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5)
- 2023(10132)
- 2022(8533)
- 2021(7805)
- 2020(6607)
- 2019(15277)
- 2018(14821)
- 2017(29561)
- 2016(16146)
- 2015(17928)
- 2014(18024)
- 2013(18345)
- 2012(17283)
- 2011(15795)
- 2010(15943)
- 2009(14977)
- 2008(15030)
- 2007(14011)
- 2006(12201)
- 2005(10796)
- 学科
- 济(80113)
- 经济(80052)
- 业(52416)
- 农(50246)
- 管理(38495)
- 农业(33239)
- 方法(32748)
- 企(30514)
- 企业(30514)
- 数学(29422)
- 数学方法(29220)
- 业经(22522)
- 中国(18437)
- 地方(18167)
- 财(16952)
- 制(14819)
- 学(13980)
- 贸(13762)
- 贸易(13760)
- 易(13377)
- 农业经济(12473)
- 发(12366)
- 产业(11515)
- 技术(11215)
- 体(10821)
- 银(10656)
- 银行(10629)
- 策(10171)
- 行(10150)
- 融(10147)
- 机构
- 学院(243134)
- 大学(237355)
- 济(108480)
- 经济(106506)
- 管理(93200)
- 研究(82525)
- 理学(81175)
- 理学院(80337)
- 管理学(79125)
- 管理学院(78690)
- 中国(62918)
- 农(62299)
- 科学(50472)
- 京(48504)
- 农业(47891)
- 财(45325)
- 业大(43088)
- 所(42395)
- 中心(39270)
- 研究所(38533)
- 江(37095)
- 财经(36449)
- 经济学(33604)
- 经(33100)
- 经济学院(30804)
- 范(30574)
- 师范(30272)
- 北京(29800)
- 农业大学(29467)
- 经济管理(29046)
- 基金
- 项目(162061)
- 科学(127643)
- 研究(119357)
- 基金(117613)
- 家(102040)
- 国家(101122)
- 科学基金(86157)
- 社会(77953)
- 社会科(73743)
- 社会科学(73720)
- 省(65533)
- 基金项目(63324)
- 自然(53344)
- 划(53283)
- 教育(52331)
- 自然科(52054)
- 自然科学(52039)
- 自然科学基金(51143)
- 编号(49002)
- 资助(46775)
- 成果(38251)
- 发(37972)
- 部(36505)
- 重点(36191)
- 农(35462)
- 创(33880)
- 课题(32645)
- 国家社会(32578)
- 创新(31690)
- 发展(31076)
- 期刊
- 济(123725)
- 经济(123725)
- 研究(66984)
- 农(66646)
- 农业(45254)
- 中国(44827)
- 学报(39218)
- 科学(36835)
- 财(33401)
- 大学(30182)
- 学学(29135)
- 业经(27722)
- 管理(27715)
- 融(23842)
- 金融(23842)
- 业(21245)
- 技术(19573)
- 问题(18459)
- 经济研究(17953)
- 财经(17714)
- 教育(17332)
- 经(15401)
- 农业经济(15152)
- 农村(14844)
- 村(14844)
- 版(14379)
- 世界(13694)
- 技术经济(13452)
- 经济问题(13127)
- 商业(12002)
共检索到351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冯海发
本文使用结构调整定量分析指标,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全面认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及成就提供依据。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指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产业系统的产出,另一是从产业系统的投入,再一是从产业系统的调整,三者分别形成了产出结构指标、投入结构指标和结构变动指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世英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急剧转变,随之,较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元的产业结构迅速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涌现了大批的乡镇企业。不过,近几年乡镇企业发展过猛,许多地区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生产超过了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市场所能容纳的程度。1984年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魏君英 黎东升
以往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效果分析 ,多侧重于经济效益的分析 ,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本文试图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来考察湖北省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 ,进而提出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斌
以1994~2009年数据资料为基础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分析方法、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流转税和所得税影响产业结构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长期来说,流转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所得税相对弱些;从短期来看,所得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流转税相对较弱,但二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都具有滞后效应。因此,分时期区别利用流转税和所得税政策影响产业结构是必要的。
关键词:
流转税 所得税 产业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哲 孔庆洋 郭斌
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一直是相互冲突又相互协调的两大主题。在中国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指导下,选取中部地区1997—2017年相关面板数据,对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调整的门槛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有效的倒逼作用,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一。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逐渐增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大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过程。提出了正式环境规制多样化、加强非正式规制的力量和制度创新、规范环境规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丹 谷洪波 尹宏文
本文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庾德昌
这次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的情况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印证 陈颐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是:1 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满足各方面和各种需要的农副产品,改变城乡人民的食物构成和消费方式;2.为工业各部门供提尽可能多的原料、初中级产品和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使农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肖黎明 周扬明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必须作出的理性选择。其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要求,使得这一领域“市场失灵”现象成为某种系统风险而无法降低或消除。因此,政府作为现代经济社会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人选,应承担起这一政策调整的协调与指挥工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不能有所偏废,使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在总量与结构上保持基本平衡,将成为WTO框架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边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忠伟 曾福生
构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 ,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讨论了二者的关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海英
本文从21世纪我国城郊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基本状况出发,借鉴国外农村产业结构的模式和结构控制机制,分析了21世纪我国城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策,提出我国城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