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6)
2023(13293)
2022(11217)
2021(10506)
2020(8433)
2019(18659)
2018(18460)
2017(35529)
2016(18887)
2015(20765)
2014(20023)
2013(19415)
2012(17416)
2011(15861)
2010(16047)
2009(15292)
2008(14581)
2007(13109)
2006(11777)
2005(10483)
作者
(50741)
(43332)
(42677)
(40604)
(26739)
(20601)
(19162)
(16469)
(16119)
(14908)
(14526)
(14386)
(13492)
(13173)
(13101)
(13087)
(12664)
(12503)
(12227)
(12171)
(10568)
(10437)
(10269)
(9977)
(9710)
(9635)
(9579)
(9364)
(8637)
(8396)
学科
(73097)
经济(72974)
(61479)
管理(54527)
(50742)
(39719)
企业(39719)
农业(33891)
方法(24460)
业经(24345)
(21053)
(20830)
数学(20751)
数学方法(20533)
中国(20334)
地方(15510)
(14595)
(13680)
银行(13666)
(13139)
(13072)
农业经济(12811)
(12574)
贸易(12564)
(12557)
(12488)
金融(12483)
(12253)
环境(11843)
(11631)
机构
学院(263244)
大学(256949)
(110084)
经济(107777)
管理(102204)
理学(88333)
理学院(87427)
研究(86514)
管理学(86021)
管理学院(85559)
中国(68968)
(59314)
(52808)
(51615)
科学(50447)
农业(44938)
业大(42660)
中心(42189)
(41843)
(40478)
财经(40050)
研究所(37445)
(36388)
(34590)
师范(34284)
经济学(33015)
北京(31915)
(31882)
(30538)
经济学院(29726)
基金
项目(178061)
科学(142797)
研究(135517)
基金(130973)
(113072)
国家(112022)
科学基金(97466)
社会(89431)
社会科(84393)
社会科学(84380)
(70059)
基金项目(69933)
教育(60869)
自然(60197)
自然科(58813)
自然科学(58803)
自然科学基金(57752)
(57596)
编号(56820)
资助(50387)
成果(45433)
(39973)
(39956)
重点(39197)
(39177)
(37844)
国家社会(37683)
课题(37414)
创新(35261)
人文(34575)
期刊
(131177)
经济(131177)
研究(75723)
(64476)
中国(56129)
农业(43583)
(39101)
学报(37383)
科学(36957)
管理(35084)
大学(30416)
学学(28925)
(28549)
金融(28549)
业经(28336)
教育(26134)
技术(21793)
(20459)
财经(19206)
经济研究(18278)
问题(17967)
(16539)
农村(15871)
(15871)
农业经济(15512)
(14912)
世界(14030)
现代(12818)
经济问题(12657)
技术经济(12146)
共检索到394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  马小苏  唐宁  李颢颖  周明茗  何焱洲  
农户行为转变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量变或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驱动力,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实质上是农户行为作用的外在表现,厘清农户行为可为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提供平台。本文在剖析农户行为转变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响应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农户行为转变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响应入手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模型,并以重庆市江津区恒和村作为实证,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不同农户行为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各异,大体为生产大户>合作社农户>传统农户;不同农户行为对系统运行响应结果的作用差异明显,生产大户行为主要影响乡村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合作社农户行为对提升生产空间系统经济效益作用明显,传统农户行为对生产空间系统环境改善的贡献作用最小。并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视角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合理引导农户技术和资本投入等建议,以实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协调与均衡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明茗  王成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典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征。论文以系统论为指导,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从学理上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内涵及要素构成进行辨析,并围绕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划分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主要由基础要素(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核心要素(多元经营主体和乡村文化)、驱动要素(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和管理要素(制度和政策)4种要素构成;依据乡村生产关系变革、经济体制变迁、城乡关系转变等规律,将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演进历程划分为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4个时期,不同时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要素构成、要素间的联系方式不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特征表现各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通过支撑与约束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及调控与反馈机制推动自身运行发展。从要素功能、结构关系、协同等视角去审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状态、诊断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或障碍因素等,将成为未来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研究的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鸣  潘勇辉  
日本是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也是乡村旅游的强国。本研究拟在对日本乡村旅游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借鉴日本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伟娟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吸引了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对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和预期目标与韩国当时有诸多不同。本文对"新村运动"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后认为,作为一场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无疑是成功的,而如果把村庄的发展作为一项事业,韩国的经验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制度缺陷。尽管如此,在运行机制的制度设计方面,我们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君锋   叶思菁   宋长青   高培超  
乡村空间商品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之一,深刻影响着乡村生产空间重构的逻辑过程。文章从乡村空间商品化视角切入,在剖析乡村生产空间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甘南高原乡村空间商品化各阶段中乡村生产空间重构的历程与特征。同时,以安果村为典型案例地,详细探讨了乡村空间要素商品化过程具体参与乡村生产空间的作用机制与典型发展模式。乡村空间商品化通过政府力、市场力及社会力为要点的三元主体力量在主动力和被动力作用下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将乡村空间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在市场化环境中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等活动,从而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进行消费的过程,强调的是在权力、资本、社会多重主体互动作用下对乡村生产空间的改造与塑造能力。甘南高原乡村经济发展形态大致经历了由农牧业混合经济以及高依附、低层次的粗放型经济到城镇化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生态型经济再到多元化经济方式并存的集约型经济的过程,生产空间演变特征呈现出由“点状分布、松散联系”空间格局到呈现出“核心集聚、外围分散”空间格局再到呈现出“多点支撑、轴线联动、多元协同”空间格局。空间商品化是安果村生产空间重构的核心驱动力,在乡村地域空间资本增值与符号消费转变的双重推动下逐渐演变为可理解、可感知、可创收的生产价值空间,在政府、企业、支部、村民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下由单一农牧产业生产为主转为多元化产业经济并存的空间商品化过程中,乡村空间资源价值重新活化,推动安果村生产空间发生剧烈重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运伟  景杰  
基于江苏苏北536份蔬菜大棚种植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农户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的个体自然特征、家庭绿色生产能力、绿色生产认知和政府政策导向对农户的绿色生产意愿有较强的影响,是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意愿的深层根源因素,农户的社会身份特征和社会责任意识对农户的影响较小。农户的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在显著性影响因子与绿色生产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最直接因素。加快构建农业绿色生产的政策体系以提高农户的获得感,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以增强绿色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注重农户内在利益需求以激发农户内生活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军  文毅  
法国作为西欧最大的农业国家,其农业保险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农业互助保险是法国农业保险的主要形式,其模式通常是民办公助,各级互助保险公司都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展经营。法国农业互助保险构建了"农业互助保险集团-地区农业互助保险公司-农业互助保险社"三级农业互助保险架构,整个制度设计具有机构合理、全面覆盖、重视立法,以及政府扶持力度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法国农业互助保险机制的分析,提出借鉴法国合理的保险架构以及完善的法制建设,开展合作性互助农业保险,最终构建完善有效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菊新  
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居民生产劳动、生活居住、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包括乡村居民居住、生活和活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人工环境,涉及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近3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乡村人居环境已经有了较大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改善。从总体上看,尤其是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后,乡村人居环境变化较大,东部发达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乡村人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龚丽钧  杨忍  杨帆  
文章构建了农村土地资本化驱动下乡村经济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了珠三角地区乡村土地资本化各阶段中乡村经济空间重构特征与传导机制,并以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村土地资本化驱动下乡村经济空间重构过程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土地资本化是产权主体通过出让、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以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过程,核心是集体土地产权的流动性与增值性。(2)珠三角地区农村土地资本化过程大致经历以集体内部经营为主转变为以出租为主,再到多元方式并存的土地资本化形式。其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分散布局向分散、破碎、低效、蔓延的乡村工业格局转变,最终逐渐走向集中的乡村多元经济空间形态。(3)农村土地资本化是黄龙村经济空间重构的核心环节也是重要驱动力。在以土地出租为主到土地出让与出租并存的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土地的资本价值重新活化,同时促进低端集聚的乡村工业空间向绿色高质量的乡村多元经济空间重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和平  申曙光  
目前,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研究这个问题应该开拓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来考虑问题,更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农民与市场的联接,而要用开放、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现代市场与农户的关系,用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经济理论来解决农户与市场联接的问题。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大胆地探索,建立一种新型、全方位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史磊  郑珊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现实中治理涉及跨区域、跨部门以及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现象的产生,是中国环境整治布局中的薄弱环节。农户参与机制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重要根源。本文从多角度对日本在提升农户环保参与度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提升农户参与度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史磊  郑珊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现实中治理涉及跨区域、跨部门以及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现象的产生,是中国环境整治布局中的薄弱环节。农户参与机制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重要根源。本文从多角度对日本在提升农户环保参与度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提升农户参与度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鲜苗  宋福忠  
该文介绍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机制,即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资源配置机制来实现资源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机制,以动力机制为"推进器",通过城乡联系和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城乡统筹的主要经验概括起来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城乡联系与互动、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华  赵义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在于挖掘乡村内生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广义对称原则"出发,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点、线、面、网的构建过程使政府、农民、返乡群体、培育机构等人类行动者和观念、环境等非人类行动者广泛连结,进而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行动者网络,并以"转译"为根本机制,通过厘定行动者、寻找必经之点、问题具体化、制定准目标、实施准行动等环节使该网络实现动态化运转,为乡村振兴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落地提供可行之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艳霞  
随着国际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学分制一直是当下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话题。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发起较早,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其中,学分转换系统在这一体系应用中业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就欧洲学分制转换的背景、运行机制与特征进行一系列的梳理,并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学分制转换应用和尝试具体路径,以此供学者们与教育同仁们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