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22)
- 2023(21019)
- 2022(18096)
- 2021(16726)
- 2020(14353)
- 2019(32748)
- 2018(32489)
- 2017(62282)
- 2016(34468)
- 2015(38804)
- 2014(38929)
- 2013(38448)
- 2012(35801)
- 2011(32431)
- 2010(32503)
- 2009(30040)
- 2008(29780)
- 2007(26925)
- 2006(23561)
- 2005(20556)
- 学科
- 济(137087)
- 经济(136931)
- 业(99088)
- 管理(97077)
- 企(76685)
- 企业(76685)
- 方法(63360)
- 数学(55191)
- 数学方法(54430)
- 农(51800)
- 财(35200)
- 中国(34609)
- 农业(34244)
- 学(33241)
- 业经(32694)
- 地方(27795)
- 制(26342)
- 贸(25452)
- 贸易(25444)
- 易(24718)
- 技术(23983)
- 理论(22457)
- 务(22331)
- 财务(22241)
- 财务管理(22192)
- 银(21211)
- 银行(21111)
- 环境(21095)
- 企业财务(21050)
- 和(20459)
- 机构
- 学院(501699)
- 大学(501242)
- 济(193571)
- 管理(190641)
- 经济(189252)
- 研究(170305)
- 理学(165726)
- 理学院(163783)
- 管理学(160429)
- 管理学院(159540)
- 中国(125579)
- 科学(112883)
- 农(107231)
- 京(106350)
- 所(89395)
- 财(86850)
- 业大(86630)
- 农业(84053)
- 研究所(82135)
- 中心(78828)
- 江(75600)
- 财经(70325)
- 范(66150)
- 北京(66071)
- 师范(65333)
- 经(64018)
- 院(60666)
- 州(60572)
- 经济学(57835)
- 省(55865)
- 基金
- 项目(346396)
- 科学(269089)
- 基金(249214)
- 研究(242859)
- 家(221829)
- 国家(219969)
- 科学基金(185701)
- 社会(150641)
- 社会科(142403)
- 社会科学(142359)
- 省(137953)
- 基金项目(132340)
- 自然(124794)
- 自然科(121862)
- 自然科学(121817)
- 自然科学基金(119643)
- 划(116129)
- 教育(112145)
- 资助(103410)
- 编号(97944)
- 成果(79121)
- 重点(78546)
- 部(75272)
- 发(73766)
- 创(71362)
- 课题(68270)
- 科研(67371)
- 创新(66789)
- 计划(66462)
- 大学(63239)
- 期刊
- 济(210169)
- 经济(210169)
- 研究(137652)
- 农(101714)
- 学报(94570)
- 中国(93700)
- 科学(82122)
- 大学(69811)
- 农业(68825)
- 学学(66384)
- 财(66099)
- 管理(65139)
- 教育(51892)
- 技术(43246)
- 融(43133)
- 金融(43133)
- 业经(38579)
- 业(34501)
- 财经(33811)
- 经济研究(32008)
- 经(28943)
- 问题(28841)
- 版(28082)
- 业大(26076)
- 科技(25752)
- 技术经济(24477)
- 图书(24404)
- 统计(22969)
- 资源(22561)
- 理论(22426)
共检索到723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丽 吕杰
20世纪90年代,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旱作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农户的选择行为对其推广和应用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通过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是否接受过保护性技术的相关培训、秸秆是否主要还田,以及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预期收入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抑制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程度的提高。(3)农户间的频繁交流、网络学习和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采用程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作业机械的便利性以及作业效果仅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正向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补贴 农户行为 山西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补贴 农户行为 山西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光乔 张宗毅
本文基于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份调研样本的基础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项技术农户采纳情况分别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农户采纳这两项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两项技术的采纳倾向都受到政府的强制或补贴措施、粮食商品化程度、户主身体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此外,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还受到秸秆是否有经济用途、农户劳均土地块数两个因素的负向影响;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纳还受到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农户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评价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运用Agent建模方法,设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通过农户选择人工秸秆焚烧还田作业(传统耕作技术)与自购农机或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研究政府补贴、管制(惩罚)、农技推广(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影响。发现以影响耕作成本的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补贴和惩罚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但提高补贴比惩罚对诱导主动积极型农户采纳效果更为明显;三种政策相比,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措施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最佳效果;从政策影响农户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方式而言,提高政策刺激强度会促使农户倾向选择购买服务来实施保护性耕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洪彬 吴梦瑶 马贤磊 刘新华 高嘉鞠 吴岩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揭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促进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区农户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在农户是否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较多农户已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在采纳程度上差异明显;(2)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条件即务农人数、耕地资源、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而农户的从众心理、信息获取渠道、政策满意度能够在物质与精神"双重"补偿,使其获得"安全感",克服风险规避心理,从而促使技术采纳行为;(3)与第一阶段不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程度受"个人力"影响效应减弱,而受到"地域力"和"文化力"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政府应从制定最优技术组合、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政策扶持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和推广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翔宇 刘二阳 王淇韬
[目的]探究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推动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利用东北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农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愿和行为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型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用意愿向采用行为的转化,约束型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户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结论]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降低感知风险、优化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等方面,引导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盖豪 颜廷武 何可 张俊飚
基于冀、皖、鄂3省5个市(县)22个村的668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社会嵌入理论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的嵌入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农户认知和社会资本网络3个维度9个变量的"嵌入因素"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政策宣传、项目扶持,农户生态、社会、经济价值认知,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互惠规范和农户参与网络正向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此,政府应提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构建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社会嵌入环境,以有效促进农户积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社会嵌入 农户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长存 吴敬学
为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辽宁省573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3类"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2)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呈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水稻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比对照组玉米种植户分别高13.7%、6.8%、-22.4%。3)参加培训、农技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淇韬 郭翔宇 刘二阳
为破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困局,本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是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权衡的结果,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感知利益和风险由多个维度构成,各维度感知利益和风险对总体感知利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社会利益;感知技术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情境风险;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与技术采用意愿和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系,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感知风险对二者的影响,但感知风险对感知行为的影响>感知利益对其的影响。鉴于此,从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利益感知和降低风险感知的角度提出建议,引导东北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会 应丽艳 刘钟钦
消费是农民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是农村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既要依托农户消费的带动,又要以满足广大农户消费需求为目的。本文采用辽宁省农调队对全省1890户样本农户的调查资料和2006年以普兰店、庄河和营口老边为代表的辽南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在对分析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农户合理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农户 消费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长存 汪必旺 吴敬学
针对以农户需求为中心的技术采纳的关注,对解决"两型农业"技术转化与扩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辽宁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研究了涵盖农业生产不同环节的6类"两型农业"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家庭特征、经营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的农户会基于技术特征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采用行为。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细碎化、户主外出务工、家庭劳动力转移、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参加培训、农地细碎化程度、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用影响显著;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杰 马丽 韩晓燕
通过对阜新地区农户和典型试验区的调查,从作业费用、物质费用、总投入产出及节省用工四个方面分析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机械费用和用工费用,通过大型机械的精耕播种减少了种子和化肥的投入费用,但由于2008年农户才开始大面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因此化肥费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减少,相反略有增加。而通过减少生产环节和大型机械的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省工效果极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
关键词:
阜新 保护性耕作 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