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8)
2023(11849)
2022(9908)
2021(9230)
2020(7322)
2019(16666)
2018(16463)
2017(31195)
2016(17254)
2015(19184)
2014(19596)
2013(19692)
2012(18679)
2011(17211)
2010(17760)
2009(16417)
2008(16297)
2007(15112)
2006(13756)
2005(12612)
作者
(51118)
(43083)
(42427)
(40262)
(26754)
(20664)
(19305)
(16793)
(16257)
(15632)
(14681)
(14283)
(13831)
(13691)
(13347)
(12811)
(12715)
(12388)
(12263)
(12201)
(11142)
(10658)
(10542)
(10082)
(9835)
(9650)
(9627)
(9395)
(8892)
(8575)
学科
(83942)
经济(83865)
(54875)
(50181)
管理(43246)
农业(33567)
(32167)
企业(32167)
中国(26123)
地方(25933)
方法(24899)
业经(24226)
数学(20906)
数学方法(20749)
(16609)
(16489)
(15550)
(14975)
地方经济(13333)
(13307)
贸易(13294)
(13207)
银行(13183)
技术(13112)
农业经济(12794)
(12794)
(12780)
发展(12711)
(12678)
(12671)
机构
学院(254099)
大学(245902)
(107962)
经济(105588)
管理(94204)
研究(91237)
理学(79786)
理学院(78859)
管理学(77581)
管理学院(77131)
中国(71430)
(60041)
科学(54730)
(53238)
(47085)
(46942)
农业(45402)
(42416)
中心(42351)
研究所(42034)
业大(41879)
(35988)
财经(35864)
师范(35655)
(33963)
北京(33864)
(32261)
(32056)
(31938)
经济学(31428)
基金
项目(160088)
科学(125434)
研究(123230)
基金(111954)
(96567)
国家(95552)
科学基金(80998)
社会(78276)
社会科(73751)
社会科学(73734)
(66653)
基金项目(59555)
教育(54613)
(53186)
编号(53102)
自然(48435)
自然科(47065)
自然科学(47055)
自然科学基金(46253)
资助(44373)
成果(42726)
(42190)
课题(36860)
重点(36109)
(34836)
发展(34629)
(34053)
(33540)
(33400)
国家社会(31836)
期刊
(138504)
经济(138504)
研究(76895)
(64437)
中国(63239)
农业(43608)
学报(38333)
科学(37589)
(34190)
管理(33035)
教育(31289)
业经(29984)
大学(29738)
(27879)
金融(27879)
学学(27857)
技术(23300)
(20638)
问题(19338)
经济研究(18964)
财经(17098)
农业经济(15558)
农村(15468)
(15468)
(14957)
世界(14343)
资源(14273)
(14112)
经济问题(14051)
技术经济(13339)
共检索到408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亚  
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由于新一轮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在资源约束基本消失、需求约束极其突出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区域布局、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成为这次结构调整的重点。但要保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关键要依靠知识和技术来促使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并且不断由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结构向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结构演进。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就相当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宁  
在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为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应该针对当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步伐,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融合升级,提升人才配置效率,全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春梅   马玉芳  
新时代农村建设背景下,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开发策略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开发策略。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具有提供人力支持、提供劳动力资源、提供城乡发展统筹工具的意义。但是,当前农村对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卫生不够重视,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缺失,也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了负面影响。以促进新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目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型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制定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和科学的农村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再结合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合理的劳动力转移制度,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永寿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省农村劳动者素质比较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发元  刘在洲  樊帆  
农村人力资源中,年龄在30岁~50岁的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且以小学、初中文化为主,从事着简单的农业生产。要实施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摒弃传统的文化补习班、科技培训班的做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向城镇转移;通过对高级专门农业人才实施项目辅助引导的办法,使农民在参与项目生产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与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建立配套基地的方法,提高生产技能,最终改变经营结构,提高经济效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童光荣  郭笑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必须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市场化的进程 ,重点培育农村教育资本市场 ,提倡社会共同办教育 ,鼓励民间资本对教育进行投资。知识经济条件下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农村教育市场化。推进农村教育市场化 ,切实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农村教育市场化是农村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尧  
本文从解决农村贫困的核心战略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呼唤农村教育改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呼唤农村高等教育发展;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不是梦;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对策五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由之路的新观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治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轶楠  
在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诸多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影响至深的根本问题,尽快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无疑迫在眉睫。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之后才是持久的,才是永远不会变旧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凤珠  
本文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即农村城市化;讨论了农村城市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关系;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从思想、制度、管理服务机制、就业、收入、教育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新农村建设是意义深远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等外在面貌,更要注重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有序开发。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要求有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做支撑,但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禀赋,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小东  
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关键在教育。如何积极利用各类教育和培训提高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发挥农村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体  孟凡军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 ,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环境较差 ,并由此造成了普遍的“贫困文化”心理。因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从权责一致性、超前性、分层性、重复渐进性以及人力资源环境、医疗卫生、教育、流动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来予以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改英  
和谐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产业化面临新的发展问题,需要进行产业化调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不断加强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标准,并通过加强科技投入,使以往粗放式农业发展向精细化农业发展的方向靠拢,同时,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