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8)
2023(12151)
2022(10016)
2021(9163)
2020(7469)
2019(16389)
2018(15699)
2017(29334)
2016(16138)
2015(17832)
2014(17486)
2013(17294)
2012(15982)
2011(14408)
2010(14670)
2009(13973)
2008(13617)
2007(12732)
2006(11536)
2005(10686)
作者
(47571)
(40528)
(39728)
(37915)
(25160)
(19457)
(17821)
(15437)
(15426)
(14358)
(13896)
(13412)
(12905)
(12828)
(12773)
(12220)
(12025)
(11723)
(11704)
(11630)
(10120)
(10109)
(9867)
(9350)
(9212)
(9133)
(9049)
(9009)
(8231)
(8075)
学科
(62372)
经济(62264)
(57014)
(48709)
管理(47350)
(34508)
企业(34508)
农业(33065)
业经(21090)
方法(19653)
(19634)
中国(18922)
(18472)
数学(16700)
数学方法(16486)
(13853)
地方(13265)
(12031)
银行(12000)
(11866)
(11497)
(11474)
(11011)
技术(11000)
贸易(10998)
农业经济(10833)
(10795)
(10676)
(10591)
金融(10588)
机构
学院(231361)
大学(226701)
(95908)
经济(93870)
管理(85925)
研究(82194)
理学(73606)
理学院(72871)
管理学(71673)
管理学院(71291)
中国(64516)
(62168)
科学(49624)
(47971)
农业(47729)
(45847)
业大(42522)
(42169)
中心(38902)
(38075)
研究所(37703)
财经(34525)
(31335)
(30331)
农业大学(29600)
北京(29535)
(29430)
(29183)
(28939)
师范(28551)
基金
项目(154989)
科学(121723)
研究(116200)
基金(110968)
(97885)
国家(96926)
科学基金(81871)
社会(74140)
社会科(69751)
社会科学(69732)
(62949)
基金项目(58018)
教育(52222)
(51676)
自然(50957)
自然科(49708)
自然科学(49692)
自然科学基金(48812)
编号(48326)
资助(43666)
成果(39817)
重点(35370)
(35148)
(34970)
(34566)
(34347)
课题(33720)
(33120)
国家社会(31006)
创新(30987)
期刊
(116842)
经济(116842)
研究(68902)
(66353)
中国(57766)
农业(44618)
学报(40584)
科学(36352)
(35400)
大学(32166)
学学(30677)
管理(30317)
教育(27586)
(26513)
金融(26513)
业经(24692)
(21129)
技术(19972)
财经(17186)
问题(16056)
经济研究(15873)
农村(15055)
(15055)
(14767)
(14560)
农业经济(14514)
世界(12911)
业大(12579)
经济问题(11435)
科技(11389)
共检索到364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雄周  
农村高质量防贫在防贫组织上更加注重"自组织"性,在防贫动力上更加注重内生性,在防贫手段上更加注重持续性。韧性农户具有自主性强、适应性强、稳定性高和灵活性强等特征。农户韧性能力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其中,经济韧性能力包括就业渠道拓展能力和收入来源挖掘能力;社会韧性能力包括社会网络缔结能力和社会信息共享能力;文化韧性能力包括贫困思想破除能力和环境变化学习能力。农户韧性能力促进农村高质量防贫的实现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冗余机制、竞合机制和调整机制。从精准防贫现实情况看,推动高质量防贫需要从提高创业能力、增收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提升农户韧性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潇   陈俞全   聂凤英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对于加强脱贫农户风险管理,保证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稳定具有启发性作用。文章在厘清韧性概念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其应用于脱贫农户风险管理实践的基本范式,并对比传统脆弱性治理理念,指出其动态调整与学习演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韧性治理理念在政策层面的实践路径和实施方案。研究认为,韧性治理在肯定外生风险对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正面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依托政府、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增强农户在风险管理中的适应、转变和学习能力,帮助脱贫农户更好地处理与外部风险的互动关系,对于避免规模性返贫,提高脱贫农户抗风险水平具有显著政策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潇   陈俞全   聂凤英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对于加强脱贫农户风险管理,保证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稳定具有启发性作用。文章在厘清韧性概念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其应用于脱贫农户风险管理实践的基本范式,并对比传统脆弱性治理理念,指出其动态调整与学习演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韧性治理理念在政策层面的实践路径和实施方案。研究认为,韧性治理在肯定外生风险对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正面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依托政府、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增强农户在风险管理中的适应、转变和学习能力,帮助脱贫农户更好地处理与外部风险的互动关系,对于避免规模性返贫,提高脱贫农户抗风险水平具有显著政策价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宁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实践中,“自上而下资源输入”与“自外而内资本下乡”的外源驱动模式难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亟需依托中坚农民实现向内生发展模式的转换。中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组织发展逻辑、资源对接逻辑与利益联结逻辑三重理论逻辑。具体来说,中坚农民以其个体性发展引领激活农业农村整体性发展、以其关键群体的引领性发展重塑农村公共性以及以其高质量发展能力强化小农利益联结的系统性能力。为此,中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自内而外、联结上下”的整合型道路为引领,构建中坚农民发展联合体,发挥中坚农民的发展与稳定功能以及塑造中坚农民利益整合联结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宜霞   刘明辉  
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现有研究主要是对省域会计信息质量的规范理论分析或对其影响因素平均或增量效应的探讨,很少涉及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形成路径或机制。本文基于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对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进行必要条件分析和充分条件分析,探索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多因素组态作用的复杂因果关系,识别多因素综合作用实现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形成是多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实现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不存在唯一最优模型,有两个不同的条件组态可以实现相同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对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因果效应不具有一致性,与不同因素组合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不同影响;省域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是非对称的,省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出现与否不是唯一最优模型解释变量(条件)线性增加或减少的结果,而是不同条件组态(或模型)各自影响的结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缪仁亮   潘锡泉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凭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优势,为社会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助力缩小社会差距和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共同富裕。浙江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创新实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形成了系列经验。借鉴浙江经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需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明确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为共同富裕保驾护航;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向共同富裕输送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促共同富裕提质增效;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均等,助共同富裕大步向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宜霞   刘明辉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会计信息对高质量发展的平均影响或增量效应,并涉及部分规范的理论分析,文章采用NCA和QCA方法分析了高质量会计信息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探讨了高质量会计信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高质量会计信息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条件;除了高市场化水平、高创新水平、高人口素质和高开放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充分条件组态外,高市场化水平、高创新水平、高政府治理水平和高质量会计信息是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充分条件组态,这也是许多不具备人口素质优势和开放优势的省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洪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GDP增长7.5%左右的目标,与去年持平,但就业目标为新增1000万人以上,不仅比去年目标高出100万人,也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后一直保持的900万人目标。那么,今年就业目标制定的原因何在,就业背后的经济有何变化,如何才能更好完成就业目标?一、就业目标的提高可行且必要首先是我国已经连续8年实现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2013年在经济仅增长7.7%的情况下,实现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既说明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军  
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保险业发展有效降低实体经济整体运行风险、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等七个方面,阐释保险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认为我国应从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以保险业变革稳定经济增长两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之明   罗浩峰   陈泳江  
论文通过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对农户创业选择进行推演分析,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型农户创业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通过提升农户经营能力、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等路径支持农户创业;在农户创业水平层面,数字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户创业收入、扩大农户创业规模。最后提出了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户创业数字金融服务、政策引导数字金融向脱贫地区倾斜、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道红  黄本蓉  
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新出台的有关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文件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方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本文重点介绍了2015年南京市鼓楼区的就业创业工作概况,从就业岗位开发,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提升、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统筹推进困难群体就业以及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