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2)
- 2023(7847)
- 2022(6438)
- 2021(6058)
- 2020(4961)
- 2019(11468)
- 2018(11053)
- 2017(22634)
- 2016(11643)
- 2015(12602)
- 2014(12432)
- 2013(12532)
- 2012(11574)
- 2011(10313)
- 2010(10873)
- 2009(10559)
- 2008(9423)
- 2007(8683)
- 2006(7948)
- 2005(7245)
- 学科
- 济(54974)
- 经济(54936)
- 农(44940)
- 业(43687)
- 农业(30116)
- 管理(26997)
- 融(25679)
- 金融(25679)
- 银(23697)
- 银行(23685)
- 行(22914)
- 企(22849)
- 企业(22849)
- 中国(20811)
- 方法(19459)
- 数学(18067)
- 数学方法(17994)
- 业经(16461)
- 制(15619)
- 财(15182)
- 地方(15178)
- 中国金融(11103)
- 体(10879)
- 农业经济(10217)
- 务(9573)
- 财务(9560)
- 财务管理(9540)
- 发(9305)
- 企业财务(9208)
- 贸(9194)
- 机构
- 学院(163499)
- 大学(157415)
- 济(79166)
- 经济(77852)
- 管理(63603)
- 研究(55089)
- 理学(54805)
- 理学院(54359)
- 管理学(53683)
- 管理学院(53422)
- 中国(52087)
- 农(47011)
- 农业(35555)
- 财(35502)
- 京(31021)
- 科学(30133)
- 业大(29188)
- 中心(28654)
- 财经(27941)
- 所(27391)
- 经(25492)
- 经济学(25163)
- 江(24869)
- 研究所(24489)
- 经济学院(22998)
- 银(21669)
- 农业大学(21366)
- 经济管理(21231)
- 银行(20937)
- 财经大学(20366)
- 基金
- 项目(106758)
- 科学(85145)
- 研究(81748)
- 基金(79310)
- 家(67893)
- 国家(67217)
- 科学基金(58245)
- 社会(55224)
- 社会科(52192)
- 社会科学(52181)
- 省(42625)
- 基金项目(42203)
- 自然(34537)
- 教育(34400)
- 编号(34212)
- 自然科(33657)
- 自然科学(33654)
- 划(33429)
- 自然科学基金(33107)
- 资助(31476)
- 农(28362)
- 成果(26928)
- 发(25375)
- 部(24449)
- 国家社会(23775)
- 重点(23750)
- 创(22477)
- 性(21867)
- 制(21691)
- 课题(21642)
- 期刊
- 济(90515)
- 经济(90515)
- 农(52456)
- 研究(48793)
- 融(36395)
- 金融(36395)
- 农业(34708)
- 中国(33573)
- 财(26413)
- 学报(23474)
- 科学(22895)
- 业经(20603)
- 大学(19372)
- 学学(18960)
- 管理(18261)
- 业(15463)
- 农村(14330)
- 村(14330)
- 财经(13906)
- 农业经济(13444)
- 问题(13351)
- 经济研究(12964)
- 技术(12066)
- 经(11944)
- 世界(10794)
- 经济问题(10029)
- 版(9267)
- 农村经济(8853)
- 技术经济(8630)
- 教育(8614)
共检索到254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凯 温思美
文章首先引入农村邮政储蓄存款,修正了农村储蓄存款总量,并运用农村住户调查的农户现金收支资料,改进了农户手持现金总量的测算方法;其次,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农户金融资产的总量、结构与增长速度,并做了省际间及地区间的对比研究,还初步分析了地区差异水平与成因;再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测算了影响农户金融资产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程度;最后,提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调整农村金融产品品种、优化农村金融发展外部环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金融资产 金融发展 结构变迁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长秋
金融资产按大类可分为银行金融资产和非银行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及其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以便进一步改善金融资产结构 ,提高金融对经济的贡献度
关键词:
金融资产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华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影响预期投资收益率并进而影响投资需求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 ,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必须扩大消费需求 ,并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张带动投资需求的扩大。扩大消费需求 ,主要应着力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宏观经济政策应以扩大就业为首要目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剑庆 王少锟
本文借助消费函数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了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将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归纳为实际收入效应、预期收入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信心效应、托宾q效应、替代效应等六种效应。除替代效应是负的财富效应外,其它效应均为正的财富效应,而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差异性既是上述各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影响金融资产变动的因素存在差异的结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赵鹏 周雅玲
笔者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及幸福效应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统计特征和收入是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的影响为正,但与股票的关系不显著;另一方面对于储蓄持有比重的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持有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与股票的持有比重也显著为负。进一步机制作用检验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能够与风险偏好和创业行为产生交互作用,以此影响农户家庭金融资产参与概率和持有比重。其学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治国 李成友 李红
笔者根据2005年~2013年全国15个省区1500个样本农户的跟踪调研数据,基于面板部分可观测BiproBit模型和引入哑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出农户的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信贷配给的农户占53.1%,其中受到完全配给的农户占41.3%,受到部分配给的农户占11.8%;完全信贷配给对家庭金融资产具有显著影响,它使农户家庭手持现金增加1521元,使农户家庭手持现金与储蓄的比值上升了5.61%。基于以上实证结论,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正规金融组织、非正规金融组织及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有机协同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立产权担保...
关键词:
信贷配给 家庭金融资产 农户 面板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詹晶 王旭英 叶静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数据,构建Fractional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使用移动支付对金融资产多样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通过增强农户对金融知识的关注和认知程度、提升农户的风险偏好、提高收入水平和缩小数字鸿沟,显著促进了农户金融资产多样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的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会影响移动支付对农户金融资产多样化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农户金融资产多样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移动支付平台建设,促进支付方式数字化转型,培养农户移动支付使用习惯,并防控金融资产多样化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移动支付 数字鸿沟 多样化指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永平
金融资产是一个现代经济范畴,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研究日本金融资产的增长与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金融资产的性质 人类具体劳动的结晶首先总是体现为现实的物质财富或人们所享受的具体服务。但是,现实的物质财富在作为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并不是其唯一的表现形式。就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阳 祝娜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农户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财富分层与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内在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财富阶层的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存在显著差异。与穷人相比,富人更有可能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数量也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贫富差距可以通过投资风险态度和金融信息关注度的渠道影响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结论在使用不同标准定义贫富差距后仍然稳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蕾 蔡雪雄 古洋洋
基于CFPS 2016微观调查数据,将OLS和收入分位数法相结合,分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增收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和两类资金是否区分使用对农户收入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农户无法根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特性有区别地进行投资,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始终大于非正规金融,同时使用两种来源资金的增收合力并未达到最大,但随着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大,资金间抑制效应会减小。为此,在乡村振兴阶段,应积极引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合理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资金。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户收入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乔漳
农户融资是社会融资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农村金融改革、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联系机制。首先,从动态博弈视角分析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策略选择,揭示农村金融改革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索罗模型分析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首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广西田东县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分别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户融资可得性、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改革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农户信用信息体系,从而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而农户融资便利性提升有助于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农户的资本投入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葛永波 陈虹宇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就业的不断深化,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关注金融市场,寻求财富积累的新途径。本文运用2019年山东省1140户农户调查数据,基于金融排斥视角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角度探究金融排斥在该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排斥在供需两端作用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户风险金融市场的参与广度(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与深度(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劳动力转移主要通过缓解需求端金融排斥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供给端金融排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就业时长能够强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正向影响;户主转移就业距离越远,农户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越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雨晴 何广文
通过建立及推导跨期投资决策模型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进一步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户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而且当农户金融素养或智能化素养更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更为强烈。研究结论有助于解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和农村金融市场"有限参与"的重要现实作用,从宏观上说明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必要性,从微观上启示提高农户家庭金融素养和智能化素养有助于优化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