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0)
2023(12343)
2022(10078)
2021(9531)
2020(7457)
2019(16856)
2018(17001)
2017(31179)
2016(17371)
2015(19074)
2014(19479)
2013(18844)
2012(17754)
2011(16331)
2010(16913)
2009(15937)
2008(15447)
2007(13946)
2006(13074)
2005(11977)
作者
(48959)
(41679)
(40969)
(39444)
(26106)
(19666)
(18580)
(16050)
(15697)
(14793)
(14390)
(13675)
(13454)
(13170)
(13124)
(12691)
(11843)
(11832)
(11671)
(11658)
(10779)
(10157)
(10144)
(9882)
(9382)
(9292)
(9175)
(8938)
(8512)
(8260)
学科
(90447)
经济(90342)
(49622)
(43828)
管理(37613)
农业(33232)
地方(24532)
方法(23871)
业经(23825)
(23500)
企业(23500)
中国(22806)
数学(20089)
数学方法(19864)
(18299)
(17936)
(15066)
(14917)
(14483)
地方经济(13630)
理论(13491)
(13270)
金融(13263)
(12946)
银行(12922)
农业经济(12625)
(12582)
(11663)
发展(11590)
(11553)
机构
学院(246192)
大学(241455)
(110294)
经济(107949)
研究(93632)
管理(86085)
中国(72568)
理学(72464)
理学院(71610)
管理学(70425)
管理学院(69953)
(58529)
科学(53823)
(51459)
(50127)
(47741)
农业(44419)
研究所(42735)
中心(42422)
(40763)
业大(39223)
财经(37458)
(35528)
师范(35192)
经济学(33890)
(33775)
(32564)
北京(32460)
(31448)
(30569)
基金
项目(153139)
研究(119772)
科学(119383)
基金(107461)
(92974)
国家(91996)
科学基金(77126)
社会(76464)
社会科(71726)
社会科学(71711)
(61785)
基金项目(55669)
教育(54828)
编号(51165)
(50162)
自然(44412)
成果(43429)
自然科(43268)
自然科学(43257)
资助(42496)
自然科学基金(42476)
课题(36694)
(36321)
重点(35099)
(34276)
(33051)
国家社会(31843)
(31588)
(31283)
发展(30193)
期刊
(143495)
经济(143495)
研究(82081)
(63445)
中国(62160)
农业(42686)
学报(37618)
(37547)
教育(35295)
科学(34810)
管理(31233)
大学(30005)
学学(28228)
(28004)
金融(28004)
业经(26216)
技术(23679)
经济研究(21306)
(20280)
财经(19219)
问题(18994)
(16848)
世界(15610)
农村(15435)
(15435)
农业经济(15175)
(14008)
经济问题(13407)
技术经济(12680)
社会(12043)
共检索到405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应良  徐亚东  
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讨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需要具备五个理论条件:产权明晰、产权激励、拓宽市场、延长链条和维持特色,并指出当前中国农村实际情况与理论条件相违背。农村"三变"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就是改变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使其与理论条件相符合。具体而言,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资源资产登记制度、股权量化和收益分配、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引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产品中地域特色的引入等措施,实现集体经济的增长。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增长,除了要思考资源产权问题外,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市场化经营资源。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研究的视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婷  夏英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对农村资源的盘活、配置和重组,促进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全面部署。本文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背景着手,再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育的理论逻辑,探析其在改革主体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逻辑矛盾,试图构建壮大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战略框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  隋筱童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使集体经济向公有制经济过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提出了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等一系列理论,并在农村中进行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等多种模式的实践,积累了经验也获取了很多教训。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土地细碎化、集体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和成员资格界定不清等问题。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经济基本判断、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和在新时代发展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皇甫瑞灵  张南  郭晓晓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解决农业“短腿”和农村“短板”具有助力作用,同时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加速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有序利用。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并建立相对完善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文彬   段文雅  
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也已成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由村集体自主经营、风险与收益共担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常见且成效良多,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也十分凸显。论文借助整体治理理论构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自主经营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碎片化困境、盘活逻辑和实践策略。一方面,系统支持不足、竞争力缺乏、主体认同不强、利益分配混乱、产业经营乏力等构成了困境内容;另一方面,政府加强战略部署、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价值、夯实多元主体信任认同、增强利益联结、深化组织建设等都是重要的盘活逻辑。为此,整体改善自主经营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时,需采取持续完善系列政策体系、激发新时代集体经济精神、加速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和培育专业经营型人才等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宣冲   杨丽溶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欠发达农村地区受制于区域位置、人力资源流失、生态资源沉淀等困境,其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互嵌式发展。山西省X村的蜕变之路昭示了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基于此,从结构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从制度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部治理,从资源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素治理,从模式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治理,是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遵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家喜   卫增   尤庆南   王祥明  
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是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案例,归纳总结出因地制宜、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紧密连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注重内外部资本要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探索抱团发展的多种模式的新疆经验,分析了人才匮乏、缺乏长远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提出构建人力资本引育机制、宣传推介机制、产权激励机制、产业培育机制、政策引导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期优化发展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路径,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强  
本文梳理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双重逻辑,指出了行政权力嵌入其中的基本路径。研究表明,效率逻辑主导下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实践,尤其是乡村干部报酬管理,是行政权力积极介入的主要领域。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报酬管理的经验考察,文章发现效率逻辑的应用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出现了分化。处于一线的基层政府通过调整报酬构成项目、稳定报酬增长趋势、软化行政考核效力等方式,偏离了根据贡献确定回报的效率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府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干部通过持续互动与有效合作,共同分解了集体收益固定板块的分配权。最终,干部报酬异化为基层政府完成多元化治理目标的行政资源和满足乡村精英群体需求的特定利益。作为农村集体收益分配的重要项目,干部报酬应提高与工作绩效的匹配度、与集体成员的关联度,以保障集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辉  范志雄  
集体经济组织是盘活乡村资源、撬动发展杠杆、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党中央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有序发展。本文从剩余索取权、产权缺失说、制度变迁以及社会学说四个视角对集体经济组织化治理逻辑进行剖析,探讨了集体经济组织化治理的内在属性表征和发展的必要性,并从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立足地方特色优势、基层组织为中心四个方面对集体经济组织化治理的路径作出研判。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杨芳  
从产权理论和集体所有制入手,梳理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轨迹,分析了深化改革中的现实困境,并以腾冲、湄潭、崇州的实践经验,剖析了产业带动型、集体带头型、政府主导型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从产权实施能力提升、产权实施环境改善和主体权益实现视角,提炼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中要注重培育和扶植多种组织形式的农民"集体",改善制度规范、产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等多维产权实施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并辅以相应保障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杨芳  
从产权理论和集体所有制入手,梳理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轨迹,分析了深化改革中的现实困境,并以腾冲、湄潭、崇州的实践经验,剖析了产业带动型、集体带头型、政府主导型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从产权实施能力提升、产权实施环境改善和主体权益实现视角,提炼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中要注重培育和扶植多种组织形式的农民"集体",改善制度规范、产业发展和社会认同等多维产权实施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并辅以相应保障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管珊  
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建何以引领、以何引领及其效能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淄博市乐疃村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时性研究发现:嵌入村庄治理过程的适应性党建形塑了村级党建与村庄治理的正向循环,促进了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和引领力塑造,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村级党建通过“资源-主体-行动”的三维引领,以资源链接机制、主体整合机制和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现了发展项目落地和初步运营;这一发展过程逐渐形塑出“政社共建、有限共治、延迟共享”的治理格局,带来了后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停滞,从而折射出党建引领的实践张力。乐疃村的案例展现了党建引领在促进国家与社会互补共进上的实践复杂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性探索,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权威、利益、价值层面耦合调适,以此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秩序,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云抒  
源自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地区的资源、资本和农民之间的有机联结,是我国农村改革政策的一次创新之举。结合目前的试点成效来看,“三变”改革对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乡村振兴的深入贯彻。在“三变”改革由地方实践探索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过程中,结合改革在乡村振兴中的任务和功能上看,还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逻辑,提出富有成效的纾困方案,激发农村要素活力,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道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恒源  高强  
新时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立足实践探寻其科学发展路径和高效运行机制。本文基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的现实背景,梳理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仍然面临基础薄弱、目标偏离和运营低效“三重困境”。其次,结合经济增长理论、社会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产权理论,剖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重困境”的逻辑根源,推演破解“三重困境”的理论假说。然后,运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实施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实践案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造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按照“设立企业法人—村企功能分离—治理机制调整”的思路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能够有效破解“三重困境”,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