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0)
- 2023(14516)
- 2022(11894)
- 2021(10859)
- 2020(8920)
- 2019(20164)
- 2018(19577)
- 2017(37335)
- 2016(19362)
- 2015(21246)
- 2014(20965)
- 2013(21034)
- 2012(19102)
- 2011(16929)
- 2010(17272)
- 2009(16684)
- 2008(15780)
- 2007(14509)
- 2006(13108)
- 2005(11764)
- 学科
- 业(91069)
- 济(84721)
- 经济(84627)
- 企(72812)
- 企业(72812)
- 管理(65332)
- 农(50506)
- 农业(34010)
- 业经(33535)
- 方法(31767)
- 财(29724)
- 中国(27840)
- 融(25775)
- 金融(25773)
- 银(24148)
- 银行(24145)
- 行(23441)
- 数学(22719)
- 数学方法(22543)
- 制(21512)
- 地方(21205)
- 技术(20430)
- 务(18818)
- 财务(18803)
- 财务管理(18786)
- 企业财务(17741)
- 理论(16717)
- 策(15950)
- 体(15740)
- 划(13957)
- 机构
- 学院(276041)
- 大学(263643)
- 济(118321)
- 经济(115946)
- 管理(113496)
- 理学(97163)
- 理学院(96241)
- 管理学(95055)
- 管理学院(94512)
- 研究(84478)
- 中国(75356)
- 财(55863)
- 农(54847)
- 京(54017)
- 科学(47732)
- 江(44482)
- 财经(43069)
- 中心(42702)
- 农业(41020)
- 业大(40381)
- 所(39601)
- 经(38975)
- 州(35215)
- 研究所(35192)
- 经济学(34965)
- 范(34754)
- 师范(34489)
- 北京(33239)
- 经济管理(32536)
- 经济学院(31707)
- 基金
- 项目(178861)
- 科学(144143)
- 研究(138399)
- 基金(130538)
- 家(110582)
- 国家(109397)
- 科学基金(97306)
- 社会(92720)
- 社会科(87646)
- 社会科学(87624)
- 省(74054)
- 基金项目(70640)
- 教育(60009)
- 自然(58798)
- 划(57796)
- 自然科(57451)
- 自然科学(57441)
- 编号(56538)
- 自然科学基金(56498)
- 资助(50273)
- 成果(43336)
- 创(43208)
- 发(41349)
- 业(39457)
- 创新(39369)
- 部(38811)
- 重点(38735)
- 国家社会(38587)
- 课题(37868)
- 制(37366)
- 期刊
- 济(145269)
- 经济(145269)
- 研究(80372)
- 中国(59254)
- 农(58982)
- 财(45161)
- 管理(43700)
- 融(39832)
- 金融(39832)
- 农业(39373)
- 科学(36523)
- 学报(32747)
- 业经(31581)
- 大学(27430)
- 学学(26262)
- 技术(25254)
- 教育(22885)
- 财经(20884)
- 业(20322)
- 经济研究(19749)
- 问题(19233)
- 经(18111)
- 农村(16011)
- 村(16011)
- 技术经济(15883)
- 农业经济(15299)
- 现代(14275)
- 世界(14062)
- 科技(13970)
- 版(13878)
共检索到427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宇 王璐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全国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其内在机制及作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农旅融合政策显著促进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在运用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等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政策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人员流动来弥合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因此,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议持续发挥示范县的带动引领作用,明确非示范县“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推动城乡间人员的畅通流动;实施精准的差异化措施,更好发挥农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宇 王璐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全国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其内在机制及作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农旅融合政策显著促进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在运用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等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政策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人员流动来弥合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因此,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议持续发挥示范县的带动引领作用,明确非示范县“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推动城乡间人员的畅通流动;实施精准的差异化措施,更好发挥农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王红建 熊子怡 胡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2001—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实证评估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在整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基础公共品供给、三产融合以及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的发现不仅厘清了乡村旅游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乡收入差距 双重差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熊子怡 胡兵
稳住农村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本文以中国2005—2020年2 49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评估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并且在东部地区、市辖区和县级市该效应更明显,但是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在作用机制上,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从而促进农民经营增收和非农就业;并且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对该效应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检验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旅游的农民增收效应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民收入 结构转型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喜 陆建珍 王凯 王海涛 江艳军
[目的]基于产业融合视角,探讨农旅融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证支撑。[方法]运用2010—2017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检验农旅融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且检验城镇化是否发挥门槛作用。[结果](1)农旅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且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东部地区和非农业大市的农旅融合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效果较好,显著为正。(3)农旅融合通过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作用路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农旅融合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城镇化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54,即当城镇化水平高于门槛值时,农旅融合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才会显现。[结论]因此,建议继续推荐示范县评选,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充分重视区域差异性,推行差异化发展策略;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创新农旅融合与城镇化的耦合发展机制等等,以期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平波 钟漪萍
本研究利用2010~2016年的全国地级市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农业生态效率,进而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实证分析了被既有文献所忽视的农旅融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剖析了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促进机制,并对其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有益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尤其当融合水平较高时,促进作用呈增强态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推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功效最大,中部地区促进作用较之于东部地区要弱,西部地区促进作用在跨越门槛值前不明显,但跨越门槛值后显著提升。在影响机制上,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要素投入均伴随融合水平的不断提升而相应减少;农药、化肥等要素投入在融合初期并未减少,但在跨越门槛值后,呈现迅速减少态势。本文为考察农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贡献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验证了融合示范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政府支持 农旅融合 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彬彬 米增渝 张正河
休闲农业是实现我国乡村内生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手段。利用2007—2016年全国1 382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以2010年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研究对象,设定示范县评定为外部政策冲击点,使用PSM-DID方法对示范县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分析政策影响的动态效应和边际效益,检验模型的稳健性,阐明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休闲农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显著,设立示范县时间越长,经济贡献越来越大。②休闲农业示范县边际效益递减,后期进入的示范县经济贡献逐渐减弱,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带动效益的增长。③休闲农业主要通过财政手段作用于地区经济,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具有滞后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杰长 刘睿仪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增强县域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了平行趋势假设、安慰剂检验、PSM—DID模型分析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示范县政策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经济集聚和人力资本等作用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实施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农旅融合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农旅融合发展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深化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紧跟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县域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旅融合 准自然实验 县域经济 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贤棠 刘大均 胡静 侯建楠
以48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对其空间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进行定量表征,并运用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示范点在地理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格局。2示范点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且分形结构较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是围绕城市、交通等地理要素展开。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京津冀、长三角的密度最大,珠三角、闽东南和川渝等地次之。4示范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客源市场和交通区位的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城"、"沿路"的分布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焦凌云 何少聪 李英杰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从微观视角分析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背景下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效果,能够为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提供决策支撑。论文以内蒙古五原县和伊金霍洛旗为案例地,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乡村旅游示范县效果评估体系,在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背景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旅游地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将案例地分为景区景点依托型和生态休闲农业型2类,农牧户分为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和纯农牧户3类,对2类乡村旅游地、3类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总体效果达到了“良好”水平;(2)将案例地分为景区景点依托型和生态休闲农业型后发现,前者农牧户参与旅游的适应性高于后者,即景区景点依托型>生态休闲农业型;(3)将农牧户进行分类后发现,旅游专营型参与旅游的适应性最高,旅游参与型次之且与旅游专营型差距很小,纯农牧户最低且与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差距较大,即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纯农牧户。论文将乡村旅游地农牧户作为政策利益主体纳入效果评估体系中,拓展了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和参与旅游适应性的研究视角,并可为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秋月 吕文靖
[目的]以青岛市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岛市休闲农业运行效率,为推动青岛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以青岛市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青岛市休闲农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青岛市休闲农业效率进行评价。[结果]青岛市休闲农业的综合效率相对较低,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 577,仅达到最优水平的57. 7%,15个示范点中只有5个示范点的综合效率达到DEA有效。青岛市休闲农业的纯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 713,有8个示范点的纯技术效率未达到最优。青岛市休闲农业的规模效率一般,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 774,规模报酬不变的示范点有6个,数量最多。在15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中,有8个示范点存在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冗余问题。[结论]青岛市休闲农业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一般,大部分示范点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投入冗余问题突出。
关键词:
青岛市 休闲农业 DEA模型 效率 冗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昊
经济学范畴下的"旅游"是一种单纯的文化消费活动,人们通过"旅"的空间转移在"行"的过程中达到观光、娱乐等目的,以"短暂停留"和"大量支出"为基本表现形式。"十三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客观上,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的支撑,这其中既包括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娟
农业一直是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发展中央提出休闲农业等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对乡村旅游业影响日渐增大~([1]),导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不断自发进行融合。文中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概念、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必然性分析,提出现阶段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发展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裕光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探索性发展,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乡村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不足、项目化发展成本高以及融合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本文从提高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的角度给出对策建议,探索乡村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深入融合发展方式。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园
对于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乡村休闲旅游业而言,应当有效利用产业融合所具备的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发展空间、创新运营模式的优势,充分借助相关的优惠政策,重构休闲旅游业现有的空间布局、经营管理体系以及产品与服务供给方式,从而驱动乡村休闲旅游业与产业融合业态的协同共进。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业 产业融合 联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