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5)
- 2023(10660)
- 2022(8822)
- 2021(8543)
- 2020(6757)
- 2019(15360)
- 2018(15575)
- 2017(28081)
- 2016(15309)
- 2015(16574)
- 2014(15977)
- 2013(15318)
- 2012(14051)
- 2011(12676)
- 2010(12919)
- 2009(11897)
- 2008(11609)
- 2007(10310)
- 2006(9432)
- 2005(8180)
- 学科
- 济(58075)
- 经济(58008)
- 业(50639)
- 农(49471)
- 管理(38096)
- 农业(33087)
- 企(30005)
- 企业(30005)
- 业经(21190)
- 地方(17630)
- 技术(17369)
- 中国(17314)
- 制(15800)
- 方法(15128)
- 数学(12809)
- 数学方法(12633)
- 农业经济(12515)
- 发(11930)
- 体(11771)
- 技术管理(11584)
- 财(11344)
- 策(9900)
- 发展(9860)
- 展(9837)
- 村(9631)
- 银(9614)
- 银行(9606)
- 农村(9605)
- 行(9304)
- 学(9228)
- 机构
- 学院(197746)
- 大学(189655)
- 济(80064)
- 经济(78271)
- 管理(76003)
- 研究(69002)
- 理学(64923)
- 理学院(64181)
- 管理学(63186)
- 管理学院(62773)
- 中国(54601)
- 农(50869)
- 科学(41157)
- 京(40626)
- 农业(38144)
- 财(35050)
- 业大(34104)
- 中心(33611)
- 所(33504)
- 江(33423)
- 研究所(29999)
- 范(29091)
- 师范(28889)
- 州(26790)
- 财经(25797)
- 北京(25094)
- 省(24877)
- 院(24285)
- 经(23392)
- 农业大学(23349)
- 基金
- 项目(132013)
- 研究(104957)
- 科学(104690)
- 基金(91914)
- 家(78778)
- 国家(77861)
- 科学基金(67654)
- 社会(66161)
- 社会科(62057)
- 社会科学(62041)
- 省(56287)
- 基金项目(50114)
- 教育(47311)
- 编号(45333)
- 划(44917)
- 自然(40525)
- 自然科(39546)
- 自然科学(39537)
- 自然科学基金(38841)
- 成果(36145)
- 创(33731)
- 资助(33223)
- 课题(31848)
- 发(31205)
- 创新(30496)
- 农(30115)
- 重点(29361)
- 部(28326)
- 制(27302)
- 国家社会(26650)
- 期刊
- 济(103410)
- 经济(103410)
- 研究(61673)
- 农(57284)
- 中国(54085)
- 农业(38921)
- 教育(30954)
- 科学(27702)
- 学报(26986)
- 管理(26969)
- 财(25891)
- 业经(24148)
- 融(22610)
- 金融(22610)
- 大学(22106)
- 学学(20459)
- 技术(20111)
- 业(19125)
- 农业经济(14803)
- 农村(14751)
- 村(14751)
- 问题(14161)
- 经济研究(12725)
- 科技(12209)
- 版(11859)
- 财经(11600)
- 资源(11147)
- 世界(10700)
- 经济问题(10328)
- 社会(10253)
共检索到318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晓敏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0年前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破题,现阶段的农村改革关键是解决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股权合作和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既是加快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行动。甘肃张掖市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为农村"三变"改革提供了较为成熟的载体和平台。张掖市在农村"三变"改革中探索形成的经验,对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全面脱贫奔小康有明显成效,也存在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三变”改革 脱贫 实践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明琪
以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为例,参考各省、市农村“三变”改革经济效果评价方法,运用2017—2020年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等12个二级评价指标,分析评价了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综合效果。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为“非常满意”占38%,“满意”占32%,“一般”占19%,“不满意”占11%,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合计占70%。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评价结果为“满意”。综合评价结果说明,甘肃省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综合效果较好,已呈现出“农村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农业产业强起来”的良好态势,这与甘肃省目前开展的农村“三变”改革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
农村“三变”改革 效果评价 层次分析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明琪
以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情况为例,参考各省市农村“三变”改革经济效果评价方法,运用2017—2020年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等12个二级评价指标,综合分析评价了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的综合效果。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为“非常满意”占38%,“满意”占32%,“一般”占19%,“不满意”占12%。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合计占70%。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县(区)综合效果评价结果为“满意”。综合评价结果说明,甘肃省试点县(区)农村“三变”改革综合效果较好,已呈现出“农村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农业产业强起来”的良好态势,这与甘肃省目前开展的农村“三变”改革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
农村“三变”改革 效果评价 层次分析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石志恒 慕宏杰 晋荣荣 秦来寿
基于样本区域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R-Q型因子分析"模型,在对样本农户的农业信息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业信息获取渠道和内容选择行为差异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专业大户相对于普通农户,其农业信息选择行为更规律且多元;两类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所差异;传统信息媒介在专业大户信息获取渠道中重要性相对下降;专业大户对"政策信息"具有特殊偏好等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新才 斯丽娟
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主要包括以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管理决策、社会文化等以人为中心的非物质形态要素。张掖地处西部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本文从培育公民思想意识、构筑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营造生态城市社会文化氛围等五个层面对张掖生态城市软环境建设进行逐一分析研究。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城市 软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格 陆迁
[目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低下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户作为技术采用的微观主体,如何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技术采用率是有关实践研究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大多关注社会因素对技术采用的影响,心理层面即感知影响方面的研究不足。[方法]文章以甘肃省张掖的547份农户调查问卷为例,根据农业技术采用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在感知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结果]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节水效果、经验交流对农户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产效果、技术有用性对农户采用低压管灌技术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社会规范是农户个体社会网络的认知,亲朋使用、邻里使用感知均对农户采用不同节水灌溉技术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除受这些因素影响以外,还受到户主性别、年龄、教育、家庭人口总数、健康的影响。[结论]推行技术补贴制度,加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集体行动影响力对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和采用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竹君 柳华
农村严重的资金外流,不仅是当前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所存弊端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是形成农村投资缺口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本文以甘肃为例,在深入分析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农村金融资源短缺诱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设想,并就具体创新的思路从七个方面作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供求状况 新农村建设 金融创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晶 薛东前 吴逸群 张浩博 王传胜
多重因素干扰下加强干旱区绿洲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演化与适应对策研究有利于区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既有乡村韧性研究不能充分体现乡村动态演化特征、较少关注尺度效应和空间类型差异的缺陷,论文以黑河中游绿洲甘州区为例,分别构建了县域适应韧性和乡镇应对韧性测度体系,分析了韧性演化特征和类型差异,提出了不同尺度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 1990年以来县域乡村要素积累的综合效应呈现“S型”曲线演化过程和“橄榄型”年际变化幅度,社会和经济系统稳定性强于生态系统,乡村发展经历了重组—开发初期(1990—2008年)、快速开发—保护(2009—2016年)和保护—释放阶段(2017—2020年),县域适应韧性呈现“缓慢上升—快速增长—停滞增长”的演化特征,生态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2) 2011年以来乡镇应对韧性整体波动较大且呈下降趋势,以规模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乡镇抵御风险能力较高,水土资源组合更丰富的乡镇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较强,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和多功能农业有利于韧性乡村建设,创新转型能力是韧性提升的主要制约维度;(3)县域尺度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强化生态保育功能,乡镇尺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体系、挖掘要素多元价值,多尺度结合创新水权分配管控制度、提高乡村用水效率是现阶段乡村韧性提升的适应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伦 陆迁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政府干预贫困的主要手段,其减贫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利用甘肃省张掖市540份农户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干旱风险冲击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干旱冲击是农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农业干旱损失每提高1元,会使农户贫困发生率和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提高16.6%和4.0%;(2)节水灌溉技术显著降低农户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减贫效应显著。灌溉技术采用意愿每提高1个档次,会使农户当前贫困发生和未来贫困发生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逯晓芸 侯佩旭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丝路沿线城市 文化生态旅游 张掖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文仕 曹春 杜自强 刘学录 徐波 岑国璋
研究目的:针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弊端,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逻辑推理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征地后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确定方法能够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权益,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结论:公益性用地采用地价构成法,非公益性用地采用基准地价反算法,从不同角度测算征地补偿标准切实可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景喆 李新文 陈强强
本文以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区情为基础,提出了干旱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效益评价的框架,选择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并以甘肃黑河流域的张掖市为例,对西北内陆河流域实施虚拟水战略的效益进行了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虚拟水战略效益显著,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志强
本文以张掖市"十一五"期间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为实例来测算旅游产业对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包括旅游业对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度,提出了张掖市旅游业今后持续快速发展的相关建议,文章以数据证明了旅游产业是张掖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具有持续发展空间的优势产业,也是张掖市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所依靠的产业。
关键词:
张掖市 旅游产业 经济发展 贡献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平 周丕东
通过对六盘水市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践的调研,本文剖析了农村"三变"改革的背景、内涵和改革效应,从丰富和发展"两个飞跃"理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三变"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价值,并从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股权量化与收益分配、产业平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引进、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等方面揭示了开展农村"三变"改革需要抓好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政府作用、兼顾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浩
利用抽样调查和收集资料得到的数据,对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退耕还林(草)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为“较好”;2002-2004年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在三年内给农户带来了17 229.62万元的纯收入;通过三年的退耕还林(草),能增加植物碳量累积(NPP)170 658.11 t,NEP总量增加44 544.94 t。同时,还针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继续增加退耕还林(草)面积,在今后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安排合理的还草面积,增加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配套费用,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解决退耕农户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综合评价 张掖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汉、藏、回族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比较——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贫困地区农村加快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以甘肃中部地区为例
“爱生学校”发展规划在农村学校变革中的实践——以联合国儿基会甘肃省项目实施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创新能力评价——以甘肃省8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例
甘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新形势下“种子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实践和绩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为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