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1)
- 2023(11395)
- 2022(9731)
- 2021(8959)
- 2020(7428)
- 2019(17164)
- 2018(16651)
- 2017(32286)
- 2016(17561)
- 2015(19634)
- 2014(19766)
- 2013(19740)
- 2012(18408)
- 2011(16741)
- 2010(16855)
- 2009(15704)
- 2008(15813)
- 2007(14391)
- 2006(12646)
- 2005(11052)
- 学科
- 济(79563)
- 经济(79495)
- 业(52304)
- 农(50313)
- 管理(43145)
- 农业(33404)
- 方法(30927)
- 企(30571)
- 企业(30571)
- 数学(27576)
- 数学方法(27325)
- 业经(21484)
- 地方(20479)
- 中国(19247)
- 财(16935)
- 学(15381)
- 制(15085)
- 贸(13548)
- 贸易(13544)
- 易(13141)
- 发(12865)
- 农业经济(12514)
- 环境(11179)
- 银(10946)
- 银行(10912)
- 行(10426)
- 发展(10322)
- 融(10313)
- 金融(10311)
- 展(10306)
- 机构
- 学院(258505)
- 大学(253219)
- 济(106190)
- 经济(103859)
- 管理(97218)
- 研究(89482)
- 理学(84447)
- 理学院(83438)
- 管理学(82050)
- 管理学院(81569)
- 中国(67812)
- 农(67358)
- 科学(57197)
- 京(52633)
- 农业(52061)
- 业大(46904)
- 所(46433)
- 财(45125)
- 中心(42986)
- 研究所(42383)
- 江(39827)
- 财经(36192)
- 范(34717)
- 师范(34385)
- 经(32906)
- 农业大学(32266)
- 北京(32224)
- 经济学(31894)
- 州(31556)
- 院(31208)
- 基金
- 项目(175932)
- 科学(137787)
- 研究(128598)
- 基金(126354)
- 家(111380)
- 国家(110361)
- 科学基金(93113)
- 社会(81950)
- 社会科(77130)
- 社会科学(77104)
- 省(70779)
- 基金项目(68046)
- 划(59124)
- 自然(59078)
- 自然科(57641)
- 自然科学(57623)
- 教育(56732)
- 自然科学基金(56551)
- 编号(53976)
- 资助(49296)
- 成果(42835)
- 发(40500)
- 重点(39815)
- 部(38673)
- 农(37580)
- 创(36452)
- 课题(36083)
- 创新(34093)
- 国家社会(34010)
- 科研(33689)
- 期刊
- 济(121790)
- 经济(121790)
- 农(70789)
- 研究(70180)
- 中国(49947)
- 农业(47939)
- 学报(44725)
- 科学(40777)
- 财(33429)
- 大学(33318)
- 学学(31929)
- 管理(27980)
- 业经(27068)
- 融(24475)
- 金融(24475)
- 业(23021)
- 教育(22751)
- 技术(20283)
- 问题(17992)
- 经济研究(16884)
- 财经(16859)
- 版(15972)
- 农业经济(15119)
- 农村(15018)
- 村(15018)
- 经(14522)
- 资源(13719)
- 世界(13028)
- 技术经济(12850)
- 经济问题(12723)
共检索到375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瑞峰
以新疆昌吉榆树沟镇和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为例,分析了调查区村庄体系特征和存在问题,基于224农户调查数据,对两镇居民房屋主要生活配套设施、村庄主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幸福感和未来发展期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下居民满意度、幸福感和未来发展期望的评价存在差异;区域环境条件与农户满意度、幸福感和未来发展期望存在密切联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茗 张安录
基于对广东省267户农户的调研,利用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普遍较低,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和区位差异性。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征地区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受访者年龄、征地前地块数量、征地前土地质量、征地程序满意度、征地补偿方式、征地补偿价格的显著影响。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受到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征地前建筑质量、征地程序满意度、征地补偿方式、征地补偿价格的显著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洪波
农业规模化进程中,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入研究新型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在农业保险需求方面的异同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保监会2014年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对各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随着规模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更为强烈,而其多样化、高保障的保险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本文就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菁 白雪 袁心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养老环境和需求品质发生了改变,为了迎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养老文化,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应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实情的参与式养老社区模式。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热潮,利用乡村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划和设计,为农村参与式养老社区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银利军 银浩然
环境宜居型农村社区的基本体现包括:居住环境安全舒适、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目前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住宅设计不合理服务设施不完善、环境绿化有误区等问题,为构建环境宜居型家园,要重点做好:从设计模式、楼层高度、户型设计、建筑质量等方面优化住宅设计;加强各项公共设施建设,灵活确定多种设施规划布局;合理选择绿植品种,结合实际进行景观布置。
关键词:
环境宜居 农村社区 规划设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伍艳 余兼胜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各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供给相对充分、金融需求旺盛,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供给不足、金融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农村企业、农户金融需求和农户融资方式表现出区域特征,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村发展需求,以正规金融融资为主,而欠发达地区体现为农民生活需求,主要借助于民间借贷。为此,不同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相应的金融体系,并采取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永忠 王小宁 郝渊晓
农业信息服务在我国农村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建立农户信息接受态度的研究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感知的信息质量、有用性、易用性、服务成本和使用能力等在不同地区间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使用能力和易用性在不同地区有着显著差异,其他因素差别不大。
关键词:
信息接收行为 研究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梅倩倩 武新乾 田萍
利用1996-2010年27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农村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系数固定效应半参数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计算显示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相比线性面板数据模型显著的减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排列顺序依次为教育文化娱乐-食品-其他杂项-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居住-衣着-医疗保健;中部为其他杂项-家庭设备-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食品-居住;西部地区为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其他杂项-食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王南
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比较和总结截止目前为止国内主要的规划期刊上发表的乡村规划研究论文的数量和其研究的对象、方法、议题内容和主体。研究发现乡村规划虽然在过去十年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是在研究对象、方法和主体上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需要加强部分省份和区域乡村规划研究能力的短版,并通过政策引导、合作研究等方式鼓励规划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与高校、规划院合作,深入分析乡村规划中的管理、实施、监督检查问题,实现由物质规划向综合公共政策过程的转型。
关键词:
乡村规划 内容分析 社区情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爱清
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农用地生产率"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重要指标上。目前学术界尚未从区域差异性角度对中国农用地生产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这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提升全国农用地生产率的战略措施。文章基于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7年中国农用地生产率的省级差异性以及基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分的各个土地利用区域的农用地生产率空间差异性格局进行总体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非常突出,西部地区农用地占了全国的65.78%,但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及全国的30%,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显著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最大为江苏省,达11.07万元/公顷;最小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其农用地生产率不及江苏省的1%。从农用地生产率与土地综合生产率的对比(即"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来看,总体上亦呈现出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农用地生产率差距最大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均达91%以上,最小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农用地生产率差距仅为1.04%。建议农用地生产率较低、农用地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地切实强化农业土地资源的特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升农用地生产率,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用地 生产率 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研究目的:比较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管制给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带来的可能福利损失及其差异性。研究方法:期望效用理论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对农民土地发展权及福利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规划管制给东、中部地区农户带来的福利损失分别为42521元/hm2·a和20309元/hm2·a,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户的福利损失是中部地区的2.09倍。东部地区户均耕地远远小于中部,且东部地区的增量建设用地极为有限,所以东部的土地价值大于中部。(2)中部地区发生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建坟、改园、取土、挖塘、闲置等禁止性行为的概率为0.39,而东部地区发生这些禁止性行为的概率仅为0.1,说明在耕地保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本文依据对河南省3村34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现住宅更新情况、住宅迁移类型、建宅原因、居住满意度、未来居住意愿五个方面对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的居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相应的居住特征既表现出一定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户现有住宅更新情况与所在村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符;原地重建是多数农户进行住宅改造的主要方式,新建住宅由村内向村外迁移是农户主要的居住迁移方式;家庭内部因素是促成农户建宅行为的主要原因;未来具有居住迁移意愿的农户多倾向于在本村内迁移。同时,农户对未来住宅投资的热情较高,但多数农户在现住宅投资中超前和预支消费现象突出;此外...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农户 居住 特征 实证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葛颜祥 郑云辰
基于希克斯需求理论,以大汶河流域实地走访调研的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双边界二分选择式条件价值评估法估计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运用双边界T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及边际效应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流域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分别为1511.18元/年·户和961.71元/年·户,所需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取值区间分别为1511.18元/年·户至1675.36元/年·户和961.71元/年·户至1113.10元/年·户;(2)两类主体功能区中愿意接受生态补偿的农户对于受偿方式的选择差异不大;(3)性别对禁止开发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限制开发区农户影响不显著;家庭年收入水平、禁限开发区生态治理的必要性、对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心理预期对两类主体功能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流域生态的满意度、禁限规划对收入的减损程度、水环境产权意识对两类主体功能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按照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本文构建了包含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活质量、农业投入及产出水平、农村生态环境5个评价维度24个指标的农村全面小康发展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反映农村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份的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6个不同层次的农村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其差异主要归结为5个评价维度协同耦合的差异性。分别从5个评价维度分析各类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