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4)
2023(15249)
2022(13234)
2021(12306)
2020(10321)
2019(23556)
2018(23451)
2017(45458)
2016(24703)
2015(27723)
2014(27676)
2013(27462)
2012(25046)
2011(22645)
2010(22735)
2009(21042)
2008(20452)
2007(18146)
2006(16118)
2005(14166)
作者
(71577)
(60225)
(59267)
(56331)
(37823)
(28787)
(26667)
(23561)
(22812)
(21071)
(20391)
(20316)
(18928)
(18788)
(18387)
(18061)
(17950)
(17551)
(17139)
(16898)
(14869)
(14796)
(14397)
(13675)
(13486)
(13346)
(13280)
(13248)
(12114)
(11832)
学科
(97475)
经济(97330)
(76555)
管理(71842)
(55057)
企业(55057)
(49125)
方法(40623)
数学(34944)
数学方法(34576)
农业(32654)
业经(26512)
(26166)
中国(24911)
(24237)
(21031)
地方(19586)
(16592)
(16559)
贸易(16550)
(16127)
技术(15771)
(15748)
环境(15707)
财务(15680)
财务管理(15643)
(15571)
银行(15525)
理论(15222)
企业财务(14838)
机构
学院(351745)
大学(351272)
管理(140629)
(140261)
经济(137111)
理学(122107)
理学院(120791)
管理学(118878)
管理学院(118250)
研究(117793)
中国(88667)
(74693)
(74313)
科学(73372)
(64349)
(59181)
业大(58993)
农业(57215)
中心(54395)
研究所(53748)
(52392)
财经(51120)
(46574)
北京(46521)
(46162)
师范(45780)
(42150)
(41728)
经济学(40866)
经济管理(38175)
基金
项目(243506)
科学(191955)
研究(180115)
基金(177030)
(154232)
国家(152906)
科学基金(131280)
社会(113565)
社会科(107262)
社会科学(107237)
(95308)
基金项目(94814)
自然(84959)
自然科(82905)
自然科学(82888)
自然科学基金(81385)
教育(81229)
(79683)
编号(74872)
资助(71104)
成果(60193)
(54271)
重点(54213)
(52115)
(50734)
课题(50326)
(47980)
创新(47330)
国家社会(46561)
科研(46214)
期刊
(159539)
经济(159539)
研究(102014)
(74137)
中国(71909)
学报(57172)
科学(53237)
农业(50366)
(47984)
管理(47798)
大学(43885)
学学(41464)
教育(37549)
(32003)
金融(32003)
业经(30588)
技术(28631)
财经(24301)
(24224)
经济研究(22264)
问题(21705)
(20664)
(18422)
科技(17352)
图书(17291)
理论(16966)
资源(16663)
技术经济(16298)
现代(16180)
业大(15888)
共检索到51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辛玥  殷冠羿  娄毅  刘爽  李广昊  
[目的] 基于农户视角,将家庭生计及耕地规模纳入农户观察,探析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及驱动机制的内生性差异,为针对性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产要素能值分析法(Emergy Analysis)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测算和对比,结合ArcGIS标准差椭圆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系统探究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的差异性。[结果](1)农户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化肥、机械和劳动力3方面,耕地面积较小的兼业户(占农户总量的64%)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的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较低;(2)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在空间上形成积累性差异,其中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西南-东北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点状分散,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分布的东-西方向性显著、高值区呈带状集聚,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成“倒U型”趋势分布;(3)纯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更易受自身属性驱动(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和破碎度等),而兼业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对当地经济(GDP)、地区农业发展(农业产值、区域复种指数)等区域型外部因子更为敏感。[结论] 农户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其驱动机制具有一定隐含差异,农户耕地利用模式的优化需“因户制宜”合理引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对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破解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238个耕地地块的土壤采样数据和对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对耕地土壤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都不同。其中近郊区的农户"以兼业为主,以农为辅",其行为突出表现为劳动力投入的"非农化"趋势,对耕地的粗放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耕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下降11.496、44.078和15.469 mg/kg;研究区域中部农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顾湘  周勇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目的】耕地资源的非农化过度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如何在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安全与城镇化的发展。【方法】首先采用2001—2008年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进行研究,为了对比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进而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对比分析三大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变量的基础上,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文章依托县域范围内的农户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利用资料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通城县近20多年来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耕地利用复种指数有所降低;以货币额表示的集约度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推力和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的结果,而并非农民内生的动力的结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关伟  汤姿  
北方沿海省市(本文指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近10年的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中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算出因子总得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变化与人文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农业收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该区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梦森   陆晓俊   刘洛   谢元贵   廖小锋   张洪亮  
【目的】细化耕地利用类型,探究耕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为国家优化耕地资源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耕地利用状态,将广东省耕地利用分为水田、旱地和撂荒地3种类型,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标准椭圆差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时间、空间、结构3个角度研究广东省长时序耕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探讨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其背后驱动机制,明晰不同耕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①广东省近30年耕地利用类型在时空变化和内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水田、旱地、撂荒地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特点,主要集中在耕地分布广泛但经济欠发达的粤西雷州半岛丘陵台、粤西南丘陵以及粤中南丘陵等部分地区。耕地重心呈现 “U字型”的移动轨迹,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②旱地转水田和旱地转撂荒地是最显著的变化特征,这些变化普遍聚集在耕地分布广泛但经济欠发达的广东省西南丘陵和雷州半岛丘陵台地区。③广东省耕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是基于自然环境,受社会、经济、农业发展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农业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第一产业劳动力是3种耕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生产总值、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等经济和农业因素对水田、旱地、撂荒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是逐年上升的。【结论】广东省水田、旱地和撂荒地在时空分布、地类转换及驱动机制形成不同的演变格局,应基于耕地利用类型分异格局展开耕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重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美球  肖鹤亮  龙颖  吴萍  
通过对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及驱动力研究,对于调动农户耕地流转具有积极的意义。该文在对农户耕地流转的意愿及驱动力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趋势:融入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之中,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与驱动力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实证研究将是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与驱动力的主流研究方法,时间序列的跟踪调研会应得到重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浩  张锋  
根据两个时期农户资料的比较,对近1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户的耕地利用及效率变化进行了分析。农户耕地利用方面主要分析了户均耕地面积、耕地的细碎化、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及集约度等的变化;效率方面主要分析了农户的耕地生产率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80年前相比,目前我国农户户均耕地面积仅为当时的30%左右,但土地生产率却提高了2~4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以上。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国的农业发展应该进一步重视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重视能够保证生物化学技术得以实施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的建设。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在一些生物化学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徐艳  齐伟  
根据曲周县历年耕地数量变化统计数据和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以及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曲周县耕地面积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上升→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1949~1957年为耕地增加期,全县年平均递增率达到0.43%;1958~1961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均递减1.55%;1962~1974年为耕地缓慢减少期,年均递减0.47%;1975~1985年为耕地数量快速增加期,年均递增0.63%;1986~1999年为耕地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耕地年均递减0.026%。人口变化、自然因素变化、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共同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徐艳  齐伟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集约化农区的典型样区 ,利用统计资料和典型调查数据 ,对该县 1 973年到2 0 0 0年耕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县域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分析表明 ,曲周县耕地面积年均递减率为 0 0 2 6% ,但高产田面积、水浇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分别增加了 4 91倍、2 1 5倍和 7 2 6倍 ;耕地内部种植结构表现为小麦播种面积稳定 ,玉米和棉花面积变化起伏大 ,蔬菜面积不断上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建设占用 ,耕地质量提高主要是中低产田改造的结果 ,粮食产量提高的直接驱动因子是科学技术进步 ,间接驱动因素是农用土地政策的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史洋洋  吕晓  郭贯成  巩晨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趋势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GIS、地学图谱分析、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1990—2000年耕地利用转型最为活跃;2000—2015年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间阶段性特征显著。(2)山东省土地利用形态格局依然存在冲突,耕地利用转型处于从持续快速减少向缓慢减少的过渡阶段。(3)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和土地管理因素共同驱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因素对不同时间阶段耕地利用转型驱动机制也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子及区域差异规律,对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规划管控,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练款  吴次芳  
本文引入制度可信度概念,从农户认知视角对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制度可信度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理论模型,并利用湖南省茶陵县24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农户的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主要受到其政府执行认知、制度预期和制度功能认知的影响。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预期和制度可信度认知;农户的制度预期负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并在政府执行认知与制度可信度认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户的制度功能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研究结果还表明,目前主要存在洪涝灾害应急机制缺失、配套资金缺失、规模经营农户退出经营、治理措施不到位和农户对补偿不满意等矛盾,降低了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