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9)
- 2023(17467)
- 2022(14737)
- 2021(13905)
- 2020(11971)
- 2019(27275)
- 2018(26946)
- 2017(51877)
- 2016(28266)
- 2015(31555)
- 2014(31516)
- 2013(31359)
- 2012(28746)
- 2011(25620)
- 2010(25921)
- 2009(24611)
- 2008(23976)
- 2007(21406)
- 2006(18462)
- 2005(16664)
- 学科
- 济(113248)
- 经济(113101)
- 业(89270)
- 管理(85299)
- 企(67401)
- 企业(67401)
- 方法(51214)
- 农(49760)
- 数学(45518)
- 数学方法(44957)
- 财(42907)
- 农业(32614)
- 制(29953)
- 中国(29943)
- 业经(28157)
- 务(23920)
- 财务(23855)
- 财务管理(23782)
- 贸(23648)
- 贸易(23641)
- 易(23156)
- 企业财务(22629)
- 地方(21494)
- 学(21066)
- 体(20864)
- 银(19963)
- 银行(19930)
- 行(18903)
- 融(18801)
- 金融(18796)
- 机构
- 学院(395652)
- 大学(393949)
- 济(165841)
- 经济(162511)
- 管理(153098)
- 理学(132077)
- 理学院(130755)
- 研究(129622)
- 管理学(128459)
- 管理学院(127737)
- 中国(102346)
- 财(85390)
- 京(81530)
- 农(78350)
- 科学(77941)
- 所(65285)
- 财经(64106)
- 中心(62449)
- 业大(61925)
- 江(60715)
- 农业(60492)
- 研究所(58447)
- 经(58350)
- 经济学(51332)
- 北京(50429)
- 范(48214)
- 师范(47712)
- 财经大学(47302)
- 州(47053)
- 经济学院(46550)
- 基金
- 项目(263742)
- 科学(208204)
- 基金(193478)
- 研究(192625)
- 家(168268)
- 国家(166831)
- 科学基金(143799)
- 社会(123639)
- 社会科(117138)
- 社会科学(117106)
- 省(103099)
- 基金项目(102181)
- 自然(92701)
- 自然科(90586)
- 自然科学(90557)
- 自然科学基金(88962)
- 教育(88534)
- 划(85918)
- 资助(79217)
- 编号(78140)
- 成果(63648)
- 部(59667)
- 重点(59006)
- 发(55735)
- 创(54977)
- 课题(52797)
- 国家社会(51903)
- 制(51855)
- 创新(51454)
- 教育部(51314)
- 期刊
- 济(182539)
- 经济(182539)
- 研究(114753)
- 中国(80702)
- 农(77107)
- 财(71970)
- 学报(62613)
- 科学(56047)
- 管理(53808)
- 农业(51831)
- 大学(49029)
- 学学(46484)
- 融(41605)
- 金融(41605)
- 教育(36605)
- 技术(33999)
- 业经(33155)
- 财经(32229)
- 经济研究(28257)
- 经(27602)
- 业(26133)
- 问题(25176)
- 版(21190)
- 贸(19864)
- 技术经济(19126)
- 统计(19085)
- 世界(18930)
- 财会(18809)
- 理论(18672)
- 策(17295)
共检索到595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玉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本文在梳理农机购置补贴及财政支农支出的传导机制和拓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购置补贴和财政产区的农机购置补贴与财政支农支出传导机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农机支农支出的传导机制均是有效的;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土地生产率对单位面积土地上农机购置补贴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45、0.0189;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土地生产率对单位面积土地上财政支农支出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33、0.25。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玉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文章在梳理农机购置补贴及财政支农支出的传导机制和拓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机购置补贴与财政支农支出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农机购置补贴及财政支农支出的传导机制均是有效的;(2)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土地生产率对单位面积土地上农机购置补贴的弹性分别为0.0045、0.0189;(3)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土地生产率对单位面积土地上财政支农支出的弹性依次为0.33、0.2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经韬 陈池波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存在着"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但"挤入效应"强于"挤出效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促进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发展;粮食主产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影响效应强于非粮食主产区。据此提出适当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培育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引导农户进入作业服务市场、发展山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建 杨志明 张广辉
本文基于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检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影响,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划分政府投资性、消费性和转移性支出三类。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均具有挤入效应,其中政府投资性和转移性支出挤入效果明显,而消费性支出对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看,由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消费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因此其消费结构挤入效果不同。从区域视角看,由于区域差距、政府投资力度以及居民消费偏好不同,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支出 财政支农支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尹音频 杨玲玲
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支农强农惠农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4年-2010年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运行趋势与实施效果,并提出进一步优化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体系的路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蔚 孙蓉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的粮食作物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2007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前后两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户参保行为和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种植结构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农险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需求与农业种植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传导机制为农险财政补贴激励农户参保行为,并引发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农业保险需求;农户参保后农业收入水平预期发生改变,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又反过来引发种植结构调整。在农险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作物收入起到稳定作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农户生产行为和种植结构,并引发种植结构从低保险项目向高保险项目转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蔚; 孙蓉;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的粮食作物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2007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前后两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农户参保行为和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种植结构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农险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需求与农业种植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传导机制为农险财政补贴激励农户参保行为,并引发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农业保险需求;农户参保后农业收入水平预期发生改变,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又反过来引发种植结构调整。在农险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作物收入起到稳定作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农户生产行为和种植结构,并引发种植结构从低保险项目向高保险项目转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凌啸 周应恒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其政策的效果值得特别关注。基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的视角,构建了大型农机需求的理论模型,运用双对数模型和13个粮食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果,探讨大型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对大型农机的需求;然而,对大型农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最为强烈的是农机作业收入,这与农机作业服务供给者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农机价格和农民购买农机的个人投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大型农机需求。此外,大型农机的需求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对大型农机需求都显著高于西南地区。基于培养农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红
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已实施五年多,有必要对它做出政策上的评价,以利于完善和提高效率。为得到大样本和减少遗漏偏误,本实证研究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不同农机购置投入对农机需求的影响,进而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机投资力度,改善农机投资环境,加大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能力,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补贴政策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进 贾杰斐 许庆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8年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对小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机购置补贴不仅显著提高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还扩大了其社会化服务获得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改变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育,继而影响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农机购置补贴效果还因农户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差异而有所不同,相比于其他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容量较大地区、土地细碎化程度较轻地区和地形坡度较小地区的补贴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应积极消除禀赋约束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杨 张宗毅
农机跨区流动和农机跨区作业的普遍存在,使得各省农机化发展不再各自独立,因此考虑空间相关性对科学评估省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应用莫兰指数验证各省的机械化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考虑空间效应情况下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化水平的影响,评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以来,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比2004年综合农机化水平翻了一番,由2004年的34.32%增长至2017年的66.26%。同时,由于农机全国范围内的跨区作业导致各地区农机化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忽略空间相关性则会高估农机购置补贴对本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高估部分甚至达到实际值的1.5倍。基于此,提出继续实施和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率、评估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时应考虑空间相关性,以及应继续完善促进农机跨区作业的相关政策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嘉
基于我国1978~2009年间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农业TFP变动情况,然后考察了1978~2006年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TFP的影响。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体上提升了TFP,其中经济性支出比社会性和转移性支出对TFP有更大的提升作用。此外不同性质的支出项目对TFP的拉动效应在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兴文 邢斯达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门槛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章淑颖 王玉霞 张宗毅
在政府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机企业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盈利能力受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如何意义重大。在分析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企业盈利能力影响机理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农机工业10个子行业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个数猛增,尤其从2006年的125家增长到2007年的1 859家且常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给农机市场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政策对农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确有正向效果且这种正向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倒"U"型变化;在拖拉机制造、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这两个购机补贴主要投入去向的子行业表现出补贴效果随时间递减的倾向。基于此,提出充分肯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企业的提振作用和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效果;调整资金在子行业间的分配,逐步减少在拖拉机制造和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行业的补贴资金;适当调整补贴方式,鼓励农机企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彪 田志宏
我国2004年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支农政策。为对购机补贴政策做出系统性评价,从政策背景、目标和手段着手,对购机补贴及其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评述,剖析政策的经济学基础,讨论WTO框架下的政策属性及其与关联性政策的协调性,重点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评价,结果表明:购机补贴政策具有明显的多目标性,政策的实施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政策效果是政策研究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争议的焦点;多数学者对购机补贴政策整体做出肯定性评价,认为补贴激发了农户购机能力,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区域均衡,缩小了农机跨区作业的操作空间,增加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同时带动农机工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普惠性的农业投入品补贴,购机补贴属于"黄箱"支持政策,与深松作业补贴的政策属性不同,两项政策应该分开实施。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背景下,继续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应注重发挥补贴对农机使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防范政策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