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2)
2023(14373)
2022(12083)
2021(11460)
2020(9868)
2019(22947)
2018(22935)
2017(44639)
2016(24120)
2015(27376)
2014(27342)
2013(26906)
2012(24609)
2011(21979)
2010(22072)
2009(20361)
2008(19986)
2007(18141)
2006(15719)
2005(13713)
作者
(68814)
(58191)
(57506)
(54879)
(36512)
(27934)
(26251)
(22846)
(21782)
(20604)
(19688)
(19576)
(18117)
(18024)
(17821)
(17802)
(17563)
(16893)
(16663)
(16589)
(14263)
(14176)
(14109)
(13406)
(13109)
(13078)
(12785)
(12735)
(11775)
(11606)
学科
(103770)
经济(103670)
(71797)
管理(64733)
(49787)
企业(49787)
(49412)
方法(49183)
数学(44468)
数学方法(43758)
农业(32731)
(27226)
业经(25118)
中国(24806)
地方(21930)
(19238)
(18346)
(18284)
贸易(18275)
(17788)
(15070)
财务(15010)
财务管理(14970)
(14832)
银行(14805)
技术(14711)
理论(14526)
企业财务(14139)
(14042)
环境(14010)
机构
学院(341119)
大学(335758)
(141146)
经济(138268)
管理(135944)
理学(118409)
理学院(117213)
管理学(114891)
管理学院(114274)
研究(108272)
中国(84556)
(72571)
(69312)
科学(68181)
(62377)
业大(56583)
农业(55912)
(54394)
中心(53973)
(52167)
财经(49811)
研究所(49496)
(45407)
(43014)
经济学(42770)
师范(42597)
北京(42458)
(40667)
经济学院(38946)
经济管理(38532)
基金
项目(234191)
科学(184881)
基金(170506)
研究(169902)
(148286)
国家(147028)
科学基金(127359)
社会(108014)
社会科(102226)
社会科学(102198)
(94323)
基金项目(90341)
自然(83099)
自然科(81211)
自然科学(81191)
自然科学基金(79716)
教育(78104)
(77164)
编号(70574)
资助(70248)
成果(55448)
重点(52052)
(51680)
(50421)
(48636)
课题(46868)
科研(45503)
创新(45418)
国家社会(44707)
教育部(44055)
期刊
(152120)
经济(152120)
研究(91173)
(72505)
中国(64847)
学报(53199)
科学(49203)
农业(49047)
(48119)
管理(44826)
大学(41124)
学学(39016)
(32399)
金融(32399)
技术(31682)
教育(31408)
业经(31237)
(24542)
财经(23406)
经济研究(22688)
问题(21382)
(20045)
统计(19798)
(17887)
(17669)
技术经济(17577)
资源(16323)
图书(16250)
决策(16190)
理论(15946)
共检索到493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郭亚军  刘广全  
本文依据陕西省吴起县农户面板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退耕规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表明:无论是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初还是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之时,退耕农户的收入都在提高;退耕还林工程补贴政策对中低收入层次农户收入具有长期的提升作用,对高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影响具有阶段性;耕地面积、农业劳动时间对中低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在减弱,甚至对高收入层次农户的收入有负向影响;农林牧业投入、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非农劳动时间对所有农户的收入在退耕还林工程两个时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对中低收入层次农户继续进行退耕还林补贴,继而增强低收入农户农地经营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小燕  刘震  蓝菁  于金娜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8年陕西省吴起县193个退耕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进行了排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剔除随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退耕户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其中农户的平均纯技术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农户的平均规模效率有所下降。由此说明,退耕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之所以较低是因其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低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的无效率,而随机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提高退耕户的农业生产效率,需要从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上着手,优化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格局,推广科学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忠  吴付英  吴宗凯  雷明军  刘广亮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吴起县1619户农户的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是,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也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宗飞  姚顺波  
运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供给的角度测算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西吴起县农户户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之前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为2.57 hm2,退耕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为3.62 hm2,上升了1.05 hm2;由耕地、林地、草地组成的户均生态承载力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由退耕还林前的27.01∶1.01∶1变为退耕还林后的4.82∶13.93∶1,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吴起生态经济的容纳能力有所增加,生态供给结构趋于优化。对耕地、林地、草地因子进行生态承载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因子是影响退耕还林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子。最后,对进一步提升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金娜  姚顺波  
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196个农户退耕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总体效率变化不大;农户生产的纯规模效率比退耕前下降了许多,退耕前大部分农户的规模效率在0.9~1.0之间,而退耕后则集中在0.3~0.4之间;退耕后纯技术效率却明显的提高了,由退耕前的0.40提高到了退耕后的0.51。投影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农户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的增值空间远远大于退耕之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精耕细作、政府在林业方面提供的技术培训以及圈养畜牧业发展的缘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文  姚顺波  李桦  刘广全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仍不足。为了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已取得的绩效,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充分合理利用投入的农用物资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  李桦  
基于吴起农户调查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和结构方程分别对退耕农户复耕的可能性进行甄别,并分析了农户退耕还林持续性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不同复耕意愿农户非农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农户非农化程度与退耕还林可持性之间显著相关,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农户复耕可能性越低;且以补助作为激励手段作用依然存在,但影响不如非农化程度对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影响大。因此,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一方面应为农户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消除农户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障碍;另一方面应实行有差别的补助标准,提高大规模退耕且主要从事农地经营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郭亚军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吴起县退耕农户的种植业生产、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畜牧业饲养和生活消费支出等经济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种植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选择单产高、经济优势明显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对单位面积耕地的农用物资和劳动力投入加大了;在畜牧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规模饲养羊,饲养生猪和鸡则主要满足自己消费;在农业收入增加的前提下,退耕农户的消费支出由以食品支出为主向食品教育、医疗支出并重的方向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艳红  康慕谊  
为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保护的机会成本应包括人们因参与生态保护不得不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投入和潜在损失。根据机会成本法,以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吴起县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如果退耕后以舍饲养羊为主导产业,吴起县退耕还林补贴低标准为729元/亩,高标准为1014元/亩,标准定为900元/亩较为合适。提出建议在以后的生态补偿项目中补偿金在补偿期限内逐年递减发放,在起始阶段发放较高的补贴数额。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兵  侯军岐  韩锁昌  
以陕西省米脂、安塞和麟游3个县的20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退耕意愿受到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交通状况、是否有村干部亲戚、农户收入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郭亚军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不同退耕规模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规模退耕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效率改善,大规模退耕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家庭成员农牧业劳动总时间、退耕规模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都具有正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天军  蔡起华  
本文利用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基地县210户农户的微观数据,基于贝叶斯随机前沿估计方法,探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表明:样本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呈偏态分布,其均值为74.72%,而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中,经营规模的扩大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农就业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关键技术的采用均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但这三者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有较大不同。主要生产投入要素对产量增加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投入>肥料投入>劳动投入>农药投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储诚炜  景琴玲  
文章基于农业职业教育与农户收入增加的影响关系,依据2009年陕西省养殖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考察基本变量对农户参与养殖的行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状况是决定养殖户获得养殖收益的关键因素,个体特征对于农户收益的影响有限。在接受教育程度、有过接受培训经历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农户,其养殖收益比较高。尤其是获得过职业技术培训,取得一定技能的养殖农户,在收益提高方面成效明显。年龄偏大的农户,其获得收入的渠道与数量稳定性相对较好,年龄与其收入水平之间呈现出一种持续上升的关系。健康状况指标与农户收入指标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对应关系,这可能与参与调查的农户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有关。基于此...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志刚  黎洁  王静  
生计资本之间同时存在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短期内较难变动资本数量的情况下,优先扶持具有协同效应的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是改善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陕西778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采用多元回归计算生计资本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然后结合图论剔除替代效应指标筛选具有协同效应的关键资本,最后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生计资本结构优化前后的收入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资本与其它生计资本在促进农户收入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其中与社会资本总替代效应较为明显(-0.051),较高的机会成本使得自然资本从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速度;(2)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只有协同效应(1.047),与其它三类资本同时存在差别较小的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表明物质资本在资本结构优化中处于关键地位;(3)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只有协同效应(1.182),并且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三者之间协同关系较强,替代关系较弱,表明这三类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农户可持续的收入流量产生的重要资本;(4)综合而言,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增加资本间的协同性关系,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水平的改善(0.11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清  朱凯宁  靳乐山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项目到期之际,分析农户现有新一轮退耕规模的收入效应对下一步中国退耕还林政策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赣南、鄂北地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退耕还经济林、生态林规模对农户收入效应表现出差异:还经济林规模与农户收入增速之间存在线性正向关系,并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还生态林规模与农户收入增速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户均退耕规模拐点为9.70亩,在各收入群体中均存在倒U型关系,且表现出益贫性。不同的政策参与强度下还林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同。当前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大规模扩张方面存在实践层面的挑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向经营多元化、功能多样化和综合效益方向转变。对于农户而言,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生产力、家庭资源禀赋后选择合适的退耕规模和林种才能更好发挥政策的增收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