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0)
- 2023(12651)
- 2022(10525)
- 2021(9539)
- 2020(8044)
- 2019(18305)
- 2018(17629)
- 2017(34275)
- 2016(18409)
- 2015(20721)
- 2014(20563)
- 2013(20728)
- 2012(19376)
- 2011(17585)
- 2010(17986)
- 2009(17178)
- 2008(16466)
- 2007(15221)
- 2006(13364)
- 2005(11992)
- 学科
- 济(85392)
- 经济(85321)
- 业(57845)
- 农(50747)
- 管理(43112)
- 企(35489)
- 企业(35489)
- 农业(33756)
- 方法(33651)
- 数学(30228)
- 数学方法(29965)
- 融(26701)
- 金融(26699)
- 中国(26592)
- 银(25127)
- 银行(25100)
- 行(24308)
- 业经(24274)
- 地方(22289)
- 财(19886)
- 制(19075)
- 学(15637)
- 贸(14744)
- 贸易(14732)
- 易(14326)
- 发(13263)
- 产业(12824)
- 体(12723)
- 农业经济(12673)
- 务(12098)
- 机构
- 学院(269662)
- 大学(263216)
- 济(116507)
- 经济(114113)
- 管理(100828)
- 研究(93221)
- 理学(86860)
- 理学院(85920)
- 管理学(84447)
- 管理学院(83971)
- 中国(77821)
- 农(66428)
- 科学(57429)
- 京(54232)
- 财(51251)
- 农业(51164)
- 所(47949)
- 中心(46489)
- 业大(46472)
- 研究所(43610)
- 江(41839)
- 财经(40623)
- 经(36818)
- 经济学(35901)
- 范(34337)
- 师范(33996)
- 北京(33598)
- 州(33387)
- 经济学院(32879)
- 院(32295)
- 基金
- 项目(179282)
- 科学(140612)
- 研究(131797)
- 基金(129005)
- 家(112479)
- 国家(111480)
- 科学基金(94666)
- 社会(84705)
- 社会科(80195)
- 社会科学(80171)
- 省(73001)
- 基金项目(69194)
- 划(59392)
- 自然(58893)
- 自然科(57451)
- 自然科学(57436)
- 教育(57366)
- 自然科学基金(56423)
- 编号(54195)
- 资助(51168)
- 成果(42779)
- 发(42260)
- 重点(40727)
- 部(39140)
- 创(37592)
- 农(37040)
- 课题(36917)
- 国家社会(35409)
- 创新(35207)
- 科研(34298)
- 期刊
- 济(132587)
- 经济(132587)
- 研究(75826)
- 农(69597)
- 中国(53577)
- 农业(46834)
- 学报(43183)
- 科学(40689)
- 融(40155)
- 金融(40155)
- 财(37858)
- 大学(33115)
- 学学(31978)
- 管理(30501)
- 业经(28207)
- 业(22487)
- 技术(21986)
- 教育(20695)
- 财经(19408)
- 问题(19172)
- 经济研究(19094)
- 经(16739)
- 农村(15729)
- 村(15729)
- 版(15472)
- 农业经济(15257)
- 技术经济(14121)
- 世界(14053)
- 经济问题(13597)
- 统计(13447)
共检索到404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红霞 雷佳
从融合基础、融合行为和融合效益3个维度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时空发展不均衡,根据产业融合水平及各子系统与耦合协调度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且融合水平、融合基础子系统与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融合行为、融合效益两个子系统与耦合协调度存在多极分化特征。基于实证结果,研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颖忆 冯年华 戈大专 戴军
[目的]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解析产业与劳动力的耦合互动关系,能够清晰地认知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村产业布局提供规划依据。[方法]本文构建了“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定量测度模型,并展开了江苏省地级市耦合评价分析。[结果]苏北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仍是重点,涉农二产主要围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苏南乡村地区二三产业涉农程度低,主要涉农二产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一二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决定了“三产”融合的总体水平和格局,一三产业融合指数总体较低且差异较小。产业融合的高值区是以“宿迁”为核心的苏北地区,乡村劳动力融合的高值区则是以苏锡为核心的苏南地区。江苏省“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错位分布,空间耦合性低。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系统逐步走向解耦。[结论]苏北地区应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增收价值链的延伸,从而增强就业粘性;苏南地区可考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地方政府应在区域产-劳耦合自组织基础上,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的他组织干预促进“三产”融合和产-劳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颖忆 冯年华 戈大专 戴军
[目的]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解析产业与劳动力的耦合互动关系,能够清晰地认知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村产业布局提供规划依据。[方法]本文构建了“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定量测度模型,并展开了江苏省地级市耦合评价分析。[结果]苏北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仍是重点,涉农二产主要围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苏南乡村地区二三产业涉农程度低,主要涉农二产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一二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决定了“三产”融合的总体水平和格局,一三产业融合指数总体较低且差异较小。产业融合的高值区是以“宿迁”为核心的苏北地区,乡村劳动力融合的高值区则是以苏锡为核心的苏南地区。江苏省“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错位分布,空间耦合性低。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系统逐步走向解耦。[结论]苏北地区应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增收价值链的延伸,从而增强就业粘性;苏南地区可考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地方政府应在区域产-劳耦合自组织基础上,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的他组织干预促进“三产”融合和产-劳协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斐 蔡洁 李晓静 夏显力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在以小农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农户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响应程度尤为关键。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农户响应机理的解析,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和二元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融合认知、融合意愿与融合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农户价值认知、融合意愿直接影响其融合行为,政策认知与风险认知通过融合意愿间接影响融合行为,种植年限对融合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对融合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及地理位置差异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的融合行为决策。因此,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要在提高农户融合政策认知度的基础上强化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体的参与能力,并积极引导融合主体探索多种形式的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哲
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在发展中表现出“四链”融合态势。其中包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生态涵养功能交叉相融的“功能链”融合;土地、人力资本、技术、制度等交叉相融的“要素链”融合;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园区等带动的“经营主体链”融合;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交叉相融的“价值链”融合。把握“四链”融合态势,有助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军 张效榕 孔祥智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的内在逻辑和影响机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影响农民收入,并在当前条件下受到制度、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政府应该推动管理体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加财税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土地政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戴紫芸 丁士军
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拓展收入范围、紧密利益联结等途径提高农户收入。借助2016年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政策层面应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的同时,促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群 张恩英 刘增凡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实践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利契机,促进并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模拟不同支持政策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保险保费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显著,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保险保费增长速度应保持在合理区间。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优化结构为主导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产业政策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贤 唐文婷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为了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实进展,总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以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涟源市为研究对象,调研涟源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模式,探讨其运行机制。结果表明,涟源市不断探索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园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模式有产业链延伸实现纵向融合、农业多功能拓展实现横向融合,以及通过社会化服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之间通过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等方式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和过程。"三产融合"的关键和核心是"融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福祉持续增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近年来,我国"三产融合"呈现出融合主体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日趋紧密的良好态势,"三产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要培育、发展壮大多元化融合主体,强化各主体独特作用;创新发展多类型融合模式,促进不同模式共生协同;打造平台载体,促进"三产融合"集聚集群发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形成"三产融合"利益共同体;完善支持政策,促进"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晶 崔雁冰
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融合方式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类型多样、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等诸多特点。同时,仍存在制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内部结构失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层次和深度不够、要素资源支撑不强、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合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因此,应以"四链融合"为途径,打造农村产业融合体系;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以"四新"促"四化",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新动能;以"三项改革"为动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增添新活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产业融合面临着经营主体发育迟缓、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低、生产要素瓶颈约束等问题。对此,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为原则,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的行业发展,加强相关的激励措施和相关人才培养,加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玉磊 李华 肖红波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法国农业生产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建议:加大政策支持、保障生产者权益、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发展新型合作社和强化技术服务支撑。
关键词:
六次产业 产业融合 融合模式 融合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产业融合面临着经营主体发育迟缓、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低、生产要素瓶颈约束等问题。对此,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为原则,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的行业发展,加强相关的激励措施和相关人才培养,加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海洋
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产生新的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然而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资金缺口、土地利用、剩余劳动力转化、农产品品质提升等发展瓶颈。吉林省现代农业先导区——吉林市孤店子镇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坚持多方受益的价值取向,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村企共建"、整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旅游业 三产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