33561)
- 中国(29895)
- 企(28684)
- 企业(28684)
- 地方(26765)
- 融(26093)
- 金融(26093)
- 银(24345)
- 银行(24335)
- 行(23733)
- 业经(23363)
- 方法(22236)
- 数学(19166)
- 数学方法(18987)
- 制(16952)
- 发(15578)
- 财(14825)
- 产业(13167)
- 农业经济(12749)
- 地方经济(12722)
- 贸(12541)
- 贸易(12523)
- 技术(12458)
- 发展(12381)
- 展(12356)
- 机构
- 学院(226954)
- 大学(218599)
- 济(101828)
- 经济(99732)
- 管理(85309)
- 研究(83151)
- 理学(72041)
- 理学院(71270)
- 管理学(70266)
- 中国(70202)
- 管理学院(69859)
- 农(56554)
- 科学(48126)
- 京(46641)
- 财(43744)
- 农业(42627)
- 所(42013)
- 中心(40469)
- 业大(38308)
- 研究所(37658)
- 江(36839)
- 财经(33570)
- 范(30463)
- 经(30220)
- 师范(30215)
- 经济学(30055)
- 州(29805)
- 北京(29547)
- 院(28958)
- 省(28222)
- 基金
- 项目(145851)
- 科学(114952)
- 研究(112796)
- 基金(102340)
- 家(87703)
- 国家(86818)
- 科学基金(74116)
- 社会(73402)
- 社会科(69423)
- 社会科学(69407)
- 省(61400)
- 基金项目(54096)
- 划(48563)
- 教育(48040)
- 编号(47567)
- 自然(42803)
- 自然科(41720)
- 自然科学(41714)
- 自然科学基金(40931)
- 资助(40349)
- 发(39759)
- 成果(37486)
- 课题(33278)
- 发展(33036)
- 重点(32759)
- 展(32466)
- 农(32194)
- 部(31353)
- 创(31047)
- 国家社会(30361)
- 期刊
- 济(126354)
- 经济(126354)
- 研究(70697)
- 农(62070)
- 中国(55331)
- 农业(41868)
- 融(38956)
- 金融(38956)
- 科学(32169)
- 学报(31776)
- 财(30160)
- 管理(27933)
- 业经(27728)
- 大学(25639)
- 学学(24508)
- 教育(23145)
- 技术(20635)
- 业(19446)
- 问题(17617)
- 经济研究(17485)
- 财经(15654)
- 农村(15599)
- 村(15599)
- 农业经济(15360)
- 统计(13745)
- 经(13618)
- 世界(13426)
- 经济问题(12994)
- 技术经济(12607)
- 版(12230)
共检索到369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池波 李硕 田云
文章通过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现有统计条件下跨时空农村产业融合度水平比较提供新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熵值法和均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展开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省域差异明显但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特征,即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通过比较发现,熵权法和均权法下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可见赋权方法的不同并未改变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地理梯度特征,不过均权法在分析多样性和体系开放性方面存在优势。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赋权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丽丽 朱世友 吕永强
[目的]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理念,也是未来我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为区域农业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方法] 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选择能够突出产业融合深度、广度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等级划分。[结果](1)2015—2021年安徽省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较低,但增长趋势明显;子系统发展水平中,产业关联融合发展层次低,产业价值链延伸和多功能拓展水平有限,相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经济效应,其社会效应尚不明显。(2)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区域间差异较明显,且各区域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不同,区域间差异缩小趋势不明显。从变化趋势来看,以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3市变化幅度较小,增长缓慢;而阜阳市、滁州市、宿州市增长速率较快。(3)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等级划分结果:芜湖市为中等水平;合肥市、阜阳市、六安市、安庆市、宣城市、马鞍山市、亳州市、滁州市、黄山市、池州市为较低水平;蚌埠市、淮北市、淮南市和铜陵市为低水平。[结论] 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着产业链延伸水平有限,产业多功能拓展层次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各区域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区域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其次,要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宾宾 魏杰 宗义湘 王俊芹
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的有效渠道,文章基于熵值法,以河北省作为实证对象,测算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分维度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河北省11个地级市可分为三个梯队,分别是发展实力较强、发展实力中等、发展实力较弱,其中,9个地级市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测算得分高于或接近测算均值,分维度指数测算结果表明11个地级市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各具特色。
关键词:
乡村产业 产业融合 熵值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玲玲 杨坤 杨建利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法]文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合效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测算,[结果]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产业融发展的总体效率偏低。从综合效率看,仅有天津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效率值高于0. 5;从纯技术效率看,仅有江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纯技术效率高于0. 5;从规模效率看,西藏、甘肃、青海3个省(自治区)的规模效率低于0. 5。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仍有较大的空间。[结论]应从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结构、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考评制度等方面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村 产业融合 效率 DEA模型 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敏 王桥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衡量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有助于了解现状、分析问题,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从4个维度构建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传统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区域差距不断缩小。未来,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持续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促进全国逐步形成区域平衡的良好发展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发展水平 测度与比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红 陈政 萧烽 赵晓军 肖桂香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文章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湖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服务业融合发展因素成为长沙市、衡阳市和张家界市在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方面领先的重要驱动因素。湖南省在发展农业旅游产业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在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型融合度方面,全省14个市(州)整体发展水平都较高。但在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度方面,一些市州表现不足。在经济效益方面,农村居民工资性及财产性收入比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方面的领先,使得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三市在经济效益方面领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定祥 彭政钦 李伶俐
本文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基础,从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以及融合发展的过程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0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分析等方法,对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化以及空间关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四大经济区域和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明显差异;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过程、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三个维度的指数值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且融合发展的过程维度的指数值增速最大;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存在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区域内大部分省份之间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但极化现象明显减弱;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该特征仅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部分年份才有所表现。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 融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扬 张建军 李向辉
在"十三五"规划强调"新四化"发展整体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新四化"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基于离差系数最小化的融合度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四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呈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我国"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仍然较低,绝大多数地区处于初级融合发展水平以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雄辉 陈铭聪 孙熹寰 罗崴 吕春甜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政策链(简称"四链")融合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理论,深入探究"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四链"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级市"四链"融合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级市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各地级市的"四链"融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珠三角地区处于"四链"融合发展较高水平,其中广州"四链"融合发展水平最高,深圳、东莞次之,惠州和肇庆最低;粤东西北地区"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但各地区差距不明显,总体发展水平较为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扬 张建军 李向辉
在"十三五"规划强调"新四化"发展整体性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新四化"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基于离差系数最小化的融合度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四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呈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我国"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仍然较低,绝大多数地区处于初级融合发展水平以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金爽 张涛
文章通过构建演艺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31个省份2010—2018年的演艺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运用ArcGIS10.2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演艺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再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两产业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8年,演艺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又回升的态势。从空间分布上看,总体的空间格局呈现东部强西部弱的特点。(2)演艺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8年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耦合协调度等级仍处在初级阶段。东南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多为初、中级协调,西部地区失调程度严重,其他地区则处于轻度或濒临失调。(3)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由于演艺与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限制以及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政策环境、经济水平、人力资源的动力作用并不显著,市场需求对两产业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演艺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文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联合课题组 孟秋菊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和学界研究热点,但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金融困境,因此,分析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凝炼和解读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其次从信贷需求大额化与长期化、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与信息化、保险需求常态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需求;接着从信贷供给总量不足、长期大额贷款较少、缺乏金融产品创新、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等层面阐述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困境;再次从对农村产业融合内涵存在认识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国晖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发生质的变化,农业供求关系也从"生产导向"逐渐转变为"消费导向",基于这样的背景,有必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虽然有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优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升产业融合层次,并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农村经济 农村经营主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晶 崔雁冰
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融合方式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类型多样、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等诸多特点。同时,仍存在制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内部结构失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层次和深度不够、要素资源支撑不强、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合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因此,应以"四链融合"为途径,打造农村产业融合体系;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以"四新"促"四化",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新动能;以"三项改革"为动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增添新活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产业融合面临着经营主体发育迟缓、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低、生产要素瓶颈约束等问题。对此,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为原则,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的行业发展,加强相关的激励措施和相关人才培养,加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