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9)
2023(5481)
2022(4591)
2021(4390)
2020(3649)
2019(7841)
2018(8174)
2017(14848)
2016(8681)
2015(9625)
2014(9844)
2013(9586)
2012(8939)
2011(8351)
2010(8574)
2009(8010)
2008(7753)
2007(7329)
2006(6624)
2005(5893)
作者
(27736)
(24088)
(23403)
(22150)
(14646)
(11668)
(10518)
(9410)
(9127)
(8381)
(8196)
(7903)
(7705)
(7602)
(7551)
(7390)
(7034)
(6850)
(6715)
(6702)
(6278)
(6189)
(6094)
(5614)
(5600)
(5409)
(5251)
(5216)
(5091)
(5044)
学科
(43956)
(32088)
经济(32042)
农业(29191)
(28595)
管理(15265)
业经(12373)
(9888)
农业经济(9787)
中国(9613)
(8954)
农村(8948)
(8880)
(8871)
(8412)
企业(8412)
地方(8016)
(7955)
方法(7524)
及其(7258)
土地(7207)
发展(6799)
(6789)
(6786)
劳动(6786)
(6633)
数学(6534)
数学方法(6454)
收入(6304)
农业劳动(6283)
机构
学院(124362)
大学(117604)
(55247)
研究(48286)
(46760)
经济(45624)
农业(42681)
管理(41927)
中国(36983)
理学(35850)
理学院(35427)
管理学(34656)
管理学院(34471)
科学(33410)
业大(32224)
(27270)
农业大学(26158)
(25224)
研究所(24926)
中心(22719)
(21526)
(21489)
(20976)
(19419)
科学院(16991)
(16280)
(16127)
技术(16048)
(15945)
师范(15663)
基金
项目(84463)
科学(63454)
研究(60746)
基金(57524)
(52564)
国家(51967)
科学基金(41756)
(37286)
社会(35830)
社会科(33220)
社会科学(33212)
(30888)
基金项目(30720)
(29512)
自然(27039)
编号(26986)
自然科(26324)
自然科学(26302)
教育(26086)
自然科学基金(25810)
资助(22552)
成果(21779)
(20072)
重点(19048)
(18876)
课题(18684)
(17746)
计划(17529)
(17374)
科技(17333)
期刊
(62458)
经济(62458)
(61901)
农业(41679)
中国(32989)
研究(32388)
学报(30561)
科学(24209)
大学(22439)
学学(21823)
(18979)
业经(17826)
(14230)
金融(14230)
教育(13672)
农业经济(13364)
(13235)
农村(13216)
(13216)
业大(11328)
(11118)
管理(10777)
农业大学(10411)
技术(10148)
问题(9493)
农村经济(8747)
世界(8323)
经济问题(7752)
社会(7252)
中国农业(7157)
共检索到196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双臣  刘爱荣  王凤华  王菲  周洲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以bar基因设计引物对转化群体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72.3%,平均插入位点数为1.8个。遗传体系的建立为Micro-Tom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超  王景雪  裴雁曦  杨婷  
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番茄子叶和下胚轴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浸染前(浸染浓度为OD600=0.3)进行2 d的预培养浸染6 min的外植体在MS+2.0 mg/L 6-BA+0.5 mg/LIAA的培养基上转化效率最高。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岑云昕  刘佳  陈发菊  杨敬元  刘强  王韬  梁宏伟  
【目的】以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有效的楸树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楸树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以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的遗传转化条件,进而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楸树基因组中。【结果】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梯度浓度的卡那霉素(Kana)进行选择压力筛选,在添加了60 mg·L~(-1)Kana的1/2 MS培养基中,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为0.00%,存活率仅为5.71%,因此确定60 mg·L~(-1)为遗传转化的选择压。采用正交设计L18(37)进行农杆菌介导的楸树遗传转化试验,通过GUS化学组织染色统计瞬时表达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培养时间为2天,采用农杆菌菌株EHA105、菌液浓度OD600值为0.7、添加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300μmol·L~(-1)、侵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时间为5天的条件下,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效率最高,且对转化效率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是乙酰丁香酮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对浸染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8个月的筛选培养,共获得32个抗性组织团,对其中15个增殖较多的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表明86.67%的抗性组织团中有外源基因整合到楸树基因组中。内源激素水平会对植物体细胞胚分化产生影响,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促进体胚发生,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体胚发生有抑制作用。通过测定内源激素可知,转基因的抗性组织中内源CTK和AB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而内源IAA和GA则显著高于野生型胚性愈伤组织,推测内源激素水平可能是转基因抗性组织体胚分化能力比较差的原因。【结论】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对筛选获得的15个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其中13个抗性愈伤组织中有外源基因的整合。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楸树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难以分化的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萍  谢树章  蒋晓英  吴红  周幼昆  林清  雷开荣  
本研究以籼稻科恢675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ThIPK2基因遗传转化。结果显示: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愈伤诱导和继代只需10~14 d,有效缩短了愈伤获得周期,且愈伤诱导率可达95.6%。抗性愈伤率为10.6%,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抗性愈伤继代5~7 d就可大量繁殖,且抗性愈伤分化率达48.8%。经第一次继代后的愈伤转化效率显著高于未经继代的愈伤的转化效率。因此,此转化系统有效缩短了水稻转化周期,优化了籼稻遗传转化,同时为抗逆基因转入籼稻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裕  王岩  程智慧  王晓武  
以建立的菜心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 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根癌农杆菌菌株、乙酰丁香酮(A S)、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菜心((B rassica camp estris L.var.p arach inesis)子叶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菜心转化的卡那霉素与抑菌抗生素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AGL 0对菜心的浸染能力最强,添加100μm o l/L的乙酰丁香酮有利于菜心转化;子叶外植体预培养2 d后浸染(菌液浓度OD600值为0.8)15m in,共培养2 d,然后转移到含15 m g/L卡那霉素和100 m g/L T icarc illin的筛选培养基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由  连青龙  辛海波  钟雄辉  罗弦  义鸣放  
在唐菖蒲‘Advanced Red’胚性愈伤组织受体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采用根癌农杆菌(GV3101)介导法,研究了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负压和筛选方式等因子对唐菖蒲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负压处理下,农杆菌菌液OD600为0.6~0.8,侵染时间15~20min,添加100μmol/L AS,共培养3d,可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经过3~4个月选择培养,部分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gus已整合到唐菖蒲基因组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燕蓉  岑慧芳  严建萍  张万军  
【目的】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柳枝稷高效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方法】试验以柳枝稷品种AlAmo、Performer及BlAckwell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愈伤诱导6周后,借助解剖镜观察愈伤形态,去除愈伤组织外层含水量大、海绵状愈伤组织,挑选位于愈伤组织中心位置的核状、紧实型愈伤置于继代培养基培养。暗培养3周后,在解剖镜下挑选结构松脆、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按细胞系继代增殖培养。该类愈伤组织易于分化,属单子叶植物愈伤组织分类中的第Ⅱ型。经两次继代增殖培养后,可以获得足够的愈伤组织进行再生和遗传转化研究。为优化柳枝稷Ⅱ型愈伤组织的农杆菌侵染流程,试验比较了3种农杆菌侵染流程下的转基因效率。真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虹  宋春丽  马俊莲  张子德  唐霞  
以磨盘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合成酶基因(ACS)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 d;用OD600值为1.0的菌液侵染15 min、共培养3 d,AS浓度200μmol/L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初步确定ACC合成酶基因已转入磨盘柿组培苗中。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佳君  胡恒康  龚丽  干安格  喻卫武  吴家胜  黄坚钦  张启香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胚为受体材料,开展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揭示影响香榧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香榧种子突破种鳞后第8周至第11周的幼胚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比较受体胚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潮霉素、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及GFP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遗传转化香榧幼胚培养物进行阳性筛选。【结果】随着香榧幼胚胚龄的增加,抗逆性增强,污染率降低,成活率提高,第10周和第11周幼胚成活率分别为52.1%和52.3%。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对香榧幼胚的污染率、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以及体胚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宏  刘小俊  梁根云  房超  刘独臣  蔡鹏  李跃建  
以华南型黄瓜‘二早子’、‘白丝条’、‘川绿2号’近叶柄部子叶为外植体,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卡那霉素抗性遗传转化体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不定芽诱导最佳激素配比、筛选压、农杆菌侵染时间、农杆菌侵染浓度、共培养温度等进行试验,建立一个高效的黄瓜子叶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子叶分化再生能力‘川绿2号>‘二早子’>‘白丝条’。1.5 mg/L 6-BA+0.1mg/L TDZ+0.5 mg/L ABA能较好地促进‘二早子、‘白丝条子叶不定芽再生,而"川绿2号"在含1.5 mg/L 6-BA+0.5 mg/LABA的MS培养基就能达到最佳分化率。筛选压与外植体分化能力有关,分化能力强的基因型需要较高的ka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红  付莉  关晓溪  霍岩  陶承光  史振声  
为建立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利用携带p MDC141-CYP79A1(含GUS基因)质粒的农杆菌浸染玉米A188幼胚,共培养7d后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等因素对玉米幼胚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的增加、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的延长,GUS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农杆菌菌液的OD_(600)为0.8、热激预处理时间3min和浸染时间5min时,其GUS瞬时表达率均最高,分别为46.8%、46.4%和51.7%。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到玉米幼胚,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进行3次选择培养,将重新分化的抗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苗,获得56株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分子鉴定,获得22株阳性植株,初步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为以抗潮霉素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玉米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技术基础,获得的抗潮霉素转化植株为玉米育种提供新材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媛  李落叶  徐孟亮  崔延春  夏新界  
以水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成熟胚为外植体,以不同组合培养基为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建立了适合水稻培矮64S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并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大肠杆菌C1基因转入培矮64S,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J0N1D3为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56.44%;通过潮霉素筛选后,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为73.08%,经分化,获得133株再生植株;随机挑选67株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其中46株检测到目的条带,阳性检出率占68.66%;对PCR阳性植株进行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结果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通过对T1代PCR分析,得到目的条带,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后代稳定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邢小龙  常纪苹  胡德升  胡彦民  进茜宁  汤继华  付小康  钟立华  
以5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的芽尖生长点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p CAMBIA3301转入玉米自交系中,研究了影响玉米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浓度OD600值为0.6、共培养时间2 h、真空处理时间为10 MIn时,选用自交系郑58作为转化受体,可以明显提高遗传转化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曦茁  朴春根  李虹  汪来发  郭民伟  李永  刘晓莉  
基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选择植物线虫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的分生孢子为受体,建立以G418为筛选标记遗传转化体系。通过优化遗传转化条件,达到较高的转化效率:1000~2400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对转化子进行PCR验证,表明T-DNA已整合到淡紫拟青霉的基因组中,表型测定发现转化子的遗传表现稳定。农杆菌介导淡紫拟青霉突变体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对植物线虫致病性高的突变体、了解淡紫拟青霉的侵染过程和侵染机制提供基础,对培育更优良的植物线虫生防菌株,开发高效生防制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蓉  李霞  张金文  李兴涛  杨慧  刘玲  
选黑田五寸胡萝卜栽培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抗性愈伤和芽分化用不同浓度Kan筛选,Kan抗性芽的分化频率可达52%,Carb 500 mg/L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并能促进芽的分化;适当浓度的Cef对根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转基因植株炼苗,采用塑料布覆盖并逐渐打开通风口通风的方法,抗性植株长势好,抗性强,成活率可以提高35%。低温春化,大棚和陆地相比,死亡率降低了49.5%。对7个株系T1植株的PCR分析,得出其中两株系接近1∶1,另两株系为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