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3)
- 2023(15908)
- 2022(13408)
- 2021(12369)
- 2020(10638)
- 2019(24154)
- 2018(23874)
- 2017(45583)
- 2016(24964)
- 2015(27884)
- 2014(27895)
- 2013(27313)
- 2012(25274)
- 2011(22668)
- 2010(22422)
- 2009(20662)
- 2008(20307)
- 2007(18349)
- 2006(15872)
- 2005(13549)
- 学科
- 济(103146)
- 经济(103046)
- 业(75770)
- 管理(68377)
- 企(53672)
- 企业(53672)
- 农(49019)
- 方法(47606)
- 数学(42765)
- 数学方法(42244)
- 农业(32349)
- 业经(25293)
- 财(24928)
- 中国(24248)
- 地方(22475)
- 学(21898)
- 贸(20258)
- 贸易(20251)
- 技术(19885)
- 易(19738)
- 制(18603)
- 环境(15566)
- 务(15401)
- 财务(15354)
- 财务管理(15315)
- 企业财务(14531)
- 银(14314)
- 银行(14237)
- 理论(13633)
- 发(13541)
- 机构
- 学院(359221)
- 大学(353671)
- 济(143792)
- 经济(140887)
- 管理(137983)
- 理学(120616)
- 研究(119985)
- 理学院(119294)
- 管理学(117028)
- 管理学院(116381)
- 中国(89170)
- 农(87565)
- 科学(80245)
- 京(72836)
- 农业(68601)
- 业大(66923)
- 所(62727)
- 财(60655)
- 中心(57956)
- 研究所(57803)
- 江(54463)
- 财经(49510)
- 经(45138)
- 范(44898)
- 师范(44257)
- 北京(44037)
- 农业大学(43506)
- 经济学(43075)
- 州(42735)
- 省(42547)
- 基金
- 项目(254394)
- 科学(198386)
- 基金(183739)
- 研究(176398)
- 家(164428)
- 国家(163045)
- 科学基金(138104)
- 社会(111458)
- 社会科(105451)
- 社会科学(105417)
- 省(103783)
- 基金项目(98513)
- 自然(92969)
- 自然科(90798)
- 自然科学(90769)
- 自然科学基金(89135)
- 划(85989)
- 教育(80179)
- 资助(74290)
- 编号(70315)
- 重点(57745)
- 发(55539)
- 部(54894)
- 成果(54181)
- 创(53514)
- 计划(50247)
- 创新(50185)
- 科研(50012)
- 课题(48150)
- 业(46287)
- 期刊
- 济(153257)
- 经济(153257)
- 研究(91099)
- 农(85883)
- 学报(68116)
- 中国(66035)
- 科学(59409)
- 农业(58099)
- 大学(50239)
- 学学(48357)
- 财(46050)
- 管理(44543)
- 技术(32063)
- 业经(31531)
- 融(30867)
- 金融(30867)
- 教育(30084)
- 业(29285)
- 财经(23233)
- 经济研究(22610)
- 问题(21951)
- 版(20764)
- 经(19883)
- 业大(19446)
- 科技(19180)
- 技术经济(18717)
- 资源(17357)
- 统计(17332)
- 农业大学(16618)
- 策(16294)
共检索到509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博文 罗小锋 秦军
本文从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入手,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农户采用新品种技术、农药使用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的农户基于技术自身特征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采用行为,具体表现为同一变量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各不相同:"对技术作用认知"、"参加技术培训"、"信息可获得性"对三种技术采用都有显著影响;"专业技能"、"社会公职"、"外出务工比例"、"农户年收入"对三种技术采用均没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借款难易"、"参加合作组织"、"户主年龄"对部分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对其他技术采用则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长存 汪必旺 吴敬学
针对以农户需求为中心的技术采纳的关注,对解决"两型农业"技术转化与扩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辽宁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研究了涵盖农业生产不同环节的6类"两型农业"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家庭特征、经营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的农户会基于技术特征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采用行为。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细碎化、户主外出务工、家庭劳动力转移、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参加培训、农地细碎化程度、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技术获取途径、农技推广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用影响显著;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满明俊 周民良 李同昇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包括动因研究与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本文依据对陕甘宁诸多村庄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并从农户技术采用前的考虑因素和技术采用后的担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决策的因素,探讨了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属性的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同技术具有的收益水平、技术风险以及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是导致农户技术采用决策差异的主要原因,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行为与影响因素具有线性关系或者"正U型"、"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政策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而加以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属性 采用率 行为 陕甘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品 王楼楼 王鹏 陆建飞
【目的】探讨农户对不同稻作方式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稻作方式的发展及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直播稻、机插稻和手栽稻的行为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稻作方式的省工特性对农户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均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机插稻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的生产性投入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与农户采用机插稻呈正相关;农户兼业性与其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呈正相关。【结论】稻作方式的劳动投入量是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的兼业性促进了其对轻简稻作方式的采用;生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浩 刘芳
以广东省油茶种植业为例,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对不同属性技术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农户对不同属性技术的需求状况不同,与劳动节约型技术相比,农户更偏好即时见效的高产型技术。第二,影响农户对不同属性技术需求的因素各不相同,在良种及栽培技术需求方面,决策者的决策模式和是否参加了油茶技术培训对其有正向影响,决策者的月平均收入和农技信息渠道对其有负向影响;在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方面,决策者的健康状况和决策模式对其有正向影响,决策者的月平均收入和种植目标对其有负向影响;在施肥技术需求方面,决策者的健康状况、决策模式和种植目标对其有正向影响,决策者的性别、月平均收入和油茶种植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小锋
农户科技作用认知是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因素。本文应用9省131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对生产中科技作用的认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农户对农业生产中科技作用的认知还不强;第二,农户科技作用认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是否有专业技能、家中是否有干部、耕种面积、是否参加过培训、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奇 陈海丹 王会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密云水库库区和山东省沿南四湖地区250位农户的问卷调研,利用二元Log it模型研究农户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和农户所处位置与大城市的距离对农户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受教育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耕地面积、非农收入占比、风险承受能力、环境意识变量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丽 吕杰
20世纪90年代,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旱作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农户的选择行为对其推广和应用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通过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是否接受过保护性技术的相关培训、秸秆是否主要还田,以及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预期收入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璋勇 杨贺
本文运用我国西部地区11省(市、区)1664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建立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比较研究了农户特征及农户社会资本对其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供需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正规金融机构、还是非正规金融机构都倾向于向具有良好社会资本的农户提供信贷;但社会资本的不同层次对农户信贷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正规金融机构倾向于向拥有良好政治关系资本和金融关系资本的农户提供信贷,非正规金融组织则更看重农户的人际关系资本;收入高且人际关系资本优越的农户在融资时倾向于正规信贷;而年龄高、具有一定政治关系资本的农户更倾向于非正规信贷。据此,本文提出在现有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下,通过农户社会资本积累提升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才是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并提出了增加农户社会资本积累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抑制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程度的提高。(3)农户间的频繁交流、网络学习和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采用程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作业机械的便利性以及作业效果仅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正向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比 刘俊杰 徐雪高 张振
农业科技进步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本文以全国11省1022个农户微观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农户加入合作社和与龙头企业合作的角度,利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组织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无论是加入专业合作社还是与龙头企业合作,都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正向推动作用。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比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技术扩散作用更大。但从对农户新技术投入的角度看农民组织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此外,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公共技术推广体系对技术扩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效果明显小于农户组织化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小锋 秦军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需求者和采用者。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被农户接受、消化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业技术的传播、采用及其应用效果最终取决于农民是否采用技术及如何采用技术。本文从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入手,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农产品加工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发加大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教育、加强技术作用的宣传工作对提高农户农产品加工技术采用的积极性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美云 李继志
农户采用"品种—灌溉—pH"(VIP)技术体系是确保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利用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VIP技术采用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VIP技术应用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有65.9%的农户采用了镉低积累水稻品种,26.4%的农户采用了全生育期灌溉措施,71.5%的农户对耕地的pH值进行了调整,仍有部分农户未使用VIP技术。技术培训和政策持续性对农户采用"V"技术有显著影响;技术难易程度、技术预期收益、是否符合种植习惯、耕地面积和家庭务农人口数量均对农户采用"I"技术有显著影响;技术培训、耕地面积、参与技术实施、技术难易程度、技术预期收益、是否符合种植习惯和政策持续性对农户采用"P"技术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优化VIP技术体系、加大VIP技术培训与宣传力度、维持相关政策相对稳定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黄智俊
本文从影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分析入手,运用二项Logit模型,探讨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扩大经营规模、培育用水者协会等民间组织、实行定额用水并给予农户剩余水权的处分权、提高节水灌溉财政投入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加大财政扶持,都能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河南省的实证调查
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辽宁省玉米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感知及其对适应措施采用的影响——基于全国9省农户大规模调查的实证分析
农户橡胶树新品种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云南和海南植胶区调查
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因素分析——基于9省的微观数据
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
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9个县(区、市)苹果种植户的调查
种稻大户对农业新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1077户农户的调查
黑龙港区农户采用农艺节水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