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8)
2023(19785)
2022(17070)
2021(15792)
2020(13302)
2019(30877)
2018(30791)
2017(59343)
2016(32299)
2015(36577)
2014(36834)
2013(36674)
2012(34222)
2011(31057)
2010(31405)
2009(29553)
2008(28571)
2007(25496)
2006(22438)
2005(20028)
作者
(96072)
(80521)
(79683)
(75734)
(50663)
(38598)
(36332)
(31562)
(30337)
(28681)
(27121)
(27112)
(25458)
(25381)
(24719)
(24691)
(24291)
(23687)
(22999)
(22951)
(20063)
(19970)
(19634)
(18375)
(18066)
(18006)
(17894)
(17785)
(16497)
(16187)
学科
(137331)
经济(137190)
(93470)
管理(89364)
(69079)
企业(69079)
方法(59698)
数学(52204)
(51877)
数学方法(51538)
中国(37608)
农业(34340)
(32635)
业经(31919)
地方(31663)
(28848)
(25718)
(24987)
贸易(24971)
(24203)
(21509)
银行(21447)
(20833)
金融(20829)
环境(20721)
理论(20693)
技术(20677)
(20546)
(20134)
(19885)
机构
学院(466311)
大学(464915)
(188282)
经济(184104)
管理(181837)
研究(159483)
理学(156764)
理学院(155011)
管理学(152130)
管理学院(151303)
中国(120752)
科学(100392)
(99675)
(92650)
(83961)
(81821)
业大(75324)
研究所(74368)
中心(73930)
农业(71973)
(70544)
财经(66739)
北京(62905)
(62145)
师范(61522)
(60711)
(57055)
(56959)
经济学(55588)
经济学院(50129)
基金
项目(314118)
科学(245338)
研究(228030)
基金(225604)
(197387)
国家(195690)
科学基金(166869)
社会(142332)
社会科(134597)
社会科学(134557)
(124413)
基金项目(119704)
自然(108863)
自然科(106299)
自然科学(106269)
自然科学基金(104338)
教育(104163)
(103863)
编号(94586)
资助(93317)
成果(76419)
重点(70337)
(69785)
(68662)
课题(64715)
(64426)
创新(60181)
科研(60081)
教育部(58048)
国家社会(57949)
期刊
(211225)
经济(211225)
研究(134122)
中国(92815)
(89032)
学报(76884)
科学(69820)
管理(63931)
(63119)
农业(60697)
大学(58179)
学学(54737)
教育(50619)
(43487)
金融(43487)
技术(41812)
业经(38719)
经济研究(32185)
财经(31549)
(30497)
问题(28642)
(26983)
图书(26816)
(23675)
技术经济(23354)
科技(22001)
理论(21992)
统计(21689)
资源(21153)
商业(21075)
共检索到694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李容  
采用"两步法"研究了农机服务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2004-2016年全国31省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变化、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构建农机服务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31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粮食技术变化最为明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8年高达5%。(2)农机服务在2008年以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机服务对粮食TFP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3)农机服务发展与劳动产出弹性具有替代关系,与化肥和机械产出弹性具有互补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程度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亢霞  刘秀梅  
本文利用1992~2002年分省的成本和产量数据,估计了小麦、玉米、大豆、粳稻、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上述作物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动趋势。本研究发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对粮食产量增加有积极作用,但进一步增加肥料、种子和机械投入的增产潜力极为有限。从今后的发展前景看,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增加粮食产量的现实选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吕亚荣  王晓睿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是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34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一步法"随机前沿函数(SFA)从总产值、亩均产值、劳均产值三个维度检测了有/无农地流转两类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检验了影响两类农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农业劳动力质量、土地规模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农地细碎化程度、农地离城镇的距离对技术效率则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农地流转、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代彦  文乐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STF)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性,从全国来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没有显著降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而女性化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北方的技术效率,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而女性化提高了北方的技术效率,而且其贡献随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加,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机械与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为适应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需因地制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则宇  李谷成  周晓时  
以我国2000—2014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利用效率,随之用面板Tobit模型主要考察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与化肥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水平与化肥利用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影响较弱。总体上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有利于化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加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开发适合女性劳动者使用的低成本农用机械;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同时加强高效施肥等相关培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雅婷  李宾  吕亚荣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函数(SFA)测度了在同一生产前沿面下中国粮食生产效率、不同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以及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0.790稳步上升至2014年的0.859;地区间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依次降低且东部地区增速最快,非粮食主产区虽落后于粮食主产区但增速更快;粮食生产中土地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最高,农资和农具要素次之,劳动力投入产出弹性最低且为负值,粮食生产中仍存在劳动力过度投入问题,且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此问题尤为严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户均农地规模、平原面积占比等因素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乔世君  
本文使用我国1992、1995年和1999年三年的县(市)级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面生产函数,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发现:(1)技术效率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2)从92年到99年,全国平均技术效率大约下降1%,且效率分布的变异性似乎有加大的趋势;(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高延雷  
随着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跨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收缩,“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快速兴起。基于华北平原微观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超效率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实证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效率损失,且主要来源于管理误差;“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一方面降低了耽误农时导致减产的风险,提高了农户要素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形成对农机手道德风险的有效约束,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进而促进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一正向激励效应,随着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扩张和兼业程度提升而逐渐减弱。为扩大激励效应,应加快推动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化、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灵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素豪   高延雷  
随着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跨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收缩,“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快速兴起。基于华北平原微观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超效率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实证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效率损失,且主要来源于管理误差;“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一方面降低了耽误农时导致减产的风险,提高了农户要素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形成对农机手道德风险的有效约束,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进而促进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一正向激励效应,随着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扩张和兼业程度提升而逐渐减弱。为扩大激励效应,应加快推动农机作业服务信息化、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灵活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海鑫  杨钢桥  
农户作为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其生产技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出。本文基于安徽丘陵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耕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仅为77.97%,效率损失严重;丘陵地区粮食生产中已出现劳力投入过剩现象,而耕地的细碎化现状又使农机使用处于"进退维谷"状态;土地质量是影响农业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提高农田质量;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随着地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丘陵地区进行农地整理项目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高颖  
探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对于粮食保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利用豫、鲁、冀、陕农户数据,测算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潜在道德风险以及疫情引起的服务价格升高等不利条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依旧具有正向影响,主要由技术引进、要素替换以及参与分工发挥了积极作用。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播、机收、机耕以及管理环节服务对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依次减弱,影响差异主要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的环节差异和各环节农机装备发展水平有关。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经营范围在0-0.67hm~2、1.33hm~2以上、0.67-1.33hm~2的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差异主要与农户服务使用量的变化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有关。最后提出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全面、均衡发展,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持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宁  
近年来,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效果显著。本文从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农机补贴对粮食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农机补贴政策效果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志豪  唐华俊  李文娟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忠昕  郭翔宇  
2004—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正向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效率反而有所提高。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和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效率较低、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或不足、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未能达到最优配置等问题。超效率DEA投影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投入严重不足,耕地红线问题需要被高度关注。保障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平衡区"横向协调机制;除经济直补外适当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和补偿,探讨实施粮食虚拟水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补充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李容  
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强调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导向性作用。鉴于农机服务外包已成为大国小农背景下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过程中,机械作业服务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将发挥重要的诱导作用。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发现:(1)农机具购置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偏向机械的直接诱导作用并不显著,农机服务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则产生了明显的诱导作用;(2)农机服务诱导技术进步偏向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机制。由此提出农机补贴政策应向农机服务主体倾斜,逐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基于诱致技术变迁分析框架探索农机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机服务对劳动的替代之间的区别,以期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设计提供操作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