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0)
2023(12376)
2022(10398)
2021(9845)
2020(8212)
2019(18889)
2018(18545)
2017(36238)
2016(19880)
2015(22287)
2014(22327)
2013(22263)
2012(20889)
2011(18865)
2010(18986)
2009(17573)
2008(17568)
2007(16233)
2006(14225)
2005(12678)
作者
(58118)
(49592)
(48485)
(46615)
(30926)
(23824)
(22209)
(19321)
(18516)
(17517)
(16859)
(16589)
(15584)
(15423)
(15271)
(15229)
(15060)
(14236)
(14149)
(14056)
(12270)
(12116)
(11979)
(11256)
(11162)
(11107)
(11013)
(10828)
(10041)
(9924)
学科
(82575)
经济(82495)
(57495)
(48874)
管理(47971)
(35329)
企业(35329)
方法(33378)
农业(32434)
数学(29581)
数学方法(29277)
中国(21504)
业经(21364)
地方(20101)
(19655)
(18000)
(17460)
(15030)
贸易(15025)
(14595)
(13243)
银行(13217)
(12972)
(12553)
环境(12050)
(11992)
金融(11988)
(11585)
技术(11486)
农业经济(11283)
机构
学院(283082)
大学(278243)
(113548)
经济(110900)
管理(105314)
研究(97792)
理学(90420)
理学院(89368)
管理学(87779)
管理学院(87262)
中国(76235)
(70166)
科学(62733)
(59608)
农业(53931)
(51238)
业大(50968)
(50914)
中心(47224)
研究所(46261)
(45233)
财经(40030)
(38828)
师范(38467)
北京(37111)
(36310)
(35553)
(34746)
(34182)
经济学(33787)
基金
项目(189398)
科学(147365)
研究(139353)
基金(134896)
(118813)
国家(117760)
科学基金(98757)
社会(86576)
社会科(81459)
社会科学(81429)
(76417)
基金项目(72437)
自然(63254)
(63247)
教育(62425)
自然科(61646)
自然科学(61628)
自然科学基金(60516)
编号(58895)
资助(53561)
成果(47364)
(42754)
重点(42740)
(41423)
课题(39932)
(38859)
(37843)
(36388)
科研(36328)
创新(36287)
期刊
(132200)
经济(132200)
研究(79723)
(71372)
中国(59640)
学报(49207)
农业(47908)
科学(44520)
(39746)
大学(37231)
学学(35323)
管理(31381)
(29702)
金融(29702)
教育(29049)
业经(28310)
(23750)
技术(23469)
问题(19411)
财经(18901)
经济研究(18416)
(16951)
(16192)
资源(15453)
农村(15324)
(15324)
农业经济(14726)
世界(13771)
技术经济(13673)
业大(13605)
共检索到425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  李桦  
基于吴起农户调查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和结构方程分别对退耕农户复耕的可能性进行甄别,并分析了农户退耕还林持续性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不同复耕意愿农户非农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农户非农化程度与退耕还林可持性之间显著相关,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农户复耕可能性越低;且以补助作为激励手段作用依然存在,但影响不如非农化程度对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影响大。因此,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一方面应为农户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消除农户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障碍;另一方面应实行有差别的补助标准,提高大规模退耕且主要从事农地经营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郭亚军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吴起县退耕农户的种植业生产、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畜牧业饲养和生活消费支出等经济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种植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选择单产高、经济优势明显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对单位面积耕地的农用物资和劳动力投入加大了;在畜牧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规模饲养羊,饲养生猪和鸡则主要满足自己消费;在农业收入增加的前提下,退耕农户的消费支出由以食品支出为主向食品教育、医疗支出并重的方向转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文  姚顺波  李桦  刘广全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仍不足。为了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已取得的绩效,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充分合理利用投入的农用物资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志勤  姚顺波  
探讨了退耕还林给陕西省吴起县粮食产量、农村生活、能源、农民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能量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惩戒毁林复耕宣传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薛占海  
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在全面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吴起县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缺乏,农民收入不高,基础设施差,有些乡风民俗带有消极落后倾向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不良风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相应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金娜  姚顺波  
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196个农户退耕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总体效率变化不大;农户生产的纯规模效率比退耕前下降了许多,退耕前大部分农户的规模效率在0.9~1.0之间,而退耕后则集中在0.3~0.4之间;退耕后纯技术效率却明显的提高了,由退耕前的0.40提高到了退耕后的0.51。投影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农户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的增值空间远远大于退耕之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精耕细作、政府在林业方面提供的技术培训以及圈养畜牧业发展的缘故。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宗飞  姚顺波  
运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供给的角度测算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西吴起县农户户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之前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为2.57 hm2,退耕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为3.62 hm2,上升了1.05 hm2;由耕地、林地、草地组成的户均生态承载力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由退耕还林前的27.01∶1.01∶1变为退耕还林后的4.82∶13.93∶1,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吴起生态经济的容纳能力有所增加,生态供给结构趋于优化。对耕地、林地、草地因子进行生态承载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因子是影响退耕还林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子。最后,对进一步提升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忠  吴付英  吴宗凯  雷明军  刘广亮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吴起县1619户农户的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是,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也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艳红  康慕谊  
为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保护的机会成本应包括人们因参与生态保护不得不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投入和潜在损失。根据机会成本法,以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吴起县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如果退耕后以舍饲养羊为主导产业,吴起县退耕还林补贴低标准为729元/亩,高标准为1014元/亩,标准定为900元/亩较为合适。提出建议在以后的生态补偿项目中补偿金在补偿期限内逐年递减发放,在起始阶段发放较高的补贴数额。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顺波  张晓蕾  
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渔业等几方面对退耕还林前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然后借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别计算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前后的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指数,得出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综合指数有所提高(由0.8270提高到0.8596),但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特别是退耕还林前后劳动力合理化指数都偏低(分别仅为0.7426和0.7762),说明吴起县劳动力结构调整力度还有待加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亚军  姚顺波  
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思路,运用索洛增长方程式,对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吴起县农业生产各要素收入弹性的影响,结论是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政策有效的改善了各生产要素的收入弹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伟  朱清科  赖亚飞  
该文选取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典型地区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区,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直接市场法评估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价值。其中,涵养水源价值9140.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96378.8万元、净化环境价值427.1万元、固碳制氧价值100689.9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272.23万元。通过引入市场逼近系数和支付意愿系数,确定在目前具有市场操作性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际生态补偿价值为563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118.8万元、保育土壤价值2360.6万元、净化环境价值6.4万元、固碳制氧价值2114.5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32.7万元。同时,根据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特点和受益对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葛文光  李录堂  李焱超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吴旗、志丹两县实施退耕还林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取得的成就,指出从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苗木选择、造林技术、后期管理、补助粮款、林权证发放以及后续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从制定规划、宣传政策、建立管护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基本农田制、改变领导作风等方面,提出了退耕还林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莉丽  陈益娥  李晓华  
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在土壤质量和抗蚀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张治伟等,2009)。土壤退化首先表现出团粒结构的破坏与消失(王晓娟等,2012),在黄土高原常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作为土壤抗蚀性指标。Barthès等(2002)认为在模拟降雨条件下,30 min后径流深度和土壤流失量与表层土壤稳定大团聚体(>0.2 mm)含量负相关(P<0.01);在径流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