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9)
- 2023(15063)
- 2022(12567)
- 2021(11838)
- 2020(9971)
- 2019(23028)
- 2018(22749)
- 2017(44539)
- 2016(23757)
- 2015(26431)
- 2014(26313)
- 2013(25832)
- 2012(23579)
- 2011(21067)
- 2010(21100)
- 2009(19718)
- 2008(19672)
- 2007(17668)
- 2006(15040)
- 2005(13349)
- 学科
- 济(100784)
- 经济(100686)
- 业(72443)
- 管理(63545)
- 企(51157)
- 企业(51157)
- 农(51135)
- 方法(46450)
- 数学(40683)
- 数学方法(40173)
- 农业(33901)
- 业经(27016)
- 财(25885)
- 中国(24228)
- 学(19981)
- 制(19803)
- 贸(18891)
- 贸易(18886)
- 地方(18572)
- 易(18428)
- 务(16479)
- 财务(16433)
- 财务管理(16392)
- 银(16251)
- 银行(16224)
- 理论(15697)
- 企业财务(15619)
- 行(15410)
- 融(15093)
- 金融(15090)
- 机构
- 学院(337632)
- 大学(333503)
- 济(139269)
- 经济(136441)
- 管理(131602)
- 理学(114737)
- 理学院(113554)
- 管理学(111518)
- 管理学院(110902)
- 研究(107157)
- 中国(84725)
- 农(72241)
- 京(67573)
- 科学(66050)
- 财(63155)
- 农业(55723)
- 业大(54842)
- 所(53296)
- 中心(53174)
- 财经(50923)
- 江(50079)
- 研究所(48495)
- 经(46454)
- 范(43119)
- 经济学(42948)
- 师范(42688)
- 北京(41213)
- 州(40001)
- 经济学院(38956)
- 财经大学(37705)
- 基金
- 项目(229193)
- 科学(181275)
- 基金(167805)
- 研究(167684)
- 家(145746)
- 国家(144454)
- 科学基金(124784)
- 社会(108012)
- 社会科(102054)
- 社会科学(102026)
- 省(90616)
- 基金项目(89222)
- 自然(80375)
- 自然科(78536)
- 自然科学(78512)
- 自然科学基金(77135)
- 教育(77062)
- 划(75059)
- 编号(68674)
- 资助(67509)
- 成果(54599)
- 部(51492)
- 重点(51341)
- 发(49562)
- 创(48004)
- 课题(45997)
- 国家社会(44888)
- 创新(44768)
- 科研(44496)
- 教育部(44135)
- 期刊
- 济(151547)
- 经济(151547)
- 研究(92178)
- 农(73686)
- 中国(60648)
- 学报(53557)
- 财(49753)
- 农业(49585)
- 科学(49225)
- 管理(42763)
- 大学(41704)
- 学学(39896)
- 融(36133)
- 金融(36133)
- 教育(31400)
- 业经(31200)
- 技术(28579)
- 财经(24912)
- 业(23744)
- 经济研究(22589)
- 经(21408)
- 问题(21359)
- 版(19038)
- 技术经济(16417)
- 农村(15969)
- 村(15969)
- 统计(15921)
- 世界(15537)
- 理论(15482)
- 农业经济(15213)
共检索到483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米运生 曾泽莹 何璟
"公司+农户"组织中广泛存在的互联性贷款,既是一种内生性的市场化农户贷款模式,也是依赖声誉效应的自我履约机制。从声誉视角,本文为其存在逻辑与自我履约机制提供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并深入阐述声誉效应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在声誉外部性的农村,产品市场重复博弈所形成的声誉,通过信号功能而缓解逆向选择问题,并使追求合作剩余与声誉租金最大化的交易双方选择互联性贷款;通过交易功能,声誉资本能使贷款者在产品市场上对信贷违约者施加可置信的私人惩罚。政策寓意是:基于非审慎的功能监管理念,监管部门应引导互联性贷款的健康发展,以释放它在促进农村金融内生发展方面的巨大潜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米运生 郑秀娟 李宇豪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贷款模式,互联性贷款能够借助于自我履约机制而有效缓解农户道德风险,并因此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发展。一个待解之谜是:其自我履约的微观机理是什么?本文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通过增加声誉资本损失和减少当期收益,专用性资产可以双管齐下强化声誉效应、促进农村互联性贷款自我履约。基于交易特性和农户禀赋异质性,不同专用性资产在促进自我履约的作用强度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按照指定性、交易性和物质性专用资产的顺序,它们在强化声誉效应、促进互联性贷款自我履约方面的功能是依次下降的。此外,按照大宗农产品、经济作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米运生 郑秀娟 李宇豪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贷款模式,互联性贷款能够借助于自我履约机制而有效缓解农户道德风险,并因此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发展。一个待解之谜是:其自我履约的微观机理是什么?本文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通过增加声誉资本损失和减少当期收益,专用性资产可以双管齐下强化声誉效应、促进农村互联性贷款自我履约。基于交易特性和农户禀赋异质性,不同专用性资产在促进自我履约的作用强度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按照指定性、交易性和物质性专用资产的顺序,它们在强化声誉效应、促进互联性贷款自我履约方面的功能是依次下降的。此外,按照大宗农产品、经济作物、畜禽品的顺序,随着专用性的提高,产品专用性资产强化声誉效应、促进自我履约的效果则渐次提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米运生 廖祥乐 石晓敏 曾泽莹
在农村,声誉固然可以促进信贷契约的自我实施,但其效果却随博弈期限的临近而趋于衰减。动态激励机制的引入,便显得必要。以个人而非小组为客户且贷款额随时间推移而递进的机制设计,使得互联性贷款可以通过克服声誉效应随时间而衰减的弱点并促进了契约的自我实施。但是,对此重要现象,并未有理论深究其内在作用机理,更鲜见来自于计量检验的经验证据。本文的数理模型和计量检验表明:通过纵向预期递增的收益和横向比较的相对收入两个渠道,使得互联性贷款在无需抵押品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动态激励来增加声誉资本、强化声誉效应,促进互联性贷款的自我履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丽 吕杰
本文利用博弈方法,对农户土地流转履约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双方约定的惩罚额度、专用资产投资、声誉机制对农户履约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当考虑专用资产投资因素及声誉因素时,农户土地流转履约条件的范围有所扩大,农户更倾向于履约。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履约 专用资产投资 声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海燕 洪名勇 钱文荣
在法律还未解禁、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农地产权抵押贷款自我履约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研,按制度推动方向,将我国农地产权抵押贷款归纳为以贵州凤冈县为代表的政府供给推动型、以嘉兴市南湖区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供给推动型、以宁夏同心县为代表的农户需求推动型三种模式,并对三种模式的自我履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不同贷款信用设定,导致了自我履约结构和范围的差异。与政府供给推动型模式相比,金融机构供给推动型和农户需求推动型模式的自我履约结构更强调资产专用性和声誉成本,自我履约范围更大,模式更具有稳定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宗毅 李莉
运用Florence Littauer的性格分类法,将农户户主性格分为:力量型(C型)、完美型(M型)、活泼型(S型)以及和平型(P型)四类,并构建考虑户主性格变量的Logistic模型,基于"农分期"9 253份农户贷款数据考察了户主性格对农户信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性格显著影响农户借贷履约行为,性格类型中违约倾向按照从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力量型(C型)、完美型(M型)、活泼型(S型)、和平型(P型)。
关键词:
农户 户主性格 信用评估 借贷履约行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文胜
农村非正规金融高履约率的背后是相当不完备的借贷契约,文章从基于村庄信任的社会资本机制、基于博弈论的声誉机制和基于非法律的惩罚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履约机制的运行机理,解释了不完备契约如何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动态的约束、激励和惩罚,从而保证了借贷合约的履行。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农村非正规金融 履约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晓书 王芳
不完全契约的履约效率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最终绩效。农业循环经济项目中的政府、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主体通过不完全契约建立起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影响履约效率的关键因素成为探析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实施绩效的内在逻辑。本文在不完全契约和非完全对称信息的委托代理理论推理基础上,选取四川省实施的一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为案例,通过连续4年跟踪项目的履约情况,分析了不同主体的履约效率及项目的实施绩效。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投资既能降低主体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发挥了"套牢"效应,确保了政府期望效用最大化;服务业主体通过调整产品或服务的交易频率,降低了契约方的交易费用,但重复契约的履约效率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项目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前瞻性设计、增加柔性条款、加大消费端激励等政策建议,为提升不完全契约的履约效率,实现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和政策思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符加林 崔浩 黄晓红
农户的声誉不仅能给农户带来直接效用,它还具备信息效应与资本效应,对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博弈的均衡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在独立博弈下,声誉的直接效用能使农户采取合作行动;在关联博弈和重复博弈中,声誉的信息及资本效应对农户的偷懒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将导致博弈进入合作均衡。因此基于声誉损益的考虑,由农户自愿供给农村社区内的公共物品会是一个有效的结果。
关键词:
声誉 农户 农村社区 公共物品 均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兴 吴本健 马九杰
本文通过对现有农村互联网信贷实践所使用的贷款技术的多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信贷发展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能够开展业务的核心在于其直接或间接地嵌入一定的线下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契约执行难题,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让上述嵌入机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以更低成本发挥作用;在第二个阶段,"线上信息+线上审核"的互联网信贷会成为缓解农村金融难题的重要方式。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都会运用到农村社会网络,其内在逻辑一定是"互联网+社会网",即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的结合。因此,农村信贷在引进互联网技术时,应更加注重其社会逻辑,即技术运用的社会载体及场景,实现"社会网+互联网",从而更好地促进金融普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贷款创造存款"与"存款约束贷款"更像一个循环往复过程的两个节点,只是问题分析的侧重点和切入角度不同历史根源"贷款创造存款"理论(Loan Creates Deposit,LCD)由著名经济学家维克塞尔(Wicksell)于1907年在主流学术期刊《经济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中较早提出并系统阐释(银行发放贷款创造信用而不受限于存款的这种思想更早可以回溯到19世纪50年代)。1920年德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哈恩(Albert Hahn)在他的《银行信贷的经济理论》一书中更是非常全面地介绍了
关键词:
外部资金 借款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泽双 潘丽丽 申飞鹏
声誉价值损失量的大小是决定科研人员是否履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科研人员违约时影响声誉价值损失量的因素及其与声誉价值损失量相关关系;建立了声誉价值损失量模型,提出提高科研契约履约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声誉价值损失量 模型 科研人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兆廷 徐临
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正规金融惜贷现象和非正规金融信息优势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上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分析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合作的两种模式,指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互利合作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实现多方共赢,从而让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桂良 李洁
履约机制的落实依赖审计师的履约资本,审计师的履约资本由信誉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信誉资本是实现自我履约机制的基础,物质资本是实现强制履约机制的保障。本文建议建立信誉资本与物质资本特别合作的履约机制,一方面加大信誉资本价值收益以及加重信誉损失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确保执业审计师履约物质资本,使其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惩罚,以提高审计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