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0)
2023(7856)
2022(6265)
2021(5774)
2020(4564)
2019(10037)
2018(9858)
2017(19208)
2016(9974)
2015(10954)
2014(10847)
2013(10939)
2012(10343)
2011(9874)
2010(10325)
2009(9742)
2008(9256)
2007(8535)
2006(8177)
2005(7459)
作者
(29563)
(25909)
(25193)
(23893)
(15714)
(12176)
(11086)
(9899)
(9603)
(9077)
(8822)
(8221)
(8098)
(7889)
(7723)
(7613)
(7264)
(7091)
(6973)
(6935)
(6404)
(6248)
(6187)
(6048)
(5910)
(5776)
(5358)
(5270)
(5191)
(4927)
学科
(70686)
经济(70636)
(45150)
(31492)
农业(30213)
管理(22984)
地方(19542)
业经(16863)
方法(16799)
数学(15177)
数学方法(15124)
中国(14250)
环境(12160)
(11966)
地方经济(11939)
(11776)
(10832)
企业(10832)
农业经济(10323)
(10311)
发展(9168)
(9156)
(9063)
农村(9054)
资源(9018)
土地(8930)
(8586)
及其(8520)
经济学(8309)
(8254)
机构
学院(157170)
大学(150871)
(80638)
经济(79357)
管理(59476)
研究(59018)
理学(51168)
理学院(50686)
管理学(50057)
管理学院(49801)
(46465)
中国(46338)
农业(34908)
科学(33785)
(30459)
(30086)
(29775)
业大(28964)
中心(27385)
研究所(26897)
经济学(24720)
(24383)
财经(23868)
经济学院(21967)
(21588)
农业大学(21507)
经济管理(20791)
科学院(20472)
(20176)
师范(20083)
基金
项目(101568)
科学(80822)
研究(78025)
基金(74304)
(64148)
国家(63509)
科学基金(54142)
社会(53813)
社会科(50519)
社会科学(50508)
(40218)
基金项目(39436)
编号(32480)
(31871)
教育(31736)
自然(30831)
自然科(29932)
自然科学(29928)
自然科学基金(29370)
资助(28251)
(27854)
(25308)
成果(25136)
国家社会(23320)
(22656)
重点(22428)
发展(21435)
(21148)
课题(20772)
(20383)
期刊
(105432)
经济(105432)
(52136)
研究(47642)
农业(35237)
中国(32474)
科学(22828)
学报(22464)
业经(21769)
(19782)
大学(18160)
(17898)
金融(17898)
学学(17793)
管理(17374)
(15949)
经济研究(14733)
问题(14693)
农村(13836)
(13836)
农业经济(13823)
技术(12598)
财经(12209)
世界(12153)
经济问题(11125)
(10658)
资源(10152)
技术经济(9771)
农村经济(9168)
(9130)
共检索到246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朝辉  
以西北S区为例,应用Order probit模型厘清农户参与退耕的行为逻辑。结果表明:获取国家退耕补助、退耕地林业经营收入与非农就业收入等经济理性变量以及维持农田生产安全等生态理性变量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的显著要素;经济理性是农户参与退耕的本能逻辑,生态理性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农户的退耕参与意愿且更符合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逻辑假定;应基于生态经济理性的农户行为逻辑,合理调整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激励政策,从而提升激励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柳杨  赵敏娟  徐涛  
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不仅是为了短期的经济收益,而且是追求综合收益最大化的行为。经济理性是影响保护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但农户内在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同样关键,特别是在种植业收益持续较低时,就更需要研究生态理性能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耕地保护行为。本文建立了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逻辑框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包含"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的逻辑框架通过了整体适配性检验;生态理性因子,包括认知、态度和个性,是影响保护行为的主动因;其次为种植规模,对保护行为有正向影响;经济理性因子,包括绝对收益、比较收益和边际收益,对保护行为的影响最小。因而,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多地从农户生态理性形成的机理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决策机理。研究方法:利用二项式Logisitic回归法,应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农户是否有退耕还林资源,以便有资格参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是否能获得收益,即是否值得参与;农户是否有能力承担退耕还林后的风险,是否可以放心地参与。研究结论: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越来越理性,持续保障农户收益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燕  董耀  
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采用2012年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政府强制推动的背景下,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及政策执行力度是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导因素,退耕还林净效用、家庭禀赋的作用弱化。其中:①政府强制参与将导致农户抵制;被征求过意见、了解补偿政策、知道退耕还林目的和按时收到补偿款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强。②土地机会成本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几乎没有影响,但土地机会成本上升、造林营林成本高,削弱了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同时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③林木及林地产权收益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补偿、林业收益、结构调整收益的影响未能得到证实。④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芳  冯开文  
该文基于农牧交错带存在的经济生态问题及农牧结合的特征,在政府对"退耕还草"的农户给予补贴的最短期限即将届满的情况下,应用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如果因国家减少退耕补贴,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基于自己的利益与生存需求是否愿意继续退耕的迫切问题。结果表明当国家降低补贴标准,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不愿意在原退耕的基础上再退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兵  侯军岐  韩锁昌  
以陕西省米脂、安塞和麟游3个县的20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退耕意愿受到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交通状况、是否有村干部亲戚、农户收入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厚涛  姜志德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陕西省安塞和米脂县6个乡镇21个村为分析样本,探讨退耕农户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生态建设意愿的影响以及生态建设意愿对生态建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退耕农户的生态建设意愿和行为,其中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建设意愿对退耕农户生态建设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娜  李桦  孙熠  
基于安塞县272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和Logistic-ISM模型实证分析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维护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65.44%的农户表现出维护意愿与维护行为的不一致。从Logistic回归结果看,农户对退耕政策的满意度、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对退耕还林的收入预期等6个因素对农户维护退耕成果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具有显著影响。从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来看,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未来收入预期属于表层直接因素;退耕林木的成活率、农户对退耕政策的满意度属于中层间接因素;政府验收落实、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后续公共服务是深层次的根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利用陕南地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前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陕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非农就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快于种植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也较退耕前有了明显的增长,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而言,退耕还林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和谐共生关系已基本形成。最后提出长期有效推进陕南地区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儒  姜志德  谢晨  
本文采用调研获取的17省1757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后退耕时代下,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较低。户主的性别、年龄、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数量显著影响农户的复耕意愿;退耕区农户家庭类型呈现多元化,农户的异质性会削弱农户的复耕意愿;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显著影响农户的复耕意愿,其中对政策了解透彻、参与工程建设、对工程满意度高的农户复耕意愿较低。同时,退耕区农户具有较强的退耕意愿,退耕积极性越高的农户发生复耕的概率越大;退耕农户预期本村复耕发生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上,复耕预期比例低的农户,其复耕意愿也低。此外,退耕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琛  杜温鑫  王立群  
[目的]考察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退耕地利用意愿的影响以及主观福利的中介效应,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动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河北省473户参与首轮退耕的农户数据,构建类别变量中介模型,实证检验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退耕地利用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主观福利是否在退耕补贴到期影响农户退耕地利用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结果](1)退耕补贴到期会增强农户对退耕地的复耕、换树种和流转意愿,降低农户的管护意愿;(2)退耕补贴到期会造成农户主观福利的下降;(3)主观福利在退耕补贴到期与农户退耕地管护、复耕和换树种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结论]政府应及时出台退耕还林后续相关政策,提升农户主观福利水平,并加强退耕地流转机制建设,从而保障退耕还林成果的可持续性,实现退耕还林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旭  朱灵伟  胡石元  
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四川省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为优化实施政策提供参考。以参与意愿为因变量,以工程项目政策、农户自身条件和区位影响等3类因子指标为自变量,构建了造林营林和林下种养两类项目农户参与意愿的Logistic模型,并设计了主成分回归的求解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为抽样区,调查获得了246个农户的意愿问卷,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回归系数符合参与意愿的影响逻辑判断;影响农户参与造林营林项目意愿的因子有户主年龄B1和产品产生周期长短A7综合的主成分因子H11、启动资金保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旭  朱灵伟  胡石元  
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四川省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为优化实施政策提供参考。以参与意愿为因变量,以工程项目政策、农户自身条件和区位影响等3类因子指标为自变量,构建了造林营林和林下种养两类项目农户参与意愿的Logistic模型,并设计了主成分回归的求解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为抽样区,调查获得了246个农户的意愿问卷,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回归系数符合参与意愿的影响逻辑判断;影响农户参与造林营林项目意愿的因子有户主年龄B1和产品产生周期长短A7综合的主成分因子H11、启动资金保障A4,反映了农户对该类项目回报周期过长、初期资金不足等问题的担忧;影响农户参与林下种养项目意愿的因子为家庭劳力规模B3、项目区的区位C2,反映出该类项目受家庭劳动力不足、因地区远而产品经济难实现的制约影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的政策建议。将先验分析和回归分析有机结合的主成分Logistic建模克服了纯数理统计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区具有地域代表性,可为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芳  冯开文  
本文以处于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坝上四县为代表,通过农户实地调查,应用定性描述和二元选择模型(Logit模型)定量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继续退耕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农户基于生存与农牧业发展的资源需求继续扩大退耕的可能性很小;影响农户退耕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是否有男孩、户主是否有特殊技能、耕地资源数量、种植业收入、打工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洁  楚宗岭  靳乐山  
生态补偿是激励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评估其受偿意愿对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云南省2个县23个村组204份退耕还林调研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农户在不同分位点受偿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退耕受偿意愿为2353.4元/亩,补偿期限5年,约为现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1.5倍。农户的资源稟赋特征及主观认知是影响受偿意愿最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差异性。在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性,年龄大的农户更倾向于现金补偿,而年轻农户更倾向于政策补偿和技术培训。因此,在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以及政策宣传的同时,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根据农户资源稟赋的不同,实现补偿标准的差别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