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4)
- 2023(9718)
- 2022(8160)
- 2021(7530)
- 2020(6327)
- 2019(14663)
- 2018(14202)
- 2017(27565)
- 2016(15232)
- 2015(17040)
- 2014(17118)
- 2013(17512)
- 2012(16366)
- 2011(14808)
- 2010(15051)
- 2009(14064)
- 2008(14193)
- 2007(13374)
- 2006(11589)
- 2005(10266)
- 学科
- 济(71635)
- 经济(71569)
- 农(50068)
- 业(46879)
- 管理(35575)
- 农业(33140)
- 方法(29770)
- 数学(27073)
- 数学方法(26876)
- 企(25165)
- 企业(25165)
- 业经(20171)
- 财(18185)
- 中国(17832)
- 地方(15431)
- 制(13668)
- 贸(12724)
- 贸易(12723)
- 农业经济(12423)
- 学(12413)
- 收入(12402)
- 易(12390)
- 发(12046)
- 银(10118)
- 银行(10088)
- 发展(9980)
- 展(9959)
- 策(9683)
- 行(9611)
- 村(9550)
- 机构
- 学院(227185)
- 大学(222234)
- 济(98832)
- 经济(96845)
- 管理(85666)
- 研究(77224)
- 理学(74212)
- 理学院(73456)
- 管理学(72277)
- 管理学院(71884)
- 农(61903)
- 中国(59263)
- 科学(47708)
- 农业(47644)
- 京(45606)
- 财(42837)
- 业大(41638)
- 所(40104)
- 中心(37206)
- 研究所(36403)
- 江(34968)
- 财经(33974)
- 经(30963)
- 经济学(30563)
- 农业大学(29360)
- 范(29200)
- 师范(28941)
- 北京(28188)
- 经济学院(28052)
- 州(27200)
- 基金
- 项目(150689)
- 科学(117723)
- 研究(110915)
- 基金(108759)
- 家(95041)
- 国家(94147)
- 科学基金(79499)
- 社会(71719)
- 社会科(67600)
- 社会科学(67577)
- 省(60405)
- 基金项目(58223)
- 划(49613)
- 自然(49286)
- 教育(49031)
- 自然科(48083)
- 自然科学(48064)
- 自然科学基金(47217)
- 编号(46067)
- 资助(43211)
- 成果(36441)
- 农(35211)
- 发(34343)
- 部(33961)
- 重点(33624)
- 创(30946)
- 课题(30736)
- 国家社会(30059)
- 创新(29000)
- 科研(28915)
- 期刊
- 济(113860)
- 经济(113860)
- 农(66754)
- 研究(63386)
- 农业(45295)
- 中国(44029)
- 学报(38368)
- 科学(34865)
- 财(32007)
- 大学(29299)
- 学学(28169)
- 业经(25425)
- 管理(24214)
- 融(22842)
- 金融(22842)
- 业(21333)
- 教育(18723)
- 技术(18265)
- 问题(17003)
- 财经(16306)
- 经济研究(16155)
- 农业经济(14951)
- 农村(14685)
- 村(14685)
- 版(14317)
- 经(14065)
- 世界(12738)
- 经济问题(12061)
- 技术经济(12058)
- 资源(11093)
共检索到333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晓红 但婷 王春杨
基于中国西部的11个省份的乡镇层面面板数据,探析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非线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三重门槛效应,以有效路网密度衡量的门槛值分别为7.099、20.247和30.569。在各门槛区间内,有效路网密度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两大主要构成——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弹性符号为正,并依序呈现出"U"型、非线性减小和非线性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两大主要构成均具有非线性正向促进作用,相较而言,更有利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长,这有助于缓解农民贫困与农村空巢化问题。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门槛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荣荣 吴云峰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婷 刘燕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在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现实中是否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影响机制如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选取2003-2021年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农产品流通效率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这种增收效应是逐年提升的,同时农产品流通效率在网络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蒲艳萍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民增收 影响效应 问卷调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辛本胜
本研究基于安徽凤阳5536户农村居民的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村民对设施具有极其强烈的需求,而且需求意愿呈现出"生产型"设施优于"生活型"设施的特点。但是其融资意愿与需求强度相关度不高(除道路外),期望政府补贴一定比例的资金。从家庭特征来看,外出务工提升了村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强度和融资意愿,而家里有处于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则会对融资意愿产生负的影响。因而本文一个结论是我们在实施"以奖代补"等措施时应该采取配套措施避免贫困村庄和贫困农户在新农村建设中被疏远。
关键词:
基础设施 需求强度 融资意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琦 尹华北
利用2000-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Driscoll&Kraay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是不同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聂昌腾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素养与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并运用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数量增加和消费类目丰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促进作用更大;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加居民消费数量和丰富居民消费类目;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类目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不显著;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呈现“门槛效应”,当居民数字素养越过门槛值后,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才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在发展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消费数量增加、消费结构转型和消费层次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琦 尹华北
利用2000-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Driscoll&Kraay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是不同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伟艳 林颖超 高梅玲 魏安奇
文章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武汉城市圈2010—2015年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距离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比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围绕武汉市中心形成了农村居民增收的环状密集带;地理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均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到武汉市中心的距离显著地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但距离的负效应程度减小,近两年有增强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伟艳 林颖超 高梅玲 魏安奇
文章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武汉城市圈2010—2015年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距离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比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围绕武汉市中心形成了农村居民增收的环状密集带;地理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均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到武汉市中心的距离显著地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但距离的负效应程度减小,近两年有增强的趋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长连,常桂梅,冯红旗,邱华豪,袁东河,王宇明,高向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民的医疗费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些农民因病致贫,成为当前农民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农民对医疗费用的实际承受能力,由河南省卫生厅和河南医科大学共同对本省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及医疗费用进行了调查,为进一步制定农村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灵芝 马小辉
本文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坎贝尔和曼昆的λ假说理论所运用的分类研究方法,运用2002~2008年分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数据,研究了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阶层结构和平均消费倾向。研究发现,在整个农村经济内部,收入分配状况比较稳定,收入差距恶化的现象不明显;农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低下,但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农村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效应下的平均消费倾向比较相近。这说明,促进总消费增长,要结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事实,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调节收入分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分配 阶层 平均消费倾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平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也持续扩大,目前已逼近警戒线。为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持续扩大的原因,提出扭转差距持续扩大的对策,本文利用中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近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主体。近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及时化解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
关键词:
关键字: 农村居民 收入差距 变动及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林兴 黄祖辉
本文基于分布动态的视角,尝试采用有限混合高斯分布模型来研究中国省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趋同性问题。本文运用有限混合高斯分布模型考察了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分布,发现3 1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两个子分布构成,两个子分布间几乎不存在流动性,中国省际农村居民收入呈现一种双峰锁定式的俱乐部趋同。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地区趋同 有限混合高斯分布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满华
改革30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均纯收入在人均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现金收入成为收入的主体,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家庭经营收入仍是纯收入的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来自一、二、三产业的收入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这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