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2)
- 2023(16450)
- 2022(13662)
- 2021(12410)
- 2020(10558)
- 2019(23752)
- 2018(23360)
- 2017(45225)
- 2016(24252)
- 2015(26633)
- 2014(25947)
- 2013(25956)
- 2012(23368)
- 2011(20706)
- 2010(20771)
- 2009(19669)
- 2008(18492)
- 2007(16204)
- 2006(14070)
- 2005(11984)
- 学科
- 济(101973)
- 经济(101857)
- 业(99963)
- 企(81332)
- 企业(81332)
- 管理(80097)
- 方法(49104)
- 农(48319)
- 数学(40790)
- 数学方法(40355)
- 业经(32932)
- 农业(31818)
- 财(31084)
- 中国(23893)
- 务(22098)
- 财务(22062)
- 财务管理(22035)
- 企业财务(20924)
- 制(20438)
- 贸(20216)
- 贸易(20209)
- 易(19755)
- 技术(19704)
- 策(17111)
- 划(16462)
- 地方(16323)
- 和(15767)
- 理论(15726)
- 学(15609)
- 体(15064)
- 机构
- 学院(346287)
- 大学(338038)
- 济(147906)
- 经济(145383)
- 管理(142683)
- 理学(124975)
- 理学院(123839)
- 管理学(121927)
- 管理学院(121310)
- 研究(106075)
- 中国(83915)
- 农(76343)
- 京(67699)
- 科学(65705)
- 财(64407)
- 农业(59390)
- 业大(59242)
- 财经(52686)
- 所(52520)
- 中心(51415)
- 江(51002)
- 经(48343)
- 研究所(47980)
- 经济学(44943)
- 经济学院(41062)
- 经济管理(40408)
- 北京(40391)
- 州(39597)
- 财经大学(39095)
- 商学(38870)
- 基金
- 项目(242811)
- 科学(193126)
- 基金(180225)
- 研究(172276)
- 家(158541)
- 国家(157094)
- 科学基金(136735)
- 社会(114243)
- 社会科(108326)
- 社会科学(108295)
- 基金项目(96271)
- 省(95962)
- 自然(89799)
- 自然科(87892)
- 自然科学(87867)
- 自然科学基金(86390)
- 划(79187)
- 教育(77184)
- 资助(72194)
- 编号(67914)
- 重点(53776)
- 部(53566)
- 创(53317)
- 发(51975)
- 成果(51232)
- 业(50119)
- 创新(49281)
- 国家社会(48329)
- 科研(47258)
- 教育部(45845)
- 期刊
- 济(159258)
- 经济(159258)
- 研究(87682)
- 农(75734)
- 中国(60024)
- 学报(55856)
- 管理(52780)
- 科学(51759)
- 农业(51638)
- 财(50857)
- 大学(43282)
- 学学(41826)
- 业经(33465)
- 融(31247)
- 金融(31247)
- 技术(30289)
- 业(27350)
- 财经(25466)
- 经济研究(23787)
- 问题(22044)
- 经(21982)
- 教育(21669)
- 技术经济(18948)
- 版(17978)
- 世界(17128)
- 商业(16787)
- 科技(16293)
- 统计(16058)
- 现代(15898)
- 策(15570)
共检索到490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 李容
本文运用变系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26个省份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依据拓展的农户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外包生产方式下的农户行为,基于分工理论的视角解释了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TFP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地区差异性;全样本和粮食主产区的作用较为显著,而粮食非主产区不显著。(2)农机作业服务提升小农户粮食生产TFP需要以农业分工程度为前提条件。农业分工与农机作业服务的交互影响有助于增强粮食TFP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家庭分散经营阻碍了当前我国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如何进一步激发这种促进作用值得探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子明 张筱晨 李翠霞
探讨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实现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的总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基于2010—2020年30省数据,运用SBM—GML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农机跨区作业面积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变化态势,且二者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2)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机跨区作业发展每提升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993%,其中本地上升0.175%,临近地区上升0.819%。3)在东部、中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直接效应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西部地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各效应均显著。因此,应当鼓励引导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实现区域内“农机共享”;因地制宜选择农机跨区服务发展模式,提升区域资源配置优化;提升农机跨区作业管理效率,维护农机跨区作业秩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子明 张筱晨 李翠霞
探讨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实现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的总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基于2010—2020年30省数据,运用SBM—GML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农机跨区作业面积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变化态势,且二者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2)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机跨区作业发展每提升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993%,其中本地上升0.175%,临近地区上升0.819%。3)在东部、中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直接效应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西部地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各效应均显著。因此,应当鼓励引导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实现区域内“农机共享”;因地制宜选择农机跨区服务发展模式,提升区域资源配置优化;提升农机跨区作业管理效率,维护农机跨区作业秩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庆 贾杰斐 周天舒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那么与此契合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如何影响农业TFP?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7-2017年农户数据,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TF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业TFP增长率没有明显作用;(2)补贴效果在规模农户、平原地区及土地细碎化程度较轻的地区中更为显著;(3)机制检验表明,农机购置补贴增加了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和规模,扩大了政策受益面,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但会受到交易费用的制约;(4)进一步对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后发现,农机购置补贴对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不足是导致其对农业TFP增长率影响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文章结论为如何提高农业补贴效果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海霞 郝含涛 葛岩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粮食主产区政策在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亟待研究。本文将2004年设立粮食主产区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在考虑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SBM-GML指数及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粮食主产区的设立显著抑制了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忽视环境因素容易低估政策效应。具体来看,该政策提高农业纯(技术)效率的同时抑制了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政策通过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抑制了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则会改善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性分析表明,产粮大省本身所具有的禀赋优势会削弱粮食主产区政策整体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而且,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该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主要发生在水稻种植区域,对小麦和玉米种植区域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粮食主产区政策,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田嫒 曾令秋
农业机械化会产生经济增长效应和环境污染效应,进而导致农机购置补贴带来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慢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采用2008—2021年31个省份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提高了农业总产值和碳排放量并降低了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效应大于环境污染效应),从而显著促进了农业GTFP提升,但该正向影响小于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TFP的正向影响;农机购置补贴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促进农业GTFP和农业TFP提升(技术效率改善渠道的作用不显著),且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小于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平原面积占比较高地区和环境规制较强地区,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GTFP和农业TFP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且在环境规制较强地区对农业GTFP的提升作用大于对农业TFP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增强支农政策的绿色偏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并通过完善配套政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进而实现更快的农业GTFP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强 李晓云 孙倩 叶伟娇
为了解中国财政支农补贴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影响关系,采用传统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以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为中介,以农业技术环境为调节,探究财政支农补贴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补贴能够有效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对非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大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补贴通过发挥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较优的农业技术环境中,财政支农补贴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据此,从完善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充分发挥结构和技术效应,加大农业技术环境优化力度3个方面提出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卓乐 曾福生
本文实证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份1996—2015年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其次,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来验证三大农村基础设施(即水利、交通与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当期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其滞后项则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基础设施 粮食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柳林 池泽新 付江凡 余艳锋
本文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408份农户调查数据,在理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生产"十三连丰"的内在逻辑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接着,引入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科技培训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否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龄农业劳动力会给粮食生产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机作业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农业科技培训暂时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从农业科技培训意愿、认可度、应用水平和依赖程度等方面,分析当前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业科技培训对粮食生产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晶 晋乐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齐增,进口呈现明显价差推动型特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当前关税等边境保护水平较低的开放市场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非产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本文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探寻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路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实证检验了促进生产率增长是基础设施降低私人粮食成本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增加1%,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私人生产成本分别下降0.02%、0.05%和0.1%,且节本效应逐年凸显;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晶 晋乐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齐增,进口呈现明显价差推动型特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当前关税等边境保护水平较低的开放市场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非产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本文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探寻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路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实证检验了促进生产率增长是基础设施降低私人粮食成本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增加1%,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私人生产成本分别下降0.02%、0.05%和0.1%,且节本效应逐年凸显;基础设施分别贡献水稻、小麦、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2%,19%和34%,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在中、西部地区对主粮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促进效用优于东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