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1)
2023(12606)
2022(11161)
2021(10574)
2020(8815)
2019(20178)
2018(20270)
2017(38906)
2016(21648)
2015(24100)
2014(24129)
2013(24081)
2012(22073)
2011(19974)
2010(19862)
2009(18104)
2008(17526)
2007(15506)
2006(13494)
2005(11594)
作者
(65290)
(54880)
(53936)
(51510)
(34694)
(26476)
(24414)
(21574)
(20604)
(19458)
(18501)
(18447)
(17393)
(17108)
(17041)
(16801)
(16575)
(16017)
(15643)
(15488)
(13927)
(13427)
(13404)
(12562)
(12356)
(12319)
(12298)
(12049)
(11290)
(11096)
学科
(83565)
经济(83471)
(65290)
管理(55627)
(47729)
(44067)
企业(44067)
方法(37268)
数学(32110)
数学方法(31766)
农业(31751)
业经(22627)
(21201)
中国(20299)
(19030)
地方(16954)
(15885)
(13917)
技术(13912)
贸易(13909)
(13548)
理论(13237)
(12514)
(12402)
环境(12208)
(12116)
(12116)
银行(12058)
(11882)
财务(11822)
机构
学院(306933)
大学(305619)
管理(120761)
(116348)
经济(113843)
理学(106126)
研究(105121)
理学院(104911)
管理学(103019)
管理学院(102495)
(79302)
中国(76004)
科学(71051)
(64267)
农业(62049)
业大(59335)
(55051)
研究所(50868)
(49594)
中心(48188)
(44664)
财经(40490)
(39575)
农业大学(39157)
北京(39080)
师范(39066)
(37124)
(36598)
(35811)
(34648)
基金
项目(219401)
科学(171067)
基金(159026)
研究(155164)
(141121)
国家(139920)
科学基金(118641)
社会(95268)
社会科(89762)
社会科学(89737)
(88443)
基金项目(85903)
自然(80366)
自然科(78484)
自然科学(78459)
自然科学基金(77058)
(73677)
教育(69620)
资助(64242)
编号(63491)
成果(50714)
重点(48996)
(47622)
(47295)
(46000)
创新(42905)
课题(42839)
科研(42621)
计划(42515)
(41253)
期刊
(128465)
经济(128465)
研究(82673)
(80882)
学报(60704)
中国(57988)
农业(55349)
科学(52762)
大学(44654)
学学(42761)
管理(39469)
(34769)
教育(30063)
业经(26835)
(26212)
(25793)
金融(25793)
技术(24068)
业大(18780)
(18605)
财经(18585)
问题(18106)
经济研究(17687)
科技(16633)
农业大学(15991)
(15667)
图书(14719)
理论(14474)
农业经济(14346)
技术经济(14299)
共检索到433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少海  姚盛存  丰宇凯  汪轲  李飞飞  
为建立以草丁膦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了‘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秀水134’‘Xiushui 134’和‘中花11’‘Zhonghua 11’等3个水稻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别以选择压15.0,10.0和10.0 mg·L(-1)的草丁膦质量浓度进行了3次选择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会超  刘孟刚  郭丽娟  贾文庆  
'Pink Peace'rose was used to study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ransferring the SeNHX1 gene into the callu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medium was MS+2,4-D 5.0 mg?L-1 + TDZ 0.5 mg?L-1.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was able to take the target gene into callus and the blue 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菲菲  刘雅莉  杜灵娟  权永辉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遗传转化体系,以得到甁插寿命长、开花早的百合转基因品种。【方法】以OT百合"罗宾那"的胚性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从共培养方式(固体或液体共培养)、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4,0.6,0.8,1.0,1.2)、亚精胺浓度(0.5,1.0,1.5,2.0μmol/L)以及超声波处理(功率60 W,处理时间分别为0,1,2,3,4min)等方面对百合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液体共培养能提高稳定表达率并减少褐化率,稳定表达率为13.00%,褐化率为55.00%;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在0.8时为最适侵染浓度,此时稳定表达率为12.77%,褐化率为5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世全  李平  刘熔山  
以水稻的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作为受体, 比较了不同外值体、vir诱导物等对根癌农杆菌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基因实验体系。依据该体系,以粳籼DREW 的幼愈伤组织和籼稻D汕B的幼穗愈伤组织为受体,经农杆菌AGL1/pCAMBIA1301转化后, 获得了超过50% 的潮霉素抗性愈伤筛选率, 并获得再生植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利利  孙宗修  王松文  蔡宝立  张欣  刘霞  郭玉华  
以2个北方粳型恢复系津稻162和津稻18为受体,经农杆菌EHA105/pDSBar1300转化,分别获得77和55个转植株。用0.25%浓度的Basta对转基因在T0代进行了涂布试验,其抗性植株率分别为92%和78%,对除草剂抗性转基因株系做PCR检测,均能扩增出400bp的Bar基因特异条带,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对转基因T1代进行潮霉素抗性鉴定,大多数转基因株系表现为3∶1的分离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雪莲  孙毅  郭平毅  刘惠民  刘少翔  王景雪  解志红  
用农杆菌转化小麦授粉10d后的幼胚,经5‰PPT筛选获得大量正常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其中23%(18株)再生苗为转化bar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可明显提高对basta的抗性。还总结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高效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的处理程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闵豪  徐郡儡  叶靖  李周岐  范睿深  李龙  
【目的】优化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研究愈伤组织对抗生素和抑菌剂的敏感性,探索影响农杆菌介导杜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适转化因子水平,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使杜仲成年植株外植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成为可能,为杜仲基因功能的研究与定向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成年植株叶片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大量元素的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确定最适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抗生素及抑菌剂,研究愈伤组织对其敏感性。以获得的叶片愈伤组织受体系统为基础,通过L_(16)(4~5)的正交试验,探索不同转化因子对农杆菌介导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最适瞬时转化体系。使用获得的瞬时转化体系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筛选抗性芽,对抗性芽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与PCR检验。【结果】再生体系优化的结果表明,3/4大量元素浓度的MS培养基能够促进杜仲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及生长;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27μmol·L~(-1)NAA+4. 4μmol·L~(-1)6-BA,诱导率为83%±10. 0%;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平均伸长长度为(2. 47±1. 33) cm。抗生素与抑菌剂敏感性试验表明,遗传转化的选择培养基中,抑菌剂头孢霉素的最适浓度为200 mg·L~(-1),筛选用的抗生素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70 mg·L~(-1)。转化因子的正交试验表明,最适的农杆菌介导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组合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使用最适瞬时转化体系对约200个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共筛选获得3个抗卡那霉素的抗性芽; GUS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US基因在抗性芽中得到了表达,PCR检测证明这些抗性芽中存在NPTⅡ基因。【结论】杜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27μmol·L~(-1)NAA+4. 4μmol·L~(-1)6-BA,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筛选培养基为3/4MS+0. 054μmol·L~(-1)NAA+4. 4μmol·L~(-1)6-BA+200 mg·L~(-1)Cef+70 mg·L~(-1)Km。利用此体系共获得3个抗性芽,PCR分析和GUS组织化学染色都表明T-DNA已整合到抗性芽基因组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玉珍  罗景兰  徐进  刘香玲  
以水稻品种ZH11和RBQ为材料,通过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有效愈伤组织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为水稻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果表明:NMB培养基适合水稻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诱导,MS培养基适合愈伤分化;500mg/L谷氨酰胺或精氨酸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时温度25~28℃,暗培养,pH5.8;分化时温度25~28℃,光照1500~2000lx,12~14h/d,pH5.8;6 BA对继代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潮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为50mg/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李三和  陈志军  游艾青  陈温福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均是农杆菌介导高效水稻遗传转化必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系统,需要针对特定品种(品系)、特定组织和组培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张彬  张振乾  陈浩  刘忠松  熊兴华  邬贤梦  官梅  陈社员  官春云  肖钢  
为了获得同时具备抗虫和抗除草剂特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材料,以湘油15下胚轴为外植体,将人工合成的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与带有草铵膦抗性基因bar的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连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FGC-Bt。利用农杆菌介导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体系,将载体pFGC-Bt转入到油菜品种湘油15愈伤组织中。经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了7株T0转基因植株。分株收获这7株转基因油菜的种子,种于花盆中,用除草剂basta喷洒,对存活下来的植株用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挑选11株2个基因检测结果都呈现阳性的植株,进行Cry1Ab/Ac蛋白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在这11株油菜中都检测到了Cry1Ab/Ac蛋白。进行转基因油菜抗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的离体鉴定,以非转基因湘油15为对照,结果显示,啃食了转基因油菜叶片的菜青虫停止运动和生长,大概7 d后陆续死亡,而非转基因油菜叶片上的菜青虫表现正常,3 d后叶片基本被其啃食干净。饲喂鉴定结果表明,转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油菜对菜青虫具有明显抗性。得到了同时具有菜青虫和草铵膦双抗性的转基因植株,且抗性显著,为油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裴忠有  孙守钧  李玲  李明  
以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农杆菌介导转化中影响粳稻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的转化率明显高于LBA4404,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的水稻转化率为25.3%,而LBA4404为7.6%;不同外植体的诱导率、转化率和分化率存在明显差异,以幼胚为外植体材料,它的出愈率和转化率明显比成熟胚高,而分化率则明显低于成熟胚;不同水稻品种在转化率与分化率上差异也很明显,反映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差异,同时研究发现同一品种不同批次在转化率和再生频率上差异比较显著,反映了在水稻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未知条件对于转化的影响;通过对抗性愈伤和转化植株的叶片、根的GUS染色,证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红梅  杨永智  张治国  宛淑艳  郭蔼光  吴金霞  路铁刚  
 以水稻基因组测序品种日本晴(OryzasativaL.ssp.japonica)为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质量分数2.5%的次氯酸钠灭菌30min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6~7d的继代培养后转化率达到95%;感染液菌浓度OD600值为0.145~0.190时,转化效率高;将抗性愈伤组织进行7d的暗培养可使分化效率提高到85%。应用本转化系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转化体,GUS表达率达到30%,并且3个月即可获得转化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光明  李三和  陈志军  向发云  游艾青  陈温福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玉明  郭琛  张家银  韩健  袁飞荣  邓子牛  
以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L.)Raf.)实生苗上胚轴为试材,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光敏色素基因phyB导入其中,建立了枳壳实生苗的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27株抗性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有5株扩增出phyB基因的特异目的带;RT-PCR分析结果表明phyB基因在phyB3,phyB4株系枳壳基因组中能表达;Li-6400光合测定仪对转基因枳壳进行的光合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枳壳光合效率高于对照;转phyB基因枳壳植株在形态上与对照也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面积变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张寒霜  高鹏  王海波  
以棉花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 ,使供试的 2 0个棉花新品种 (系 )中 19个培养出体细胞胚或再生植株。在此基础上 ,选用易获得再生植株的邯 93- 2、邯无 2 0 31、衡无89- 30、C2 0 1、C312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Bt基因 ,抗卡那霉素愈伤组织诱导率约为 5 0 % ,其中约 4 0 %表现GUS阳性。从邯 93- 2GUS阳性愈伤中获得再生植株 ,其 5 0 %呈GUS阳性 ,且Bt基因的导入经Southern杂交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