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40)
2023(15370)
2022(12786)
2021(11469)
2020(9798)
2019(22400)
2018(21973)
2017(42838)
2016(23198)
2015(25922)
2014(25909)
2013(25962)
2012(24063)
2011(21672)
2010(21963)
2009(20881)
2008(21036)
2007(19341)
2006(17204)
2005(15387)
作者
(69194)
(58194)
(58161)
(55034)
(36707)
(28081)
(26153)
(22820)
(22009)
(20834)
(19867)
(19449)
(18585)
(18381)
(18235)
(17816)
(17643)
(17137)
(16946)
(16763)
(14660)
(14329)
(14295)
(13433)
(13226)
(13055)
(13054)
(12923)
(11882)
(11810)
学科
(105496)
经济(105370)
(96735)
(78314)
企业(78314)
管理(75882)
(51728)
方法(46812)
数学(37903)
数学方法(37596)
业经(34258)
农业(34192)
(31937)
中国(26950)
(21727)
财务(21705)
财务管理(21670)
(21550)
企业财务(20519)
(19015)
贸易(19009)
技术(18968)
地方(18848)
(18469)
(18205)
(17452)
(16979)
理论(16454)
(15901)
(15795)
机构
学院(347314)
大学(340823)
(147806)
经济(144955)
管理(136559)
理学(117890)
理学院(116692)
管理学(114835)
管理学院(114222)
研究(113639)
中国(89206)
(76383)
(70540)
科学(69566)
(66997)
农业(59191)
(58654)
业大(57147)
(54487)
中心(53432)
财经(53317)
研究所(52937)
(48390)
经济学(45089)
北京(43630)
(42442)
(41841)
师范(41378)
经济学院(40973)
(39587)
基金
项目(227482)
科学(180106)
基金(166519)
研究(165106)
(145386)
国家(143964)
科学基金(123828)
社会(107778)
社会科(101796)
社会科学(101764)
(90682)
基金项目(88239)
自然(79524)
自然科(77762)
自然科学(77735)
自然科学基金(76421)
(74715)
教育(74156)
资助(67053)
编号(66636)
成果(52770)
重点(50681)
(50666)
(50000)
(49572)
(47826)
创新(45649)
课题(44916)
国家社会(44619)
科研(43634)
期刊
(171451)
经济(171451)
研究(96713)
(77444)
中国(68680)
学报(55765)
(54303)
科学(52891)
农业(52373)
管理(50789)
大学(42954)
学学(41267)
业经(34566)
(33043)
金融(33043)
技术(29769)
教育(28400)
(27283)
财经(26773)
经济研究(25473)
问题(23285)
(23154)
技术经济(19708)
(19297)
世界(18198)
商业(16896)
现代(16548)
农村(16134)
(16134)
(16113)
共检索到516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奕山  
中国乡村劳动力长期存在"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兼业行为。文章以农时为视角,分析劳动力非农转移进程中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及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非农就业工资的上升,总体上乡村劳动力先后减少了在农闲和农忙时段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作为替代的非劳动要素投入的及时性影响其投入效果,部分农业劳动力通过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延长农忙时间并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受农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不稳定特征。随着乡村人口的更新换代,农时对乡村劳动力的影响趋于弱化,其非农就业趋于稳定。文章认为,在农时仍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的情况下,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重视并结合农时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中国生产者一贯注重结合农时安排生产就业。在农业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乡村劳动力争取实现更充分就业的条件和方式不断发生演变。以农时为视角,可贯通性地考察和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的就业演变:传统乡村劳动力通过在大田农闲期从事家庭小工商业以争取实现更充分就业;近代外来工业产品输入所造成的冲击导致部分乡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利用农闲期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其被迫进城寻找就业机会;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乡村劳动力被严格限制在大田生产中,无法有效利用农闲期从事非农生产;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区非农就业机会扩大,大量乡村劳动力主动进城就业、减少大田农闲期和农忙期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部分乡村劳动力则扩大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未来,随着乡村人口的代际更替,从事稳定非农就业将是大多数乡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中国生产者一贯注重结合农时安排生产就业。在农业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乡村劳动力争取实现更充分就业的条件和方式不断发生演变。以农时为视角,可贯通性地考察和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的就业演变:传统乡村劳动力通过在大田农闲期从事家庭小工商业以争取实现更充分就业;近代外来工业产品输入所造成的冲击导致部分乡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利用农闲期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其被迫进城寻找就业机会;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乡村劳动力被严格限制在大田生产中,无法有效利用农闲期从事非农生产;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区非农就业机会扩大,大量乡村劳动力主动进城就业、减少大田农闲期和农忙期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部分乡村劳动力则扩大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未来,随着乡村人口的代际更替,从事稳定非农就业将是大多数乡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秀梅  亢霞  
本文首先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导出了用于分析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的经验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业区农户样本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时间配置符合理性行为假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琴  宋月萍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劳动力流动以及流动的地区差异给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整体上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但这种影响因流动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劳动力以跨省流动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显著地增加了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而在劳动力以省内流动为主的沿海地区,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并没有增加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  
基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引入制度变量,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国民经济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最重要因素,而制度变量通过影响二、三产业的发展间接影响非农就业。当前,增加农户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福明  张务伟  
本文在对山东省3052位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法、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农村劳动力务农时间的分布、务农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与短缺并存矛盾的政策的着力点应在于促使务农时间1-6个月的劳动力延长非农就业的时间,并且主要是促使其中的中老年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家庭中的父亲与母亲延长非农就业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一部分农村家庭可支配的耕地,二是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益率,三是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王志刚  王美阳  
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细分为农业投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分工和经营权信贷抵押4个方面,进而构建"农地确权—要素配置—农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产效率。(2)对于没有发生农地调整、农业机械化条件较好的村庄,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相反,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农地确权对其农业生产效率并不产生影响。(3)农地确权一方面通过促进农户加大农业短期投入、增加旱地转入和提高家庭务农人数占比提升其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农户水田或水浇地转入导致其农业生产效率损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党夏宁  
农业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边际生产率较高的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农业的边际生产率,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与问题,进一步得出结论:提高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是提升其他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前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桑坤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在农业生产领域所遭遇的障碍问题,尤其是小农经济的存续,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地位遭受质疑。曼和狄金森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非一致性问题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辩护。此后围绕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这一议题,穆尼等学者与曼和狄金森进行了争论。文章以曼和狄金森的核心文章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这一争论的学术渊源、核心观点、分析框架及理论基础。回顾这一学术争论过程,围绕经典议题争论背后的新韦伯主义研究范式转向,对中国农业社会学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新韦伯主义范式强调从社会文化传统的角度去理解农业,并在具体分析上兼顾马克思宏观的政治经济分析与恰亚诺夫的微观个体行动,对于把握当下中国复杂多样农业转型与社会变迁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健  谢琳  
一、问题的提出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政策制定者以法律或命令等形式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变迁;二是个人或团体受到潜在的利益驱使,通过自发组织和倡导等形式自下而上形成的诱致性变迁~([72])。制度实施及其绩效与人们的制度信念紧密关联,而这种信念的形成往往受到行为主体历史经验的影响。所以,制度安排不能忽略历史的作用~([73])。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基于小概率事件的记忆与信息处理,在人们面对现实环境进行决策时仍然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74])。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慧卿  周国富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in China.Owing to various reasons,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s not quite favoring.We establish an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model in the basis of existing models to accord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and apply the transfer model established in previous chapt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n China.Then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advices.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桉  
日本在资源贫乏、人多地少的背景下,走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第三产业发展之路,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其中,政府教育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借鉴日本经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键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军英  刘俊杰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非农就业隐性失业劳动力数量的测算,估算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94.6万人,并结合调查数据对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女性劳动力占剩余劳动力的比重较大,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