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8)
2023(14480)
2022(11990)
2021(11217)
2020(9293)
2019(21252)
2018(20429)
2017(39730)
2016(20682)
2015(22783)
2014(22237)
2013(21994)
2012(20013)
2011(17878)
2010(17853)
2009(16640)
2008(15183)
2007(13136)
2006(11413)
2005(9730)
作者
(54995)
(46464)
(45666)
(43564)
(29045)
(22297)
(20842)
(17980)
(17647)
(16043)
(15691)
(15594)
(14377)
(14233)
(14131)
(13999)
(13379)
(13328)
(13327)
(13053)
(11288)
(11141)
(10986)
(10844)
(10638)
(10442)
(9954)
(9870)
(9352)
(9056)
学科
(94056)
经济(93958)
(68627)
管理(55722)
(52042)
(45370)
企业(45370)
方法(44215)
数学(40834)
数学方法(40406)
农业(35181)
(27475)
金融(27474)
中国(27317)
(25168)
银行(25158)
业经(24840)
(24762)
(24279)
地方(21108)
(19990)
(16122)
贸易(16111)
(15728)
(15707)
财务(15666)
财务管理(15628)
企业财务(15018)
(13661)
(13284)
机构
学院(286442)
大学(279985)
(127087)
经济(124872)
管理(116331)
理学(102229)
理学院(101353)
管理学(99755)
管理学院(99247)
研究(87621)
中国(75039)
(59097)
(57285)
(54372)
科学(49431)
财经(46541)
中心(45310)
农业(44745)
业大(44505)
(42803)
(40799)
(40645)
经济学(40356)
经济学院(36944)
研究所(36771)
财经大学(34848)
经济管理(33815)
(33692)
师范(33372)
(32722)
基金
项目(200933)
科学(161198)
基金(149830)
研究(149745)
(128446)
国家(127307)
科学基金(112218)
社会(100180)
社会科(95028)
社会科学(95005)
基金项目(79675)
(78780)
自然(70109)
自然科(68554)
自然科学(68543)
教育(67668)
自然科学基金(67351)
(64265)
资助(60372)
编号(59844)
成果(45961)
(45716)
重点(44406)
(43998)
国家社会(42869)
(42744)
教育部(40073)
课题(39970)
创新(39929)
人文(39791)
期刊
(133107)
经济(133107)
研究(78325)
(62650)
中国(51216)
(42988)
(42845)
金融(42845)
农业(42403)
学报(39130)
科学(38176)
管理(37968)
大学(32475)
学学(31482)
业经(28441)
技术(24811)
财经(22673)
教育(20794)
经济研究(19819)
(19586)
(19335)
问题(19051)
农村(15591)
(15591)
农业经济(14989)
(14704)
统计(14642)
世界(14483)
技术经济(14060)
(13487)
共检索到410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志涛  张婷  李晗冰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身份认同与益贫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身份认同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地区因素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构建均等化的身份认同有助于放大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益贫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皓  张国胜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增长和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通过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系统性地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三产融合使得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24.41%,在使用多种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结论仍成立;深入探究其中传导机制,本文发现农村三产融合通过提高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水平,达到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农村三产融合对于受教育程度更高、年龄更小的户主和男性户主家庭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分地区讨论,农村三产融合对东部地区的农村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芳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通过"三产融合"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能够拓展农村农业事业边界,实现农村居民就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实现农村自我发展。然而目前农村经营主体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制约,缺乏足够的流通能力以牵引相关政策落地和要素整合配置。本文基于"三产融合"的目标对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面向"三产融合"的农村流通体系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尽管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还无法支撑"三产融合"的深入发展。本文认为应加快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三产融合"流通"领跑者";推进公共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创建农村农业现代化流通产业园;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流通配套设施;以优质就业和宜居空间吸引人才留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雯   潘慧  
家庭的社会捐助行为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本文利用2010、2012、2014、2016、2018五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农村贫困对本省城镇家庭社会捐助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农村贫困率上升,本省城镇家庭社会捐助支出呈明显增长,尤其是处于最高和最低收入阶层的城镇家庭;社会信任度高、贫富差距感强、生活在贫富差距较大地区的城镇家庭,面对农村贫困,选择了更高的社会捐助水平。城镇家庭以提高社会捐助支出的方式应对农村贫困,既源于家庭的自主选择,也与体制内的捐助促进作用有关,尤其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户主在体制内单位就业对家庭社会捐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我国现有的社会捐助体制既尊重和支持居民家庭的捐助意愿,也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促进了社会捐助所代表的第三次分配与再分配在反贫困领域协调配合,实现第三次分配与国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芬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流通数字化可显著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性,即本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产业合作、构建数字流通平台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助力流通数字化发展、驱动农村三产融合有所裨益。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之后,随着年龄增长,身份差异逐渐缩小,这表明,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户籍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过渡是一个长期而渐近的社会融合过程,城市化过程绝对不能是配套措施缺失前提下的"土地换户籍"短期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健康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实现包容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决策参考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汝岱  周靖祥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户籍制度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讨论很多,以户籍制度为背景探讨农转非居民身份融合是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交叉点,构成社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家户微观数据为基础,研究农转非居民的户籍转变与身份融合问题。研究发现,农转非城镇居民和原住城镇居民相比较,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单位更不稳定、社会保障程度更低,存在显著的身份差异,而教育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身份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制住教育、健康、社会背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许伟  
农村产业融合作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其将会对县域经济产生何种影响?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看作是一项准自然实验,选择2011—2019年江苏省64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倍差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政府支持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相较于高经济水平发展地区、低财力地区,试点政策对低经济水平发展地区和高财力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加速城镇化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农村产业融合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能够为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元平  王军鹏  王品超  
本文基于身份经济学理论框架,利用CGSS2012年数据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党员身份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党员身份的幸福效应并非仅仅由收入溢价、社会资本提升等经济激励带来,党员身份认同对于促进幸福感的提升亦具有重要作用;党员身份的幸福效应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在党员比重较低的群体中,比如农村、少数民族、女性党员等,党员身份呈现出更明显的幸福效应。其原因在于,在党员所占比重越低的群体中,越能凸显出党员的身份价值,党员身份认同程度也就越高,从而党员身份的幸福效应就越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郝爱民  
改造传统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越发明显,但其影响途径和方式尚未可知。深入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促进机理,构建流通数字化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和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升;流通数字化通过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流通渠道数字化和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三产融合产生正向作用;流通规模在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农村流通数字化发展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力度,加强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顶强   梅玉琦   杨馨越  
农村产业融合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全国8325个现代农业园区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地区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效应存在等级异质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农村产业融合促进作用大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而地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作用不显著;从园区类型来看,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更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和农业技术示范效应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因地制宜地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贤   彭晏琳  
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金融科技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与农业服务业发展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积极作用于农民收入增长。同时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动态非线性关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接入水平相对较高省份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省份的金融科技增收效应更强。因此,为更好发挥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推行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支持政策,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撑点,强化农村金融科技发展的人力物力保障,夯实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贤   彭晏琳  
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金融科技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与农业服务业发展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积极作用于农民收入增长。同时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动态非线性关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接入水平相对较高省份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省份的金融科技增收效应更强。因此,为更好发挥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推行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支持政策,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撑点,强化农村金融科技发展的人力物力保障,夯实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焕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将有力破解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之间需构建更为积极有效的联合、发展和保障机制,以促进三产融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互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