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1)
2023(17799)
2022(15354)
2021(14270)
2020(12033)
2019(27428)
2018(27028)
2017(52188)
2016(28464)
2015(31448)
2014(31295)
2013(31031)
2012(28404)
2011(25643)
2010(25778)
2009(24026)
2008(22894)
2007(20118)
2006(17780)
2005(15473)
作者
(84307)
(70596)
(69716)
(66365)
(44351)
(34066)
(31677)
(27627)
(26726)
(24997)
(23920)
(23846)
(22257)
(22230)
(21840)
(21573)
(21301)
(20630)
(20253)
(20045)
(17761)
(17286)
(17122)
(16161)
(16035)
(15669)
(15629)
(15496)
(14371)
(14007)
学科
(114820)
经济(114702)
(83129)
管理(75684)
(60791)
企业(60791)
方法(52361)
(49984)
数学(45769)
数学方法(45128)
农业(33398)
中国(32696)
(28388)
金融(28387)
(28212)
业经(28131)
(27487)
银行(27416)
(26376)
(26214)
地方(24003)
(23963)
(19945)
贸易(19930)
(19430)
理论(18721)
(18241)
财务(18165)
财务管理(18134)
技术(17622)
机构
学院(401447)
大学(398879)
(157259)
管理(156863)
经济(153920)
理学(136946)
研究(135586)
理学院(135412)
管理学(132601)
管理学院(131917)
中国(106156)
(89466)
科学(88523)
(84083)
业大(70773)
农业(69801)
(69505)
(69452)
中心(64118)
研究所(63909)
(57999)
财经(56599)
北京(52339)
(51734)
(51509)
师范(50871)
(48130)
(47572)
经济学(46592)
农业大学(44532)
基金
项目(281114)
科学(219128)
基金(203831)
研究(197499)
(180951)
国家(179438)
科学基金(152646)
社会(124396)
社会科(117738)
社会科学(117704)
(111841)
基金项目(108677)
自然(102087)
自然科(99736)
自然科学(99708)
自然科学基金(97873)
(93512)
教育(89153)
资助(84787)
编号(79544)
重点(62956)
成果(62382)
(60632)
(60370)
(58255)
科研(54448)
创新(54379)
课题(54329)
计划(53332)
国家社会(51237)
期刊
(169169)
经济(169169)
研究(109633)
(87324)
中国(76507)
学报(73182)
科学(64943)
农业(58742)
大学(54480)
学学(52244)
管理(51713)
(49712)
(46555)
金融(46555)
教育(36742)
业经(32803)
技术(31614)
(28509)
财经(26397)
经济研究(25810)
问题(23163)
(22507)
(21768)
业大(20867)
科技(20543)
技术经济(18608)
理论(18446)
统计(18286)
资源(18078)
农业大学(17334)
共检索到578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诗嫚   黎子阳   卢新海   祝浩  
[目的]揭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提高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效率、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构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农地多功能—农户生计韧性”理论框架,基于湖北省的466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农户类型与区域异质性的视角探讨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差异。[结果](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3.4%,生计恢复力、生计韧性显著提升8.7%和12.1%,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论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的提升效应不仅随着农户生计韧性分位点的增加而减弱,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作用大于丘陵地区。[结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应从政策落实、资金供应、要素整合等方面加强整体谋划,充分虑及农户异质性需求,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守住农业“耕”基、唤醒生态绿脉、赓续乡村文脉,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提升农户生计韧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诗嫚   祝浩   卢新海  
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对科学研判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效应和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县市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整治可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其生计恢复力和生计韧性,且多种检验均显示研究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综合整治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作用呈现“低收入—低依赖”>“高收入—低依赖”>“低收入—高依赖”>“高收入—高依赖”的分异特征,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果大于丘陵地区。因此,土地综合整治应遵循“以人为本、夯实民生”的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协调的系统治理观,全面优化土地功能与效能,构建低环境风险、良性运转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格局,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因地制宜挖潜区域产业特色,才能有效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户生计的韧性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诗嫚  祝浩  卢新海  张超正  赵景辉  杜茎深  
揭示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恢复力的影响机制,为科学研判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效应提供全新视角。在剖析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恢复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荆门市、潜江市、荆州市和仙桃市的466份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恢复力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户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生计恢复力显著提升1.8%、2.8%、1.1%和5.7%,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恢复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基本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综合整治的提升效应不仅随着农户生计恢复力分位点的增加而减弱,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恢复力的提升作用大于丘陵山地。据此,土地综合整治应立足于“全域全要素”综合治理为土地赋能增效,发挥区域土地利用系统良性发展对农户生计恢复力的提升作用;充分虑及农户差异,通过“输血”性投入与开发式“造血”功能弱化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农户风险冲击下的内生发展动力;结合资源禀赋与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永续型”综合整治,持续保障农户的生计安全与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诗嫚   祝浩   卢新海   谢金华   张超正   赵景辉  
[目的]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的影响,探究农户生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转型的新路径。[方法]在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荆门市、潜江市、荆州市和仙桃市的466份农户调查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三生空间”,系统优化土地的功能和效能,全面提升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可显著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由“高脆弱性—低恢复力”、“高脆弱性—高恢复力”和“低脆弱性—低恢复力”向“低脆弱性—高恢复力”转变。(2)相比于丘陵山地,平原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能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由“高脆弱性—低恢复力”和“低脆弱性—低恢复力”向“高脆弱性—高恢复力”和“低脆弱性—高恢复力”转变。[结论]应树立统筹协调的系统治理观,立足于“全域全要素”综合整治,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结合资源禀赋与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长效保障农户生计安全与质量,促使农户生计实现“低脆弱性—高恢复力”的最优耦合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李钢  陈瑜琪  张衍毓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方案,为中国开展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典型调研、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础条件差、生活不方便是农户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要求的出发点。(2)现状条件越差的村庄,农户的整治意愿越强,更希望集中居住,并愿意为本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3)家庭人口规模、农户建房自有资金、对国家政策的认知是影响农户建房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家庭年收入是影响村庄建设的主要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和家庭年收入是影响集中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农户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具有自身的需求,整治工作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公利   袁月凡   王璐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够显著提升经济韧性,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深化数实融合水平是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动力;数实融合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数实融合度和技术创新水平突破一定阈值后,数实融合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呈现跨越式提高;数实融合在提升本地经济韧性的同时,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产生正向影响,进而提升总体经济韧性水平。因此,应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全力搭建多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为增强我国经济韧性提供不竭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冰彬  王林萍  
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衡量农户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无数冲击后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在运用高阶条件矩测算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基础上,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反贫困治理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强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其中,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是作用机制之一。最后,从继续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及社会资本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经济效益增值乏力、人口红利衰减等供给冲击,锻铸农业韧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其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文章从农业弱质性视角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较为系统地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再造力三个层面构建了农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韧性的影响效应、机制和差异。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分维度促进作用的强弱依次表现为抵抗力、恢复力和再造力;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韧性产生促进作用;农村产业融合的韧性治理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区,产业融合仅对农业恢复力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粮食非主产区,产业融合对农业抵抗力和再造力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王桂虎  
疫情和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冲击下,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韧性,对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演化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重塑、产业创造、创新激励和人力资本扩散等四个层面,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并从产业资源配置的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等四个维度构建县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县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具有提升县域经济韧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为抵御冲击、分散风险的冲击抵抗能力提升,且表现为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提升;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深化产业融合的溢出效应,进而强化了产业融合对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能。为此,增强县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是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县域经济发展要盘活存量资源、补给流量资源,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在产业间、城乡间的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宏辉   郑新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等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且城乡融合是数字经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的数字经济正向促进农业经济韧性,且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非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显著。因此,应强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激活各产区农业潜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常洁  谢萍  别小娟  
生计韧性理论作为人地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对推动社区、农户家庭风险的防范、可持续生计的建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将生计脆弱性、生计恢复力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相结合,建构生计韧性评估框架,并结合社区参与模式的差异,对旅游发展前后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变化进行评估和比较,据此提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对策。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建构存在正负效应,既能有效提升农户生计抵御能力,也会显著加大生计环境的风险;(2)总体而言,旅游发展能有效地提升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3)在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下,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改善效果不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越深,农户生计韧性水平就越高;(4)旅游发展越成熟,旅游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就越显著。基于此,要积极加大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力度,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地社区和农户的旅游参与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社区的自治水平和强化社区机构力量,以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推动乡村旅游地社区农户生计的韧性建构和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帅   程炜   唐建军  
提高革命老区农户生计韧性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本文基于2022年太行革命老区实地调查数据,构建“风险冲击-生计韧性-生计韧性提升策略”理论分析框架,在健康风险冲击、市场风险冲击和自然风险冲击视角下,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维度测度农户生计韧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风险冲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路径,并探讨提升农户生计韧性的策略。结果发现:第一,健康风险冲击对农户生计韧性影响程度最大,负向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缓冲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第二,市场风险冲击通过影响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农户生计韧性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三者影响作用水平相当;第三,自然风险冲击对农户生计韧性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易于形成对自然风险冲击的预期,且能够选择种植更适合当地气候的作物品种和更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强适应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生计韧性。此外,通过不同群体农户生计韧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应进一步关注脱贫户和脱贫村农户的生计韧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云  
乡镇政府、村委、普通村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面临决策互动、利益纠纷。根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政府的作用,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分为政府强制型土地整治、政府主导型土地整治、市场介入型土地整治三种类型。选取周口平坟、崖口村围垦—土地转让、成都建设用地票交易作为实证材料,运用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从根源上看清土地整治的现状。发现区位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土地整治类型。地方政府在土地问题中的行事与乡村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制度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的乡村关系。因为市场介入土地整治在农村变得更有活力。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引起制度创新的原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若政府强制交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珍妮  刘应宗  高红江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土地综合整治有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各项评价指标,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投影法构造了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各评价方案的灰色关联投影值,判断各决策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的接近程度,以此来比较所选项目区内各个项目效益的大小,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实施不同整治工程内容的两类项目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居民点整理和新村建设为中心的综合整治效益较好,但对农村土地不能忽视农田整治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