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6)
- 2023(15025)
- 2022(12552)
- 2021(11793)
- 2020(9826)
- 2019(22722)
- 2018(22694)
- 2017(44082)
- 2016(23937)
- 2015(27013)
- 2014(26824)
- 2013(26465)
- 2012(24270)
- 2011(21797)
- 2010(22254)
- 2009(20977)
- 2008(20551)
- 2007(18828)
- 2006(16357)
- 2005(14500)
- 学科
- 济(102253)
- 经济(102151)
- 业(68023)
- 管理(62515)
- 农(51470)
- 企(46458)
- 企业(46458)
- 方法(44734)
- 数学(39848)
- 数学方法(39184)
- 农业(34262)
- 中国(26989)
- 业经(25879)
- 财(24372)
- 地方(22048)
- 学(19710)
- 制(19178)
- 贸(17962)
- 贸易(17954)
- 易(17397)
- 理论(15466)
- 银(14994)
- 银行(14960)
- 发(14884)
- 行(14250)
- 环境(14086)
- 和(13937)
- 融(13853)
- 金融(13850)
- 策(13650)
- 机构
- 学院(338397)
- 大学(331861)
- 济(137477)
- 经济(134490)
- 管理(129091)
- 研究(111413)
- 理学(111157)
- 理学院(110000)
- 管理学(107745)
- 管理学院(107148)
- 中国(86304)
- 农(73937)
- 京(69555)
- 科学(69371)
- 财(61808)
- 农业(56969)
- 所(56834)
- 业大(56222)
- 中心(53574)
- 江(52945)
- 研究所(51274)
- 财经(48481)
- 经(43946)
- 范(43913)
- 师范(43507)
- 北京(43172)
- 州(41841)
- 经济学(41343)
- 院(39593)
- 经济学院(37447)
- 基金
- 项目(224041)
- 科学(175019)
- 研究(165673)
- 基金(159809)
- 家(139224)
- 国家(138023)
- 科学基金(117750)
- 社会(103924)
- 社会科(98028)
- 社会科学(97998)
- 省(90269)
- 基金项目(83901)
- 教育(76602)
- 自然(75063)
- 划(74279)
- 自然科(73320)
- 自然科学(73301)
- 自然科学基金(71947)
- 编号(70219)
- 资助(65745)
- 成果(56724)
- 重点(50463)
- 发(49293)
- 部(49104)
- 课题(48023)
- 创(46305)
- 创新(43189)
- 科研(42983)
- 国家社会(42513)
- 大学(41657)
共检索到504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芸逸 王秀兰 丁翔宇 梅昀
本文以湖北省的五个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农户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下各项目在挂钩实施前后效益的隶属度。结果显示,政府主导模式下,综合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一般,社会效益增长最大,生态效益有所下降;市场主导模式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较大,但有较大波动和风险。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市场主导模式下,要建立完善一套规范系统,加强政府在宏观上对项目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控制和约束;政府主导模式下,要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芸逸 王秀兰 丁翔宇 梅昀
本文以湖北省的五个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农户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下各项目在挂钩实施前后效益的隶属度。结果显示,政府主导模式下,综合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一般,社会效益增长最大,生态效益有所下降;市场主导模式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较大,但有较大波动和风险。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市场主导模式下,要建立完善一套规范系统,加强政府在宏观上对项目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控制和约束;政府主导模式下,要引入市场机制,弥补政府主导模式中的资金缺乏问题,并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从项目区的视角,应使政府与市场结合,取长补短,平稳推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蒋敏 李芹芳 刘涛
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综合分析法,从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资金筹措、土地整治三方面,设计了生态移民模式、"空心村"整治模式、城镇化模式和村镇体系化模式4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并深入研究各模式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模式符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因此,可在拓展农村发展空间、缓解城市发展对土地用地需求的同时保护耕地和完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产业布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君 朱玉碧 郑财贵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各种运作模式特点、利弊分析比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建设用地运作方式。挂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建设用地 挂钩 运作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顾汉龙 冯淑怡 曲福田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重庆市指标周转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共性及差异,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为全国其他试点区域进行模式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两种"挂钩"模式的设计机理相同,但具体运作形式和实施效果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两种模式是在重庆市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背景下出现的,并均围绕着"挂钩"指标的产生、使用和农民补偿三个环节进行模式设计。在指标周转模式中,政府主导整个模式的运作,是一种趋于层级制的治理结构,而在地票交易模式中,市场则起主导作用,是一种趋于市场制的治理结构。指标周转模式中,"挂钩"指标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崔亮 苏超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是指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所获得的收益。现阶段,这部分收益大都专项用于整治村庄的搬迁农民建设新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拆旧区复垦等,是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重要的资金来源。然而实践中,增减挂钩收益的界定、返还还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展与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作为一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权宜之策,正向绩效与负面问题同在。该文在分析增减挂钩制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深入探讨增减挂钩实施的正向绩效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增减挂钩作为一项国土管理创新制度,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正向绩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违背农民意愿、耕地质量难保障、利益分配不公平、实际操作缺乏监督等。在此基础上,认为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存在问题,正视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国斌 蔡为民 吴云青 赵元强
挂钩工作是一个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方法。在系统梳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理论对于挂钩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从决定挂钩政策实施必要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影响因素,指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是开展挂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挂钩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关系到挂钩工作的健康、可持续推进,可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挂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世全 李汉敏
2004年以来,国家在土地管理方面相继提出并试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以下简称两个挂钩),这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破解"两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区分清楚两者关系,对实施两个挂钩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国斌 蔡为民 李震 王月东 刘虹吾
研究目的:从住宅市场供求均衡的角度对挂钩规模进行判断,分析挂钩所产生的潜在风险,提出合理安排挂钩项目及进程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住宅市场分析模型和挂钩风险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到2015年,加入挂钩产生的住宅增量后,天津市住宅市场的非均衡度为-1.77,导致挂钩资金平衡难度加大,引发政府潜在债务,延缓挂钩工作进程等风险。研究结论:对于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挂钩模式,要认真研究挂钩新增商品住宅开发的市场需求,分析住宅市场影响下的挂钩风险,合理安排挂钩项目以及进程,实现挂钩项目及住宅市场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旺君 吕昌河
该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剖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土地制度下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城乡用地安排的一项机制创新,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的流转,使其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政策存在城乡之间、村集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和耕地质量、农民生计持续性等问题,但是在完备的保障措施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问题 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绍静 安菁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推出以来受到地方政府的盛情欢迎,在该政策的幌子下,许多地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拆村运动,增减挂钩影响到农村的终结。针对增减挂钩政策异化的现象,文章对该政策的本体形态进行了反思。增减挂钩政策本身是发展主义范式下思维方式的体现,缺少对权利和自由的敬畏,忽视政策造成的社会影响。事实上,城乡建设用地需要慎重挂钩,是否施行该政策需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注重城乡统筹等。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公共政策分析 反思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小平 黄蕾 谷晓坤 孙滋英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是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如何科学规划挂钩项目区布局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引入级差区域指数,建立挂钩供需能力评价指标,并以山东省东明县挂钩规划为实证,探讨了挂钩规划的方法。结果表明:①挂钩供给区域和需求区域的级差区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位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环境"3大因素,具体指标的选择因挂钩供、需区域的任务不同而存在差异;②东明县建设用地需求存在828 hm2的缺口,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达6 346.41 hm2,说明东明县实现数量上的挂钩是可行的;③东明县挂钩供、需求区域级差地租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需求区域的高级差地租区分布在东明县北部...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规划 级差区域指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鲍家伟 陈霄
当前,实现土地利用从增量供给向存量挖潜转变是必然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存量挖潜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从土地、农民心理和资金的三个平衡来审视增减挂钩的利与弊,认为其还将在"严格规范"之中,朝着去弊得利的方向行进。要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就应当:强化增减挂钩的平衡控制;重视增减挂钩的土地权属保护;增减挂钩应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平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元胜 崔长彬 唐浩
实践表明,大多数撤村并居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而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推行的土地治理运动。这种撤村并居不符合大多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没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侵害了农村的土地发展权利益,是土地驱动型的扭曲的城市化。应当将经济发展视为推进撤村并居的内在驱动力,清晰的权利界定与完善的法律规定是规范撤村并居的主要保障。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撤村并居 城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