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1)
2023(6257)
2022(5281)
2021(5028)
2020(4217)
2019(9133)
2018(9446)
2017(16550)
2016(10125)
2015(11505)
2014(11633)
2013(11026)
2012(10333)
2011(9626)
2010(9924)
2009(9021)
2008(8763)
2007(8246)
2006(7393)
2005(6514)
作者
(32791)
(28246)
(27621)
(26152)
(17398)
(13747)
(12378)
(11020)
(10598)
(10071)
(9586)
(9259)
(9214)
(9158)
(8879)
(8860)
(8344)
(8003)
(7998)
(7960)
(7504)
(7303)
(7209)
(6631)
(6494)
(6397)
(6294)
(6157)
(6084)
(6038)
学科
(44271)
(32894)
经济(32848)
(29518)
农业(29442)
管理(16418)
业经(12647)
中国(10594)
(10428)
(10055)
农业经济(9827)
(9111)
企业(9111)
(8982)
(8966)
农村(8959)
地方(8529)
(8135)
方法(7719)
及其(7500)
土地(7226)
教育(7220)
理论(7177)
发展(6937)
(6920)
(6889)
(6841)
劳动(6841)
数学(6638)
数学方法(6527)
机构
学院(141678)
大学(133445)
(62326)
研究(56094)
(48821)
农业(48623)
经济(47511)
管理(44116)
中国(40949)
科学(40163)
理学(37528)
业大(37132)
理学院(37054)
管理学(36113)
管理学院(35912)
(32156)
农业大学(29934)
研究所(29588)
(29042)
中心(25856)
(25115)
(25069)
(24629)
技术(21638)
(20367)
科学院(19522)
(19029)
(19004)
(18964)
师范(18634)
基金
项目(96777)
科学(71855)
研究(68932)
基金(64252)
(59520)
国家(58865)
科学基金(46651)
(44147)
社会(38303)
社会科(35448)
社会科学(35439)
(35196)
基金项目(34329)
(33650)
教育(31609)
自然(31233)
编号(30809)
自然科(30425)
自然科学(30402)
自然科学基金(29815)
资助(25297)
成果(25047)
(22847)
课题(22574)
重点(22542)
(21648)
计划(21115)
科技(20779)
(20512)
(19884)
期刊
(68798)
(64737)
经济(64737)
农业(46457)
中国(40717)
学报(37640)
研究(36609)
科学(28526)
大学(27047)
学学(26165)
教育(22398)
(21622)
业经(18128)
(14545)
金融(14545)
业大(13988)
(13938)
农业经济(13415)
农村(13284)
(13284)
技术(12850)
农业大学(12740)
(12651)
管理(11878)
问题(9669)
中国农业(8866)
农村经济(8788)
世界(8551)
科技(8094)
经济问题(7872)
共检索到223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蓉  李霞  张金文  李兴涛  杨慧  刘玲  
选黑田五寸胡萝卜栽培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抗性愈伤和芽分化用不同浓度Kan筛选,Kan抗性芽的分化频率可达52%,Carb 500 mg/L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并能促进芽的分化;适当浓度的Cef对根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转基因植株炼苗,采用塑料布覆盖并逐渐打开通风口通风的方法,抗性植株长势好,抗性强,成活率可以提高35%。低温春化,大棚和陆地相比,死亡率降低了49.5%。对7个株系T1植株的PCR分析,得出其中两株系接近1∶1,另两株系为1∶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梅  刘玲  巩振辉  刘凡  
以胡萝卜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各个时期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0 1mg/L2,4 D或0 1mg/L2,4 D+0 2mg/LKT的激素组合有利于胡萝卜下胚轴的愈伤组织诱导;在0 1mg/L2,4 D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主要以胚状体的形式再生,而在含0 1mg/L2,4 D+0 2mg/LKT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主要以发生不定芽的方式再生;再生过程中,B5基本培养基上的苗子不易生根,需要附加0 1mg/L的IBA,而在MS培养基上苗子可直接形成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婷  蒋欢  杨钟灵  邓亚岷  杜硕  刘凤权  范加勤  
为探索clpP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方面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clpP基因缺失突变体ΔclpP和互补菌株ΔclpP(clpP),测定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的运动性、生物膜、抗氧化压力,以及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能力、部分致病因子活性及致病性等表型,并采用RT-PCR分析了果胶酸裂解酶(Pel)、纤维素酶(Cel)、蛋白酶(Prt)和坏死诱导蛋白(necrosis-inducing protein,Nip)等相关致病因子的编码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亚岷  杜硕  王欢  杨钟灵  刘凤权  范加勤  
为了阐明细菌杆状决定蛋白mreB基因对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及过表达菌株,并进行了相关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PccS1相比,缺失突变株ΔmreB菌体形态由杆状变为球形;对黄花马蹄莲和大白菜的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尽管分泌胞外纤维素酶的能力、抗氧化压力和菌体沉降速率无明显变化,但蛋白酶活性、果胶酶活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游动性及产生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互补菌株的表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平  吴增茹  王永健  
对 4个品种的胡萝卜 (新黑田五寸人参 ,HERTAGE ,XPH3910和TEBE)进行栽培和取样 ,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 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在胡萝卜生长过程中 ,随着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建成 ,其干物质积累不断增加 ,干 /鲜比例呈上升趋势 ;β -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不是均匀递增的 ,β-胡萝卜素大量形成期主要在莲座期以后的肉质根生长期 ,此间 β -胡萝卜素的合成量占全生长期的 75%以上 ;不同熟性的品种β -胡萝卜素快速形成期和达到最大含量所需的时间不一样 ,但各类型品种都在生理成熟期时达到β -胡萝卜素含量的最大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缺  赵明超  林拥军  陈浩  
为了使水稻种子积累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将人工合成的来源于欧文氏菌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rtI)和来源于玉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导入水稻中,且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结合PCR和South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从psy/crtI转化植株中分离得到1个外源基因单拷贝插入且无选择标记(Marker-free)的纯合转基因家系ky1-4。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分离得到ky1-4的T-DNA插入位点右边界的侧翼序列,结合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推测该插入位点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彦  陈源闽  廉勇  王勇  张艳萍  李敬起  
利用RAPD技术对34份胡萝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探明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为进一步利用和创新品种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9个DNA片段,其中99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76.74%,对其进行数据化处理后聚类,34份胡萝卜材料可划分为5个类群。材料的归组与根形、根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笈华  茅淑敏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鲍生有  
先期抽薹已成为胡萝卜冬春大棚栽培和早春露地栽培的瓶颈,了解胡萝卜先期抽薹调控机理,有助于开展耐抽薹品种的选育。以春季栽培先期抽薹敏感的松滋野生胡萝卜(P1)为亲本,分别与6个栽培品种正反杂交获得F1和F2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先期抽薹以加性效应(VA)为主,还有显性效应(VD)及环境因子(Ve)。在露地和温室低温天数相似的生长条件下,P1和7262B(P6)在温室中的先期抽薹率显著降低,Amsterdam forcing(P4)在温室中均未出现抽薹,这可能是弱光条件所致。通过对P1、P4及其F1、F2植株遮光处理,发现短日照可显著推迟P1、F1和F2植株起始抽薹时间,降低先期抽薹率,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立荣  管长志  顾自豪  陈磊  
利用胡萝卜雄性不育系配制 4 3个杂交组合 ,对其花型、根重、根长和根色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胡萝卜正常花有 3种类型 ,雄性不育花有 4种类型 ,各不育系的遗传表现不同 ;单根重、根粗、根长性状在遗传中表现出较高比率的超高亲现象 ,根的颜色中黄心对于红心属于显性性状遗传 ,且具有积加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段玉  任霄云  杜刚强  张艳萍  
对胡萝卜 2 0个亲本的小区产量等 11个性状 ,采用综合评分法及通径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的 4个母本不育系 ,4个父本自交系综合性状较好 ,分别为S8,S4 ,S2 ,S5和C94 3,C94 1,C972 ,C96 1。胡萝卜亲本选择选配时 ,应首先考虑单根重。其次考虑商品产量和收获时最大叶长 ,同时要兼顾抽苔率、黄心率、髓指数较低的材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回勇  郑金贵  黄碧芳  
乳铁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感染和促进 Fe吸收等多种功能 .把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入胡萝卜 ,为其添加新的营养保健因子 ,同时增强植株抗性 ,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把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 p BIN1 2 1质粒 Xba 、Sac 位点之间 ,经农杆菌介导 ,转入胡萝卜受体 ,在抗性筛选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抗性愈伤组织 ,进而经胚状体途径得到抗性苗 .经 PCR检测 ,初步确定抗性植株为转人乳铁蛋白基因植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岑云昕  刘佳  陈发菊  杨敬元  刘强  王韬  梁宏伟  
【目的】以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有效的楸树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楸树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以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的遗传转化条件,进而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楸树基因组中。【结果】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梯度浓度的卡那霉素(Kana)进行选择压力筛选,在添加了60 mg·L~(-1)Kana的1/2 MS培养基中,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为0.00%,存活率仅为5.71%,因此确定60 mg·L~(-1)为遗传转化的选择压。采用正交设计L18(37)进行农杆菌介导的楸树遗传转化试验,通过GUS化学组织染色统计瞬时表达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培养时间为2天,采用农杆菌菌株EHA105、菌液浓度OD600值为0.7、添加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300μmol·L~(-1)、侵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时间为5天的条件下,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效率最高,且对转化效率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是乙酰丁香酮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对浸染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8个月的筛选培养,共获得32个抗性组织团,对其中15个增殖较多的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表明86.67%的抗性组织团中有外源基因整合到楸树基因组中。内源激素水平会对植物体细胞胚分化产生影响,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促进体胚发生,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体胚发生有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内源激素可知,转基因的抗性组织中内源CTK和AB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而内源IAA和GA则显著高于野生型胚性愈伤组织,推测内源激素水平可能是转基因抗性组织体胚分化能力比较差的原因。【结论】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对筛选获得的15个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其中13个抗性愈伤组织中有外源基因的整合。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楸树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难以分化的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双臣  刘爱荣  王凤华  王菲  周洲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以bar基因设计引物对转化群体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72.3%,平均插入位点数为1.8个。遗传体系的建立为Micro-Tom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萍  谢树章  蒋晓英  吴红  周幼昆  林清  雷开荣  
本研究以籼稻科恢675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ThIPK2基因遗传转化。结果显示: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愈伤诱导和继代只需10~14 d,有效缩短了愈伤获得周期,且愈伤诱导率可达95.6%。抗性愈伤率为10.6%,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抗性愈伤继代5~7 d就可大量繁殖,且抗性愈伤分化率达48.8%。经第一次继代后的愈伤转化效率显著高于未经继代的愈伤的转化效率。因此,此转化系统有效缩短了水稻转化周期,优化了籼稻遗传转化,同时为抗逆基因转入籼稻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