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5)
2023(12048)
2022(10784)
2021(10214)
2020(8649)
2019(19936)
2018(19990)
2017(38298)
2016(21276)
2015(24032)
2014(24089)
2013(23936)
2012(21880)
2011(19759)
2010(19792)
2009(18117)
2008(17341)
2007(15214)
2006(13290)
2005(11352)
作者
(64255)
(53984)
(53286)
(50634)
(34027)
(26012)
(23984)
(21406)
(20287)
(18979)
(18211)
(17971)
(17028)
(16869)
(16592)
(16563)
(16335)
(15699)
(15335)
(15060)
(13816)
(13276)
(13178)
(12308)
(12189)
(12098)
(11904)
(11863)
(11002)
(10836)
学科
(85673)
经济(85590)
(62514)
管理(53629)
(47552)
(41510)
企业(41510)
方法(40600)
数学(36098)
数学方法(35560)
农业(31595)
业经(21759)
(20386)
中国(20108)
(17475)
地方(17083)
(15602)
(14201)
贸易(14194)
(13826)
理论(13307)
技术(13190)
环境(12517)
(12106)
(12003)
(11992)
教育(11014)
(10979)
银行(10928)
(10829)
机构
学院(302274)
大学(299832)
管理(120181)
(114719)
经济(112135)
理学(105887)
理学院(104706)
管理学(102485)
管理学院(101991)
研究(101888)
(76488)
中国(73765)
科学(69292)
(63188)
农业(59433)
业大(58175)
(53026)
研究所(48997)
(47163)
中心(46907)
(43799)
(38921)
北京(38822)
财经(38526)
师范(38440)
农业大学(37580)
(35738)
(35253)
(35219)
(33953)
基金
项目(216545)
科学(169146)
基金(156501)
研究(153553)
(138226)
国家(137037)
科学基金(116803)
社会(93499)
(88115)
社会科(88100)
社会科学(88074)
基金项目(83977)
自然(79492)
自然科(77635)
自然科学(77613)
自然科学基金(76156)
(73012)
教育(69724)
资助(64380)
编号(63497)
成果(50165)
重点(48412)
(46688)
(46665)
(45248)
课题(43171)
创新(42138)
科研(42109)
计划(41848)
(40000)
期刊
(126606)
经济(126606)
研究(80091)
(77734)
中国(58416)
学报(57580)
农业(52947)
科学(50781)
大学(42599)
学学(40788)
管理(38743)
(32022)
教育(31055)
业经(26209)
技术(25665)
(24979)
(23785)
金融(23785)
业大(17809)
(17725)
问题(17502)
经济研究(17175)
财经(17046)
科技(16493)
农业大学(14916)
技术经济(14789)
图书(14346)
(14276)
农业经济(14234)
理论(14210)
共检索到426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爱光  罗晓芳  
引自匈牙利的刺槐是可用于观赏、水土保持、饲料和蜂源的速生型树种,向这个树种转入耐逆基因,可满足干旱、盐碱地植被恢复的需求.该文对速生型刺槐进行了3个方面的研究:在含有不同组合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的芽再生情况、根癌农杆菌介导GUS(载体为pCAMBIA 1301)基因转化的优化以及耐逆转录因子基因AtDREB1C(相同载体)的转化.结果表明:①以无菌苗复叶叶轴为外植体,在附加6-BA 1.0 mg/L和NAA 0.5 mg/L的MS培养基上芽再生率最高,为77.5%;②同样的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0~2 d后,用附加乙酰丁香酮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15~20 min,再接种于附加2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会超  刘孟刚  郭丽娟  贾文庆  
'Pink Peace'rose was used to study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ransferring the SeNHX1 gene into the callu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medium was MS+2,4-D 5.0 mg?L-1 + TDZ 0.5 mg?L-1.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was able to take the target gene into callus and the blue 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春霞  李火根  程强  陈英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为转基因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与逆境胁迫相关的DREB1C基因。经潮霉素筛选,共获得80株抗性植株,经PCR及RT-PCR检测有30株抗性植株呈阳性,初步证明DREB1C基因已整合到南林895杨基因组中。抗性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耐盐性均有所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树章  雷开荣  杨小艳  胡明瑜  林清  吴红  
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是防治玉米螟虫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F野生型基因编码区密码子优化改造获得新型抗虫基因Gm Cry1F,使用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幼胚遗传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入玉米材料Hi-II,最后应用PCR法与蛋白免疫学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CUB-ubi::Gm Cry1F-35s::bar,经光照培养分化获得到转化苗25株,其中有17株的PCR和试纸条检测均呈阳性,说明Gm Cry1F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这一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开展转基因抗虫玉米育种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也为玉米抗虫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世全  李平  刘熔山  
以水稻的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作为受体, 比较了不同外值体、vir诱导物等对根癌农杆菌转化的影响,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基因实验体系。依据该体系,以粳籼DREW 的幼愈伤组织和籼稻D汕B的幼穗愈伤组织为受体,经农杆菌AGL1/pCAMBIA1301转化后, 获得了超过50% 的潮霉素抗性愈伤筛选率, 并获得再生植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玉明  郭琛  张家银  韩健  袁飞荣  邓子牛  
以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L.)Raf.)实生苗上胚轴为试材,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光敏色素基因phyB导入其中,建立了枳壳实生苗的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27株抗性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有5株扩增出phyB基因的特异目的带;RT-PCR分析结果表明phyB基因在phyB3,phyB4株系枳壳基因组中能表达;Li-6400光合测定仪对转基因枳壳进行的光合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枳壳光合效率高于对照;转phyB基因枳壳植株在形态上与对照也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面积变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张寒霜  高鹏  王海波  
以棉花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 ,使供试的 2 0个棉花新品种 (系 )中 19个培养出体细胞胚或再生植株。在此基础上 ,选用易获得再生植株的邯 93- 2、邯无 2 0 31、衡无89- 30、C2 0 1、C312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Bt基因 ,抗卡那霉素愈伤组织诱导率约为 5 0 % ,其中约 4 0 %表现GUS阳性。从邯 93- 2GUS阳性愈伤中获得再生植株 ,其 5 0 %呈GUS阳性 ,且Bt基因的导入经Southern杂交验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敏  周鹤峰  葛正龙  
构建CaMv35S启动子驱动人白细胞介素12基因(hIL-12)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hIL-12,通过三亲杂交法将重组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茎段,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28株抗性植株。通过PCR检测,22株为阳性,从PCR阳性植株中随机选取5株,ELISA法检测茎和叶中hIL-12的表达量,其中2株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冬南  陈晓阳  李伟  骈瑞琦  赵杨  
以子叶节为外植体,草丁膦为选择剂,对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的美丽胡枝子遗传转化进行研究,建立美丽胡枝子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BADH基因植株,最高转化率可达28%。抗性植株经分子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美丽胡枝子基因组中。NaCl胁迫下,转基因植株能积累更多的甜菜碱,证明BADH基因在转化植株中得到正常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玉平  曹秋芬  周慧  杜建中  曹尚银  
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苹果品种嘎拉转化FT基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苹果离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在含BA 5mg/L+IAA 0.5 mg/L的MS培养基上,以离体叶片远轴面(叶背面)向上,经过14 d的暗培养获得再生不定芽和再生植株,再生率达97%。在转基因再生体系中,以头孢噻肟钠500 mg/L和卡那霉素5 mg/L,作为脱菌培养和选择培养的条件,经过感染携带拟南芥FT基因的农杆菌,获得了一批转FT基因的植株,经PCR检测,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晶  周树峰  陈华  韩和平  李银心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将多个耐盐相关基因导入同一植物更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向转AtNHX1(拟南芥Na+/H+逆向运输蛋白编码基因)的番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 L.Moneymaker’)株系X1OEA1自交二代植株(T2)中转入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PCR、Southern、RT-PCR和甜菜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BADH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和翻译表达。叶绿素荧光(Fv/Fm)、相对电导率(Rc/Rc’)、叶绿素含量(Chla+b)、叶绿素a/b比(Chla/b)、光合速率(Pn)测定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娜  刘捷  庄智敏  章镇  周蓓蓓  陶建敏  
以‘美人指’葡萄离体叶片及叶柄为农杆菌介导转化Barnase基因的受体,对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预培养时间、卡那霉素选择压以及头孢霉素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农杆菌介导‘美人指’葡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侵染4 min,共培养3 d,预培养3 d,卡那霉素选择压3.0 mg.L-1,头孢霉素质量浓度250 mg.L-1。采用此体系对‘美人指’葡萄进行转化,共获得了12株抗性苗,农杆菌感染后的不定芽再生率为1.78%。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中只有2株GUS染色呈阳性,阳性率为16.67%;有3株通过了PCR检测,初步证实Barnase基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少海  姚盛存  丰宇凯  汪轲  李飞飞  
为建立以草丁膦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了‘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秀水134’‘Xiushui 134’和‘中花11’‘Zhonghua 11’等3个水稻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别以选择压15.0,10.0和10.0 mg·L(-1)的草丁膦质量浓度进行了3次选择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镇  孙爱君  房经贵  盛炳成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手段 ,将来自发根农杆菌的rolC基因转化到烟草 (Nicotianatabacum )植株的基因组 ,并借助GUS组织化学法 ,PCR扩增法和Southern杂交进行了鉴定证实。rolC基因改变转基因烟草植株某些性状的特点 ,如植株高度变矮、花冠变小、雄蕊变短等 ,还发现rolC基因具有延迟转基因烟草植株花期的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张彬  张振乾  陈浩  刘忠松  熊兴华  邬贤梦  官梅  陈社员  官春云  肖钢  
为了获得同时具备抗虫和抗除草剂特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材料,以湘油15下胚轴为外植体,将人工合成的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与带有草铵膦抗性基因bar的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连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FGC-Bt。利用农杆菌介导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体系,将载体pFGC-Bt转入到油菜品种湘油15愈伤组织中。经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了7株T0转基因植株。分株收获这7株转基因油菜的种子,种于花盆中,用除草剂basta喷洒,对存活下来的植株用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挑选11株2个基因检测结果都呈现阳性的植株,进行Cry1Ab/Ac蛋白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在这11株油菜中都检测到了Cry1Ab/Ac蛋白。进行转基因油菜抗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的离体鉴定,以非转基因湘油15为对照,结果显示,啃食了转基因油菜叶片的菜青虫停止运动和生长,大概7 d后陆续死亡,而非转基因油菜叶片上的菜青虫表现正常,3 d后叶片基本被其啃食干净。饲喂鉴定结果表明,转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油菜对菜青虫具有明显抗性。得到了同时具有菜青虫和草铵膦双抗性的转基因植株,且抗性显著,为油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