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2813)
- 2022(10168)
- 2021(9268)
- 2020(7277)
- 2019(16616)
- 2018(16373)
- 2017(31874)
- 2016(17335)
- 2015(19371)
- 2014(19441)
- 2013(19661)
- 2012(18593)
- 2011(16956)
- 2010(17742)
- 2009(16883)
- 2008(15773)
- 2007(14430)
- 2006(13212)
- 2005(12480)
- 学科
- 济(81654)
- 经济(81580)
- 业(54235)
- 农(48062)
- 管理(39667)
- 农业(31844)
- 企(28679)
- 企业(28679)
- 中国(27954)
- 地方(24062)
- 方法(23899)
- 业经(22666)
- 数学(20815)
- 数学方法(20698)
- 制(17728)
- 发(16025)
- 融(15838)
- 金融(15837)
- 学(15230)
- 银(15151)
- 银行(15121)
- 贸(14979)
- 贸易(14962)
- 财(14818)
- 行(14791)
- 易(14443)
- 发展(12924)
- 展(12896)
- 体(12772)
- 产业(12015)
- 机构
- 学院(254983)
- 大学(249646)
- 济(112056)
- 经济(109752)
- 研究(96488)
- 管理(93282)
- 理学(78492)
- 理学院(77630)
- 中国(76564)
- 管理学(76453)
- 管理学院(75998)
- 农(63949)
- 科学(57338)
- 京(54538)
- 所(50385)
- 农业(48770)
- 财(48447)
- 研究所(45125)
- 中心(44365)
- 业大(43476)
- 江(41595)
- 财经(37224)
- 北京(34921)
- 范(34893)
- 师范(34539)
- 经(33778)
- 院(33550)
- 经济学(33427)
- 州(32947)
- 省(32292)
- 基金
- 项目(162927)
- 科学(127463)
- 研究(122234)
- 基金(115645)
- 家(101279)
- 国家(100301)
- 科学基金(84418)
- 社会(78558)
- 社会科(74085)
- 社会科学(74063)
- 省(65598)
- 基金项目(60950)
- 划(53643)
- 教育(53144)
- 编号(51692)
- 自然(51323)
- 自然科(50046)
- 自然科学(50034)
- 自然科学基金(49138)
- 资助(46001)
- 发(42474)
- 成果(41968)
- 重点(37044)
- 部(35602)
- 课题(35398)
- 发展(34600)
- 农(34497)
- 展(34032)
- 创(33439)
- 国家社会(32686)
- 期刊
- 济(140528)
- 经济(140528)
- 研究(79516)
- 农(67396)
- 中国(61467)
- 农业(45420)
- 学报(41727)
- 科学(38670)
- 财(33933)
- 融(33538)
- 金融(33538)
- 管理(33233)
- 大学(32632)
- 学学(30791)
- 业经(28904)
- 教育(27312)
- 业(22568)
- 技术(21941)
- 经济研究(20554)
- 问题(19742)
- 财经(18619)
- 经(16182)
- 世界(15713)
- 农村(15604)
- 村(15604)
- 农业经济(15267)
- 图书(14471)
- 经济问题(13732)
- 版(13658)
- 贸(13048)
共检索到415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霞 周旭海 罗崇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中国农机服务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通过构建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机服务市场发育程度提高对种植结构的整体影响和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服务市场发育能够显著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但耕地细碎化程度和家庭自有农机会负向调节这一影响;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对播种面积较大的农户和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对播种面积较小的农户和非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为有效依托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应持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紧密衔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服务购买补贴,因地制宜形成灵活多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旭海 罗崇佳
防范耕地撂荒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理论分析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如何影响耕地撂荒的基础上,依托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机服务市场发育有助于抑制耕地撂荒,且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农机服务市场发育会通过促进机械对人力的替代、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和提高耕地流转市场的活跃度来降低耕地撂荒程度;平坦的地形和良好的农机作业道路能够强化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对耕地撂荒的抑制作用,耕地细碎化程度上升则会弱化抑制作用。为有效依托农机服务市场发育遏制耕地撂荒,应建立健全农机服务购买补贴体系,深入开展农机作业道路建设和坡耕地改造,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筹能力。
关键词:
农机服务市场发育 耕地撂荒 粮食安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旭海 罗崇佳
防范耕地撂荒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理论分析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如何影响耕地撂荒的基础上,依托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机服务市场发育有助于抑制耕地撂荒,且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农机服务市场发育会通过促进机械对人力的替代、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和提高耕地流转市场的活跃度来降低耕地撂荒程度;平坦的地形和良好的农机作业道路能够强化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对耕地撂荒的抑制作用,耕地细碎化程度上升则会弱化抑制作用。为有效依托农机服务市场发育遏制耕地撂荒,应建立健全农机服务购买补贴体系,深入开展农机作业道路建设和坡耕地改造,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筹能力。
关键词:
农机服务市场发育 耕地撂荒 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高颖
探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对于粮食保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利用豫、鲁、冀、陕农户数据,测算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潜在道德风险以及疫情引起的服务价格升高等不利条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依旧具有正向影响,主要由技术引进、要素替换以及参与分工发挥了积极作用。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播、机收、机耕以及管理环节服务对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依次减弱,影响差异主要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的环节差异和各环节农机装备发展水平有关。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经营范围在0-0.67hm~2、1.33hm~2以上、0.67-1.33hm~2的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差异主要与农户服务使用量的变化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有关。最后提出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全面、均衡发展,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持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竹平 洪炜杰 罗必良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9省(区)2323个样本农户数据,从距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是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并将因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而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转移效应 种植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凯 李光泗
完善农地产权保护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农地“非粮化”问题日益被学界关注,但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山大学公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IV-2SLS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农地确权总体上会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2)农地确权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影响农地种植结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配置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农业资本投入为遮掩效应。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投入正向影响农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农业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比例。(3)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对未发生过农地调整的村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行为影响更显著。因此,农地确权会诱导农地种植“趋粮化”,而不会带来“非粮化”问题。完善农地流转市场、适当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将有助于抑制“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村土地政策稳定性,避免频繁的耕地调整,可以有效保障农地确权政策效应的发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俊凯 李光泗 李宁
[目的]农地种植结构与中国粮食安全直接相关,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证粮食安全要实打实地调整种植结构,因此有必要对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回归模型与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第一,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存在“U”型关系,拐点为2.533hm~(2)。当农地经营规模小于拐点时,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非粮化”;当农地经营规模超过拐点后,规模扩大会引起种植结构“趋粮化”。第二,分粮食功能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的“U”型关系仍然存在,但在不同粮食功能区产生了不同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第三,地权稳定性对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的“U”型曲线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结论]提出发展农机服务市场、协调各区域粮食生产责任、引导农户签订权责明确的土地流转契约、增加政策性种粮补贴、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内在机制,确保农户种植行为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相契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海英 姜长云
本文通过对8省份的问卷调查,就小麦种植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大多数小麦种植户农机作业的首选,且东部地区小麦种植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高于中西部,平原地带高于丘陵和山区,高收入农户高于中低收入农户。进一步运用Logit模型考察小麦种植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服务价格、种植面积、地块面积、地貌特征、户主的年龄与健康、家庭劳动力数量、离乡镇政府的距离和从事农业的目的等因素都对小麦种植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新宇 胡熹至
本文基于2008~2018年粤鄂两省市级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样本区域内种植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环节农机服务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机作业服务环节从业人员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影响显著为正,但服务机构数对二者的影响显著为负;农机教育培训业服务机构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从业人员数对规模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环节从业人员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农机作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三个环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对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鱼 武拉平
本文运用河北省固定观察点3个村100个农户在农资市场发展最迅速的十几年间的农业生产数据,研究了农资市场发育程度对农户种植粮食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资市场发育程度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且随着农资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户粮食种植面积比例是增加的,为此政府在大力促进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发育的同时应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扶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冬燕 周晶
为探究高速公路网建设对中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市场形成脉络的影响,从供给端和需求端2个角度探讨了高速公路网建设推动农机跨区服务市场发育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19年17个稻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在理论上,高速公路网建设不仅通过交通时间收敛效应这一中间机制提高服务主体跨区服务意愿和能力,且提高服务主体进入某一区域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进而刺激当地农户形成农机跨区服务需求。2)2000—2013年的回归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网密度增加对跨区机收面积占比增长的贡献率为47.78%,而高速公路密度差异对跨区机收服务供给能力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3.8%。3)2014—2019年的回归结果显示,高速公路网建设对农机跨区服务需求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密度每增加1个单位,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相应增加8个百分点,且高速公路密度区域差异对跨区机收稻麦服务需求强度区域差异的贡献率为12.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高延雷
随着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跨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收缩,“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快速兴起。基于华北平原微观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超效率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实证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效率损失,且主要来源于管理误差;“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一方面降低了耽误农时导致减产的风险,提高了农户要素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形成对农机手道德风险的有效约束,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进而促进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一正向激励效应,随着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扩张和兼业程度提升而逐渐减弱。为扩大激励效应,应加快推动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化、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灵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高延雷
随着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跨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收缩,“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快速兴起。基于华北平原微观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超效率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实证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效率损失,且主要来源于管理误差;“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一方面降低了耽误农时导致减产的风险,提高了农户要素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形成对农机手道德风险的有效约束,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进而促进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一正向激励效应,随着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扩张和兼业程度提升而逐渐减弱。为扩大激励效应,应加快推动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化、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灵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钟钰
已有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忽视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差异和区域差异,存在以户为单位度量劳动力外流的选择差错及要素替代发生主体不一致带来的行为逻辑分析偏误。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8年村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相悖于现有文献的主流观点,整体上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种植比例的影响不显著,水稻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甚至会显著抑制种植结构“趋粮化”,这一结论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原因在于,劳动力外流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强化了水稻种植“双改单”和复种指数下降的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钟钰
已有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忽视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差异和区域差异,存在以户为单位度量劳动力外流的选择差错及要素替代发生主体不一致带来的行为逻辑分析偏误。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8年村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相悖于现有文献的主流观点,整体上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种植比例的影响不显著,水稻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甚至会显著抑制种植结构“趋粮化”,这一结论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原因在于,劳动力外流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强化了水稻种植“双改单”和复种指数下降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