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9)
- 2023(10631)
- 2022(8489)
- 2021(8053)
- 2020(6414)
- 2019(14790)
- 2018(14964)
- 2017(28012)
- 2016(14960)
- 2015(17130)
- 2014(17026)
- 2013(16549)
- 2012(15000)
- 2011(13401)
- 2010(13950)
- 2009(12692)
- 2008(12247)
- 2007(10926)
- 2006(9614)
- 2005(8683)
- 学科
- 济(64229)
- 经济(64172)
- 业(53292)
- 农(49272)
- 管理(37658)
- 农业(32974)
- 企(28817)
- 企业(28817)
- 方法(26242)
- 数学(23993)
- 数学方法(23468)
- 业经(20046)
- 中国(17336)
- 技术(15803)
- 地方(13795)
- 制(12715)
- 农业经济(12414)
- 发(11758)
- 贸(11735)
- 贸易(11727)
- 易(11484)
- 理论(10760)
- 财(9883)
- 学(9842)
- 发展(9782)
- 展(9771)
- 策(9587)
- 工作(9528)
- 村(9498)
- 农村(9475)
- 机构
- 学院(210613)
- 大学(202454)
- 济(85833)
- 管理(84469)
- 经济(83887)
- 理学(73176)
- 理学院(72543)
- 管理学(71066)
- 管理学院(70691)
- 研究(66438)
- 中国(52335)
- 农(51820)
- 京(41857)
- 科学(40183)
- 农业(39044)
- 业大(37055)
- 财(33922)
- 江(33156)
- 中心(32805)
- 所(32339)
- 研究所(29131)
- 范(28166)
- 师范(27925)
- 财经(26590)
- 州(26412)
- 北京(25821)
- 技术(25458)
- 经济管理(25116)
- 农业大学(24265)
- 经(24228)
- 基金
- 项目(143382)
- 科学(113062)
- 研究(110831)
- 基金(101029)
- 家(86795)
- 国家(85962)
- 科学基金(74851)
- 社会(69716)
- 社会科(65760)
- 社会科学(65742)
- 省(60193)
- 基金项目(53437)
- 教育(51519)
- 编号(48704)
- 划(47882)
- 自然(46017)
- 自然科(44995)
- 自然科学(44992)
- 自然科学基金(44158)
- 资助(40292)
- 成果(37978)
- 发(32735)
- 课题(32728)
- 重点(31924)
- 部(31331)
- 创(31299)
- 农(30516)
- 创新(29158)
- 国家社会(28438)
- 制(27649)
- 期刊
- 济(100556)
- 经济(100556)
- 农(58037)
- 研究(57446)
- 中国(51315)
- 农业(39745)
- 学报(29814)
- 教育(29481)
- 科学(29355)
- 管理(27736)
- 技术(25692)
- 大学(24575)
- 业经(23862)
- 财(23552)
- 学学(22947)
- 融(19560)
- 金融(19560)
- 业(18582)
- 农业经济(14558)
- 农村(14304)
- 村(14304)
- 问题(13736)
- 图书(13628)
- 经济研究(13333)
- 技术经济(12573)
- 版(12202)
- 财经(11759)
- 科技(11395)
- 世界(11072)
- 统计(10983)
共检索到319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莹莹 王玉斌 吴文俊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结合全国97个典型案例资料数据的分析,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服务的理论框架,以节本增效为目的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服务模式划分为搜寻成本节约模式、获得成本节约模式、谈判成本节约模式和组织成本节约模式四种类型。从参与主体、服务环节、服务成本、服务效益、区域差异等五重维度总结不同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研究发现:前三种模式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单个或多个环节,是“被动”的技术服务;组织成本节约模式通过有效配置要素资源和整合市场主体,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创造新业态,更加适应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是“主动”的技术服务。另外,前三种模式适用和推广难度虽然较低,但其在效率和效益方面的表现不如组织成本节约模式,各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相应农技服务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晋阳 柏长青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广大农民群众为满足专业技术的需求创造出的农民自我推广服务组织。这种组织上联政府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单位,下传千家万户,采用研究者、推广者和采用者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这种机制使推广中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双向信息沟通,改善了农业科研、推广、生产相互脱节的状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纪云同志在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谈到农协是实行科技兴农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时指出:近年来,在我国农村涌现出的12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就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支有生力量。办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主要经验有三条: 一是民办民管。千万不要搞官办,如果把国营企业现行的运行机制用到农村专业技术协
关键词:
田纪云 经验交流会 三条 技术组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研究》课题组
从1978年肇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使我国农业摆脱自然经济格局,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农民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踏入了商品经济的复杂环境。区域性的生产条件、狭小的生产规模、畸高的市场交易费用和市场风险,以及原有组织资源的严重不足,激发了民间自组织产生的活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专业农协)应运而生。 专业农协是以专业户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销售为核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映梅 钱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户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农村,怎样发展商品经济,农民怎样摆脱小生产束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走上共同富裕,这是摆在国人,尤其是领导者和农业工作者面前的带根本性问题。无疑地,这要靠发展农村生产力。然而,其中还有不容忽视的重要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课题组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以后,我国农村产生的新生事物,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11万个,会员达350万户,分布于农村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140个多个行业。它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监复
80年代在中国涌现出16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是在制度变迁和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出现的组织创新,既反映出新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又表现出许多不够规范、不够完善的弱点和客观环境还存在一些制约它发展的阻力。对它的发展前景有多种估测。现对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提出一些看法供研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一明 傅晨
介绍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组建原则与方法、民主管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及其产权结构安排,并从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积累与发展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介绍协会的运行机制,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组织制度 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凌杰 杨璐 魏超
在多层面需求诱导和政府推动的共同作用下,邛崃市经过摸索建立了乡镇畜牧兽医协会推广服务模式,此举创新和丰富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本文以制度经济学视角,对邛崃乡镇畜牧兽医协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总结该模式的经验,希望能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洁 祁春节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农技协会演化规律的制度解析得出: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是组织创新根本原因,而价值观因素则影响着制度在边际上的调整;农技协会发展的成功案例说明,股份合作制的实体经营模式是能够满足现阶段成员互助和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创新选择,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作为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对农技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现阶段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异质性特征,但其所具有的基本组织属性不会改变,它的未来发展必将表现出多元化和混合型的特点,而这种发展又对现阶段的政策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发展方向 政策需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汤国辉 刘晓云 汤辰雨
在分析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及农技推广与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以创建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与服务团队,组织多学科、多专业专家,对接江苏射阳洋马菊花特色产业,协作攻克产业发展难题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农技推广之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芸 赵芝俊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通过技术融合和场景应用,赋能各行业,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两个数字化农技服务案例的分析,揭示数字化农技服务“数字技术支撑-市场化机制驱动”的创新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农技服务可为农户提供作物全生育期的多环节、保姆式技术咨询和作业托管服务,通过线上农技服务与线下乡村社群互动的紧密配合,实现低成本技术推广、落实与监督。数字化农技服务放宽了农业技术采纳对农民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提升了服务主体的技术吸收、技术集成和生产管理能力,并且可以牵引多主体参与技术共创,形成技术迭代升级机制。数字化农技服务可在多环节产生增值收益,不仅帮助农户实现节本、增产和提质,还能够实现农技服务市场化运营、农资集中采买和配送、规模化农事托管服务等高效生产运营。本文研究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地细碎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不利条件下的农技推广服务创新提供新思路,对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农技服务实践价值与功能开展理论探讨,为抓住数字变革机遇、构建农户技术进步长效机制提供可行方案。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服务 数字化创新 增值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