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8)
- 2023(16450)
- 2022(13733)
- 2021(12659)
- 2020(10609)
- 2019(23885)
- 2018(24022)
- 2017(46420)
- 2016(25439)
- 2015(28475)
- 2014(28361)
- 2013(28267)
- 2012(25698)
- 2011(23089)
- 2010(23185)
- 2009(21916)
- 2008(20587)
- 2007(18050)
- 2006(15937)
- 2005(13796)
- 学科
- 济(100512)
- 经济(100320)
- 业(75011)
- 管理(67257)
- 企(51929)
- 企业(51929)
- 农(48797)
- 方法(43050)
- 数学(36340)
- 数学方法(35996)
- 农业(32329)
- 中国(28464)
- 业经(27767)
- 财(23320)
- 学(22088)
- 地方(21015)
- 制(19673)
- 贸(18786)
- 贸易(18777)
- 易(18275)
- 理论(16274)
- 和(15875)
- 技术(15816)
- 银(15181)
- 发(15145)
- 环境(15132)
- 银行(15115)
- 融(14493)
- 金融(14491)
- 行(14417)
- 机构
- 学院(359381)
- 大学(359128)
- 济(141625)
- 管理(141456)
- 经济(138551)
- 理学(123407)
- 研究(122158)
- 理学院(122055)
- 管理学(119863)
- 管理学院(119237)
- 中国(90632)
- 农(81033)
- 科学(79067)
- 京(76348)
- 业大(63823)
- 农业(62964)
- 所(62441)
- 财(60920)
- 研究所(57272)
- 中心(55976)
- 江(52517)
- 财经(49227)
- 范(47471)
- 北京(47455)
- 师范(46954)
- 经(44990)
- 院(43065)
- 州(42348)
- 经济学(41166)
- 农业大学(40383)
- 基金
- 项目(252461)
- 科学(196483)
- 基金(181912)
- 研究(181501)
- 家(160659)
- 国家(159230)
- 科学基金(135154)
- 社会(114985)
- 社会科(107955)
- 社会科学(107919)
- 省(99564)
- 基金项目(97704)
- 自然(88379)
- 自然科(86293)
- 自然科学(86268)
- 自然科学基金(84727)
- 划(83460)
- 教育(81320)
- 编号(74948)
- 资助(72889)
- 成果(59875)
- 重点(56203)
- 部(54666)
- 发(54499)
- 创(52273)
- 课题(50339)
- 创新(48737)
- 科研(48313)
- 国家社会(46803)
- 计划(46349)
- 期刊
- 济(157651)
- 经济(157651)
- 研究(100435)
- 农(80724)
- 中国(69538)
- 学报(65891)
- 科学(57168)
- 农业(54605)
- 大学(49501)
- 管理(47167)
- 学学(46762)
- 财(43310)
- 教育(37110)
- 融(31894)
- 金融(31894)
- 业经(31081)
- 技术(28257)
- 业(26353)
- 经济研究(23415)
- 财经(22980)
- 问题(22020)
- 图书(21353)
- 版(19980)
- 经(19588)
- 科技(18884)
- 业大(18874)
- 理论(16710)
- 技术经济(16468)
- 资源(16099)
- 现代(15899)
共检索到520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阮若卉 陈江华
不断提高农民主观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基于幸福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与代际异质性。结果表明,64%的农户选择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51%的农民自身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农民主观幸福感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有助于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通过内生转换模型、更换核心变量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代际异质性,其显著提升老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但对新一代的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大力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专业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对接,持续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海英 夏英 孙东升 张琳 魏昊
[目的]进一步探索影响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及其效应并深入分析研究层面产生分歧的原因。[方法]文章基于2007—2019年的40项实证研究,运用Meta分析,探究影响我国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效应,分析其是否存在异质性,并探讨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随时间迁移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住房条件、家庭年收入、区位特征、医疗条件、人际交往是影响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除家庭人口数、区位特征、医疗条件外,其他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值随时间的变迁趋于稳定且变化趋势较为良好或趋于稳定。此外,不同的研究特征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结论]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水平,多渠道提升农民收益水平,维护拓展农民社会联系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同时在未来研究中加强对关键影响因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潜在调节变量的进一步考察,并注重多方法的交叉及比较应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Winnie Yip 王丽娜 曲江斌 贾莉英 孙强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民U指数大于0,均数为47.03%,说明平均有47.03%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不同特征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县、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显凯 罗明忠 丁柏超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6 023份数据,实证检验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认知水平和可行能力在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年龄等控制变量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各异;不同非农就业经历的状态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为此,增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应继续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提供便利,并尊重不同就业经历农民的差异性诉求;农民个体也应重视既往经历所带来的效应,努力提升自身认知和能力水平。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非农就业经历 农民 影响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显凯 罗明忠 丁柏超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6 023份数据,实证检验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认知水平和可行能力在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年龄等控制变量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各异;不同非农就业经历的状态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为此,增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应继续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提供便利,并尊重不同就业经历农民的差异性诉求;农民个体也应重视既往经历所带来的效应,努力提升自身认知和能力水平。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非农就业经历 农民 影响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奇峰 苏群 赵霞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在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变化。结果表明: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影响也越大,相对于务工地没有熟人或朋友帮忙的农民工来说,熟人或朋友在16人以上的感觉到非常幸福的概率要高10%左右;社区信任和社会信任的估计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社区信任的作用比社会信用的作用更大,其中社区信任者感觉非常幸福的概率比社区不信任者高8.2%;公平感知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认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主观幸福感 农民工 市场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开丽 杨宸
基于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消费行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结合OLS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文化消费行为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客观收入水平与主观阶层定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个人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公共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客观收入水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强,而其中介路径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关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东西部协作以及定点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开丽 杨宸
基于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消费行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结合OLS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文化消费行为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客观收入水平与主观阶层定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个人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公共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客观收入水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强,而其中介路径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关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东西部协作以及定点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尤亮 霍学喜 杜文超
本文用陕西两个村庄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绝对收入、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解析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样本村农民的绝对收入及农民间绝对收入的社会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农民的社会比较方式具有上行比较特征,并导致社会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同化效应;农民以绝对收入进行的社会比较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村庄因素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村庄间农民主观幸福感差异来源于村庄间特征效应的差异,其中绝对收入对村庄间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度贡献度最大,社会比较次之;系数效应能有效缩小村庄间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本健 李哲 巩蓉蓉 朱海波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主观幸福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的1 354个样本农户的数据,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在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以及采用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家庭更为显著;(3)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纵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横向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其中,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感对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采用大型平台电商网销途径的农户均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而社交电商网销路径主要通过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接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机会;加大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发挥四大网销优势,重点发挥大型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数字乡村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本健 李哲 巩蓉蓉 朱海波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主观幸福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随机抽样调查获取的1 354个样本农户的数据,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在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以及采用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家庭更为显著;(3)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纵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横向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其中,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感对参加专业培训的农民、45岁及以上户主家庭、采用大型平台电商网销途径的农户均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而社交电商网销路径主要通过提升社会公平感来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接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机会;加大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发挥四大网销优势,重点发挥大型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网销途径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数字乡村 主观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薛畅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确权政策对农民幸福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不仅直接性地显著提高了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而且农地确权也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提高了农民的主观幸福感,目前尚未形成农地确权通过增加抵押贷款机会而增加农民幸福感的中间机制。政府未来应通过宣传增强农民对支农惠农政策的信任感,提高农民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提升农民的福利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洪曙 鲁元平
本文利用中国一般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发现:(1)增加公共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支出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在控制了消费之后,公共支出的作用显著下降;(2)对公共支出进行分解发现,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等社会性支出是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对农民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公共支出对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它对低收入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穷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他们更加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支出,这进一步证实了公共支出确实是通过促进消费来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鉴于此,...
关键词:
公共支出 主观幸福感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亮 马千淇
乡土逻辑是农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探究乡土逻辑下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从乡风文明视角出发,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以2016年和2021年陕西富县两个行政村的整村微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乡土逻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对非普通、高学历和中青年组的农民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以“礼治”为特征的传统乡土逻辑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抑制作用,而在现代网络渗透下形成的变迁后的乡土逻辑会放大收入不平等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将农民的收入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强化乡土逻辑蕴含的人情规范,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营造良好的价值观氛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静 徐绍荣 刘艳红
本文通过对烟台市莱山区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较之以前降低,且差异大。工作满意、家庭收入及补偿满意等因素成为影响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莱山区 失地农民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