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4)
2023(8521)
2022(7114)
2021(6754)
2020(5727)
2019(12420)
2018(12678)
2017(23796)
2016(13516)
2015(14769)
2014(14840)
2013(14385)
2012(13404)
2011(12252)
2010(12398)
2009(11309)
2008(11141)
2007(10470)
2006(9160)
2005(8090)
作者
(40892)
(35054)
(34000)
(32463)
(21584)
(16910)
(15425)
(13563)
(13070)
(12291)
(11793)
(11475)
(11126)
(11076)
(10905)
(10640)
(10375)
(9962)
(9880)
(9727)
(8973)
(8658)
(8613)
(8120)
(7871)
(7847)
(7714)
(7684)
(7278)
(7166)
学科
(48248)
经济(48185)
(44941)
(40960)
农业(29807)
管理(29538)
(20036)
企业(20036)
方法(16149)
业经(15267)
数学(13984)
(13919)
数学方法(13805)
中国(13571)
(13117)
(11718)
(11055)
地方(10150)
农业经济(9998)
及其(9354)
(9230)
(9184)
银行(9150)
(9061)
农村(9053)
(8833)
(8726)
(8495)
金融(8488)
(8435)
机构
学院(188136)
大学(181987)
(71488)
经济(69849)
研究(68817)
管理(64809)
(64178)
理学(56095)
理学院(55410)
管理学(54122)
管理学院(53820)
中国(52073)
农业(49838)
科学(46803)
业大(41157)
(38022)
(37314)
研究所(34255)
中心(32468)
(31957)
农业大学(30897)
(30206)
(26307)
(25713)
财经(24884)
(23989)
(23715)
师范(23587)
(23399)
技术(22790)
基金
项目(129893)
科学(100007)
基金(92389)
研究(91610)
(83299)
国家(82506)
科学基金(68432)
社会(56288)
(54337)
社会科(52700)
社会科学(52685)
基金项目(49060)
自然(45096)
(44413)
自然科(44040)
自然科学(44017)
自然科学基金(43244)
教育(40952)
编号(38222)
资助(36732)
(34672)
成果(31102)
重点(29626)
(29017)
(27889)
(27097)
课题(26534)
计划(26150)
(25910)
创新(25403)
期刊
(85955)
经济(85955)
(68894)
研究(48894)
农业(46273)
中国(43943)
学报(42132)
科学(34053)
大学(31144)
学学(30221)
(23752)
(21821)
业经(20911)
(20297)
金融(20297)
教育(20100)
管理(19407)
技术(14567)
(14145)
业大(14009)
农村(13645)
(13645)
农业经济(13548)
农业大学(12556)
问题(12431)
财经(11818)
经济研究(11333)
世界(10276)
(10143)
科技(9715)
共检索到283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敏  张天奇  田志超  王源超  陶小荣  
【目的】构建农杆菌介导的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性克隆,测试缺失CMV 2b基因后的侵染表型。【方法】首先将pHST40上的1x35S-MCS-HDVRZ-NOS转移到中间载体pBluescript SK Ⅱ上,用pRTL2上的2x35S替换中间载体上的1x35S增强子序列,然后将2x35S-MCS-HDVRZ-NOS转移到微型植物表达载体pCB301,构建适用于病毒侵染性克隆和农杆菌浸润的植物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将CMV Fny株系的全长cDNA基因组构建到该植物表达载体的2x35S启动子和HDV核酶之间,通过农杆菌浸润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产生具有侵染活性的CMV基因组RNA,进一步缺失2b...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华飞  罗楚平  王晓宇  张荣胜  陈志谊  
【目的】采用转座子标签技术构建枯草芽胞杆菌Bs916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抑菌效果发生显著变化的菌株并克隆插入位点的基因,获得生防菌Bs916中与抑制细菌活性可能相关的基因。【方法】携带转座子TnYLB-1的穿梭载体pMarA通过化学转化方法转化至枯草芽胞杆菌Bs916菌株,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通过平板抑菌试验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抑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和下降的突变体;并采用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转座子是否成功插入到Bs916染色体基因组上,利用反向PCR技术克隆转座子插入位点基因、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枯草芽胞杆菌B...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之萌  王莉  陈雯莉  
在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all3555是一个乙酰羟酸合成酶的编码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在鱼腥蓝细菌PCC 7120的生长和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和缺失突变菌株,结果显示该基因缺失后鱼腥蓝细菌PCC 7120仍可继续生长,但对NaCl胁迫的敏感性有一定程度提高,而超表达该基因则会提高鱼腥蓝细菌PCC 7120对氧化胁迫和NaCl胁迫的抗性,表明all3555对鱼腥蓝细菌PCC 7120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但对菌株的抗氧化胁迫和抗NaCl胁迫等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素明  张昌毅  彭楠  梁运祥  佘群新  
为在体内研究古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机制,利用基因敲除的方法,对泉古菌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了冰岛硫化叶菌编码真核生物NER解旋酶XPB同源蛋白的基因xpb1和xpb2单缺失突变体,从而在体内分析xpb1和xpb2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基因xpb1或xpb2不是冰岛硫化叶菌存活的必需基因。表型分析发现,xpb1和xpb2基因单缺失突变体相较野生型菌株REY15A,对DNA损伤试剂4-NQO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分别表现出轻微敏感性和不敏感性,暗示NER解旋酶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卫亚红  段敏  向照举  曲东  王瑶  
【目的】敲除布洛芬福斯质粒文库克隆菌株4F6中的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C23O),构建其Tn5插入突变体,为布洛芬降解调节因子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构建好的3G7Tn5突变体菌株为基础,借助pKD46质粒的λ-reD同源重组酶,将转座子Tn5从菌株3G7中电击转化至4F6,消除pKD46质粒,敲除4F6菌株中的C23O基因,测定出发菌株3G7、4F6及Tn5插入突变体菌株3G7-G9、3G7-H5、4F6-G9和4F6-H5间位苯环的裂解活性。【结果】42℃条件下消除了Tn5插入突变体受体菌4F6中的pKD46质粒,构建了4F6-G9和4F6-H5突变体。Tn5转座子插入突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旭  Theo van de Lee  陆维忠  喻大昭  马鸿翔  
【目的】赤霉病是危害大麦、小麦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研究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对于病害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禾谷镰刀菌回复突变体以单花滴注方法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不同突变体的致病力差异及其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结果】269株回复突变体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接种6d后,致病力明显降低的突变体,只有接种小穗发病,致病力明显增强的突变体,病症可扩展至5个小穗。GFP荧光信号检测表明,弱致病突变体在接种后仅在接种小穗内生长、延伸,并终止于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处。而强致病力突变体在接种小穗内生长2d后,即能够通过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到达小麦穗轴,并沿着穗轴内部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成业  么大轩  刘云婷  胡文静  段会军  
为了探讨Mu转座子使玉米发生甜质突变的分子机理,利用Mu-AFLP方法分离MutAtor转座子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根据侧翼序列的延伸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验证转座子插入的真实性,同时对插入位点所在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侧翼序列长299 bP,插入位点位于第3染色体,该转座子的插入属于真实插入;突变基因全长5 746 bP,共编码592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67.5 k DA,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42.06%,具有10个跨膜结构域,属于亲水性内膜蛋白。该结果为更好地利用MutAtor转座子创制甜玉米新种质奠定了基础,也对揭示玉米胚乳发育与淀粉合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苑丽霞  郝敬云  赵奎  薛金爱  李润植  
亚麻荠种子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贮藏蛋白。为了获得广泛的育种材料,创建优异的新种质,采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亚麻荠种子进行诱变处理。通过EMS不同处理时间(0,8,12,16 h)和不同处理浓度(0,0.2%,0.4%,0.6%,0.8%,1.0%,1.2%)条件下诱变亚麻荠种子,建立了EMS诱变亚麻荠种子的优化体系,以0.8%(V/V)EMS处理成熟种子12 h效果最佳,筛选获得一个亚麻荠2SP1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种子贮藏蛋白成分中缺失了2S清蛋白,但是亚麻荠种子含油量和蛋白含量、株型和种子萌发等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殊的亚麻荠2SP1突变体可作为研究种子贮藏蛋白合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卫华  杨军  韩成贵  李大伟  于嘉林  
许多真菌介体传播的病毒在机械接种过程中易于发生自然缺失。利用在小麦上连续机械接种WYMV的方法,自第27代起,利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在感病小麦中检测到一个WYMV RNA2的缺失突变株,序列分析发现缺失区域位于RNA2的214~2 808 nt,共计2 595 nt,并在缺失区域的两端存在7个碱基的反向互补序列。缺失区域上游紧邻这7个碱基双链区存在一富含AU的短序列,并据此对此D-RNA2的缺失机制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国湘  蔡跃  尤小满  燕海刚  王亮  金洁  张文伟  江玲  
[目的]对水稻粉质胚乳突变体b140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克隆,为阐明水稻淀粉合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粳稻品种‘W017’为野生型,测量‘W017’和突变体b140的农艺性状,分析籽粒的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理化性质,并观察淀粉颗粒的结构;构建b140与‘南京11’的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利用qRT-PCR测定籽粒灌浆时期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测定相关淀粉合成酶活性。[结果]b140表现为粉质胚乳,粒宽、粒厚和千粒质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但粒长和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b140种子的总淀粉和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磊  俞咪娜  胡建坤  于俊杰  尹小乐  聂亚锋  陈志谊  刘永锋  
【目的】分析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突变菌株B-726的生物学性状,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克隆因外源基因插入被破坏正常表达的基因,为明确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稻曲病防治新途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突变菌株B-726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检测,分析其生物学性状;Southern杂交分析B-726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利用HiTail-PCR获得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与插入位点毗邻的基因全长;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突变菌株B-726与野生菌株P1相比致病力极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欣  刘俊  乔俊卿  伍辉军  高学文  
为了鉴定枯草芽孢杆菌定殖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基因,用携带转座子TnYLB-1的穿梭载体pMarA转化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高温诱变条件下,筛选了2 000个转座子插入突变的单克隆,构建了OKB105菌株的突变体文库。对随机挑选的15个突变体采用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转座子TnYLB-1以单拷贝、随机方式插入到OKB105菌株的染色体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晓玲  巩菊芳  乌云塔娜  
为了研究tRNAs被相应的氨酰酶识别的种属特异性,构建了7个水稻线粒体tRNATrp3个碱基(G73,U72,A68)的单点或多点突变的突变体.突变基因,经体外转录后分别用枯草杆菌(B.subtilis)和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TrpRS)进行氨酰化反应,并测定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相比,7个突变体的转录产物被B.subtilis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分别下降了53.33%~99.79%;被人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则提高了4~330倍,其中以pMPH7的氨酰化活力改变最大.识别位碱基G73,G1/U72,U5/A68对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识别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琦  王倩  
【目的】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的组分和含量,并鉴定导致xtc1突变体表型的基因。【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与Ler野生型茎部表皮蜡的成分;利用图位克隆确定突变基因位点,通过在拟南芥xtc1突变体中过量表达FATB基因,验证突变位点与FATB基因的关系。【结果】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总量约为Ler野生型的1/3,且各组分含量均明显减少;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顶端物理距离为80kb的2个标记T27G7-3和F22O13-1之间,该区域含有21个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观察及测序分析表明,xtc1突变体在At1g08510(FATB)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乐峰  许昕阳  张欢  赵志刚  郑天慧  赵婕妤  曾召琼  刘喜  陈赛华  万建民  
[目的]通过对水稻晚开花突变体lft1(late flowering time)的鉴定及基因定位,解析水稻响应光周期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方法]从‘日本晴’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一个在长日照下晚开花的突变体lft1。调查了lft1/日本晴F_2分离群体的开花期表型,分析晚开花表型与T-DNA插入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日本晴/9311 F_2群体和lft1/9311 F_2群体的开花期分布,选取群体中具有突变效应的极端晚开花单株进行基因定位。比较突变体lft1和野生型‘日本晴’中已知开花期基因的表达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