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3)
- 2023(8513)
- 2022(6864)
- 2021(6514)
- 2020(5311)
- 2019(12153)
- 2018(11644)
- 2017(23300)
- 2016(12037)
- 2015(13005)
- 2014(12758)
- 2013(12784)
- 2012(11847)
- 2011(10651)
- 2010(11167)
- 2009(10946)
- 2008(9775)
- 2007(8988)
- 2006(8310)
- 2005(7597)
- 学科
- 济(53419)
- 经济(53374)
- 农(48791)
- 业(46253)
- 农业(32754)
- 管理(29349)
- 融(26120)
- 金融(26120)
- 企(25307)
- 企业(25307)
- 银(24040)
- 银行(24031)
- 行(23290)
- 中国(20414)
- 业经(18949)
- 方法(17896)
- 制(16323)
- 数学(16272)
- 数学方法(16161)
- 地方(14306)
- 财(14215)
- 农业经济(12496)
- 体(11167)
- 中国金融(11114)
- 发(10074)
- 贸(9585)
- 贸易(9573)
- 易(9447)
- 村(9405)
- 农村(9386)
- 机构
- 学院(170840)
- 大学(164789)
- 济(78197)
- 经济(76770)
- 管理(68079)
- 理学(59137)
- 理学院(58634)
- 管理学(57808)
- 管理学院(57513)
- 研究(55418)
- 中国(53969)
- 农(48735)
- 农业(36650)
- 财(35057)
- 京(32377)
- 科学(30594)
- 业大(30334)
- 中心(29933)
- 财经(27934)
- 所(26889)
- 江(26002)
- 经(25488)
- 银(24376)
- 研究所(24160)
- 经济学(24034)
- 银行(23533)
- 行(22272)
- 农业大学(21897)
- 经济学院(21812)
- 经济管理(21712)
- 基金
- 项目(112215)
- 科学(89921)
- 研究(85656)
- 基金(83621)
- 家(71476)
- 国家(70744)
- 科学基金(61809)
- 社会(57657)
- 社会科(54437)
- 社会科学(54425)
- 基金项目(44677)
- 省(44658)
- 自然(37355)
- 教育(36644)
- 自然科(36560)
- 自然科学(36555)
- 自然科学基金(35976)
- 编号(35869)
- 划(35280)
- 资助(33341)
- 农(29266)
- 成果(28324)
- 发(25745)
- 部(25663)
- 重点(24411)
- 国家社会(24361)
- 创(23497)
- 制(22809)
- 课题(22737)
- 人文(22465)
- 期刊
- 济(91219)
- 经济(91219)
- 农(55879)
- 研究(50057)
- 融(40531)
- 金融(40531)
- 农业(36764)
- 中国(34909)
- 财(24833)
- 学报(24697)
- 科学(24511)
- 业经(22139)
- 大学(20712)
- 学学(20217)
- 管理(19802)
- 业(15709)
- 农村(15614)
- 村(15614)
- 农业经济(14532)
- 财经(13801)
- 问题(13238)
- 技术(12181)
- 经济研究(12172)
- 经(11720)
- 世界(10736)
- 版(10409)
- 教育(10186)
- 经济问题(10053)
- 农村经济(9318)
- 社会(8975)
共检索到264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建群 吕忠伟 秦建国
采用Probit模型对中国12个省(市)农户家庭信贷的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农户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相互独立和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其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解析了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的农户分层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研究发现,家庭特征、经济特征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农户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有着不同影响,高收入农户的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的选择行为相互独立,而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农户的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的选择行为相互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建群 吕忠伟 秦建国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12省市的农户家庭信贷的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相互独立和相互影响下,高收入与低收入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解析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的农户分层信贷渠道选择行为。本文研究发现,家庭特征、经济特征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高收入与低收入农户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基于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的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天芸 李杰
自从20世纪80年代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后,国外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并存的现象,并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二元金融结构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基础。本文基于理论的开放性,采用农户借贷数据,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中国农村的二元金融结构,并根据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解析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行特点。基于经验结果,本文试图证明,与中国农村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元金融结构具有制度安排上的合理性。
关键词:
借贷行为 二元金融结构 概率单位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曙光 王东宾
破除二元金融结构、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及时调整非均衡增长模式是克服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数据,对农户信贷意愿和信贷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统计数据揭示了我国农村系统性负投资和双重二元金融结构的制度特征与经济后果。本文最后对未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战略以及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系统的政策框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申云
本文利用对重庆三峡库区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社会资本总指数,实证分析了不同社会资本的农户借贷行为在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混合金融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毛收入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越好,越有利于农户选择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而选择消费性借款用途的农户却不利于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家庭经营性资产越多,农户越偏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借贷,而对非正规金融借贷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也会对农户获取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家庭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深度(质量)远比社会资本的广度(数量)更为重要,在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中尤为突出。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 农户借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建群 秦建国 吕忠伟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12省(市)农户家庭信贷的微观数据,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相互独立和相互影响的前提下,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解析了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农户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并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信凯 刘刚
正规金融失灵为非正规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两者并存的二元化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本文在Besley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农户收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等假设条件,以我国南方农村广泛存在的轮会(合会的一种形式)为例,分析了农户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民间合作性金融组织在减少农户为得到耐用消费品的等待时间,扩大当期消费,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效用水平方面的优势;分析了轮会的违约风险以及相比正规金融的独特优势,得出了轮会和正规金融机构共存时农户消费信贷行为选择的边界。最后,在结论性评述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红丽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现象,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特征、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运行机制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势必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产生影响。通过构建农户期望收益模型,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农户的信贷决策行为,结果表明农户选择何种贷款渠道与该贷款渠道的贷款利率和成本有关。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红丽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现象,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特征、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运行机制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势必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产生影响。通过构建农户期望收益模型,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农户的信贷决策行为,结果表明农户选择何种贷款渠道与该贷款渠道的贷款利率和成本有关。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凡 李渊 张龙耀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各地不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庄。本文基于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模型(RD)探究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升了农户信贷获得概率和扩大了信贷规模,并且提高了农户正规信贷占比,缓解了家庭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凭借扎根农村的制度优势,通过提高农户的金融产品信息完全程度和金融素养,提高了其信贷(尤其是正规信贷)获取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降低了农户信贷违约概率,增强其信用意识;此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增加了农户生活性借贷规模,但未能扩大生产性信贷的规模。可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应是政府解决农户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伟
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资金供给方式有限,而资金流失却极为严重,加之农民生存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农村社会资金的匮乏,国家对农村社会资金的竞争性使用加剧了农村的贫困,使得农村民间金融的出现成为可能。
关键词:
资金供给 资金流失 生存成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伟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国家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紧密相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因此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相应地具有自己的特点。
关键词:
二元金融结构 表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天芸 李杰
自新结构主义学派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二元金融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于理论的开放性,本文运用概率单位模型,检验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在中国农村的运作,分析影响农户与正式、非正式金融发生借贷的因素,基于微观基础论证二元金融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所具有的合理性。
关键词:
正式金融 非正式金融 概率单位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彩兰 刘正良
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正式金融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主体分化现象比较显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对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
关键词:
二元金融结构 农村金融市场 问题 培育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闫翠芬 马静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随着二元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二元金融结构,农村金融出现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本文从二元金融结构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表现及规模,以及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二元金融结构 系统性负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