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3)
2023(10784)
2022(9067)
2021(8455)
2020(6899)
2019(15747)
2018(15556)
2017(29304)
2016(16191)
2015(17901)
2014(17692)
2013(17368)
2012(15915)
2011(14286)
2010(14085)
2009(12682)
2008(12461)
2007(11291)
2006(10053)
2005(8653)
作者
(46510)
(39392)
(38730)
(36574)
(24295)
(19271)
(17462)
(15427)
(14900)
(13809)
(13322)
(13022)
(12513)
(12303)
(11937)
(11901)
(11661)
(11294)
(11204)
(10979)
(9875)
(9470)
(9422)
(9248)
(8950)
(8889)
(8683)
(8532)
(7956)
(7899)
学科
(61657)
经济(61576)
(49816)
(46995)
管理(40871)
农业(31237)
(28322)
企业(28322)
方法(21779)
数学(19158)
数学方法(19000)
业经(18991)
(18277)
中国(15931)
地方(15670)
(13819)
(12283)
贸易(12278)
收入(11941)
(11937)
(11790)
农业经济(10745)
(10463)
(9656)
技术(9640)
(9638)
银行(9615)
环境(9404)
(9288)
农村(9275)
机构
学院(223819)
大学(216135)
(87969)
经济(86102)
管理(83988)
理学(73218)
理学院(72381)
研究(72352)
管理学(71155)
管理学院(70762)
(63032)
中国(57277)
农业(48539)
科学(47418)
(44536)
业大(43335)
(38493)
(37248)
中心(35714)
(35515)
研究所(33770)
农业大学(30752)
财经(30257)
(29379)
师范(28991)
(28007)
(27711)
(27524)
北京(26814)
经济学(25478)
基金
项目(153075)
科学(118795)
研究(111440)
基金(109342)
(96951)
国家(95942)
科学基金(81230)
社会(70411)
社会科(66094)
社会科学(66075)
(62392)
基金项目(59774)
自然(52709)
自然科(51440)
自然科学(51423)
(50875)
自然科学基金(50525)
教育(49246)
编号(47452)
资助(41908)
成果(36751)
(35164)
(34072)
重点(33676)
(32771)
(32023)
课题(30999)
创新(29796)
科研(29413)
(29196)
期刊
(104495)
经济(104495)
(66170)
研究(59698)
中国(46802)
农业(44433)
学报(40169)
科学(35314)
大学(30227)
(29365)
学学(28729)
业经(25311)
管理(24587)
(22411)
金融(22411)
教育(21633)
(21338)
技术(17455)
问题(15381)
农村(14475)
(14475)
(14362)
农业经济(14068)
经济研究(14008)
财经(13605)
资源(12032)
业大(11999)
(11625)
图书(11522)
世界(11279)
共检索到33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霞,何晓蓉,刘淑珍,陈国阶  
运用实地抽样调查数据,初步探讨改则县的农户行为与牧民收入的关系,分析了城郊改则镇牧民收入低于其它乡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①由于区位优势,牧民试图寻求增收的捷径,而不安分于畜牧业的生产,导致草地的低效利用;②第三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发展导向没有与畜牧业相结合,而且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和经验,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比高,所以少数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户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家庭收入水平;③地处青藏高原,外出打工交通成本高,加上浓厚本土意识,牧民不愿意到外省打工,而本区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廉价,所以劳务输出并没有成为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④牧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生产技术,导致生产投入的利用效率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柳  俞乔  李志铭  
农牧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县域空间的角度分析农牧民收入质量的差异结构特征和成因,有利于增强制定区域发展公共政策的针对性。本文应用"风险矩阵分类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农牧民收入质量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发现,西藏农牧民收入质量在县域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中心—外围"特征,高质量的县集中在藏中地区,低质量的县分布于边缘地区,其主要成因是各区域在自然地理和生产条件、非均衡区域发展政策、农牧区就业结构、农牧民收入构成、中心城镇带动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本文是在对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均收入较高的日土县的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 ,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晓莉  丁文龙  黄菊英  
[目的]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文章力求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方法]为了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定量研究,该文就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5个因素19982013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晓莉  丁文龙  黄菊英  
[目的]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文章力求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方法]为了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定量研究,该文就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5个因素1998~2013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消除共线性带来的影响。而后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模型通过了t检验,F检验,Dubin-Watson经验,拟合优度较高。[结果]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得出农牧民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关键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可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西藏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第三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5.643 362%,第二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10.815 5%。回归结果与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现状及农牧民收入实际状况较为吻合。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状况,在该文最后对提高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晓蓉  李辉霞  陈新武  
在西藏农牧民收入实地调查中,发现偏远的日土县人均纯收入却位居全自治区第一。文章详细分析了日土县的调查资料、探讨其主要收入来源与构成,发现畜牧业是该地区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日土县畜牧业现状特点,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类似该地区的高原单一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突出特色、资源互补,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强求经济结构多元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蕴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西藏也开启了新的城镇化进程,提出了"一圈三带两点一线"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农牧民实现非农就业成为西藏城镇化的关键,农牧民非农就业能力的高低对就业质量起着本质上的作用。本文在对西藏农牧民进行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非农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农牧民目前非农就业能力进行总体评价,并进一步研究农牧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柴剑峰  龙磊  
非农就业对川西北藏区农牧民脱贫奔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提出非农就业的四维影响模型,并基于DC县315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确定了农牧民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再借鉴ISM模型构建农牧民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的逻辑关联与层级结构,研究表明:农牧民受教育水平、家庭健康结构、是否参与合作社、居住地到县城距离、居住地海拔、是否接受非农产业扶持、是否接受非农技能培训是农牧民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非农产业扶持、非农技能培训和参与合作社情况是表层直接因素,家庭健康结构和居住地到县城距离是中层间接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居住地海拔是深层根源因素。据此,分析其政策含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猛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为例,以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从自然地理条件、制度供给、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深入地客观分析了目标县域欠发达的原因,从而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以及援助对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广利  陈俊傲  瞿枭  
西藏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虽然其民族、宗教及地域特点对其家庭传统养老模式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这一养老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挑战。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家庭及青年群体的深度访谈与问卷分析,从制度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三位一体"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养老保障制度改进的模式进行设计,从而为西藏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为西藏乃至广大农牧区养老模式及其保障体系的政策设计提供镜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师学萍  宋连久  龚红梅  何燕  
本文对西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特征进行了分析。从产业结构层面、家庭收入层面及政策层面三方面,分析了西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十二.五"西藏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应从农牧民转变思想、完善家庭收入结构、建立帮扶措施和构建集中连片致富模式;政府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一产业投资力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措施配套增收奖励、带头人负责制、保险机制及完善社保制度等保障机制三个层面进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课题组  严思勃  
"三农"工作是西藏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发挥中央赋予西藏特殊优惠货币政策的作用,促进农牧民增收,已成为西藏金融部门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西藏农牧民收入概况入手阐述了西藏金融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措施及其效果,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农牧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了金融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小文  朱新林  
贫困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普遍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或民族中。西藏是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难度大、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贫困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切实改善西藏生态环境,解决农牧民的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如若不能很好解决,会严重影响西藏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西藏环境资源与农牧民贫困关系的研究,认为恶劣的环境条件是导致西藏农牧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对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将西藏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农牧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强  谷睿莹  
为了全面了解西藏农牧户小额农信贷的行为特征,为牧区小额农信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3年7月,笔者开展了以当雄县为例的牧区农牧民小额农信贷行为调查。调查表明,西藏牧区农牧民小额农信贷行为在农牧户理解能力、农牧户文化水平、农牧户借贷动机、农牧户信贷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为此,西藏牧区小额农信贷发展必须立足于农牧民小额农信贷行为特征,加强金融创新和金融机构的服务拓展,实现小额农信贷推进和牧区经济壮大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