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7)
2023(13724)
2022(11118)
2021(10580)
2020(8521)
2019(19282)
2018(18785)
2017(37144)
2016(18971)
2015(20902)
2014(20362)
2013(19746)
2012(17559)
2011(15392)
2010(15315)
2009(14272)
2008(12649)
2007(10956)
2006(9423)
2005(7987)
作者
(48122)
(40785)
(40080)
(38118)
(25276)
(19325)
(18184)
(15842)
(15491)
(13942)
(13648)
(13618)
(12367)
(12195)
(12088)
(11983)
(11850)
(11707)
(11613)
(11542)
(9894)
(9661)
(9523)
(9470)
(9301)
(9161)
(8675)
(8647)
(8008)
(7899)
学科
(77651)
经济(77582)
(63323)
管理(51757)
(47552)
(42174)
企业(42174)
方法(33429)
农业(31809)
数学(30361)
数学方法(29982)
(26616)
金融(26614)
中国(25369)
(24942)
银行(24938)
(24091)
业经(22313)
(21092)
(18997)
地方(17140)
(14109)
贸易(14095)
(13915)
财务(13871)
财务管理(13841)
(13822)
企业财务(13248)
(12798)
技术(12068)
机构
学院(254390)
大学(246712)
(111369)
经济(109355)
管理(104743)
理学(91759)
理学院(91033)
管理学(89673)
管理学院(89221)
研究(76176)
中国(66275)
(52566)
(49655)
(47646)
科学(42305)
中心(40711)
财经(40514)
农业(39787)
业大(39615)
(37286)
(35967)
经济学(34507)
(34481)
经济学院(31427)
研究所(31094)
经济管理(30625)
财经大学(30297)
(29932)
师范(29667)
(29057)
基金
项目(179355)
科学(144249)
研究(137408)
基金(132591)
(112940)
国家(111902)
科学基金(99069)
社会(91006)
社会科(86188)
社会科学(86168)
(70963)
基金项目(70644)
教育(62030)
自然(61102)
自然科(59762)
自然科学(59752)
自然科学基金(58692)
(57669)
编号(57083)
资助(52084)
成果(43998)
(40664)
(40037)
重点(39492)
(38968)
国家社会(38411)
课题(37071)
(36449)
创新(36260)
人文(35991)
期刊
(117944)
经济(117944)
研究(68791)
(56280)
中国(46137)
(39984)
金融(39984)
农业(37700)
(37254)
管理(33551)
学报(32293)
科学(32261)
大学(27386)
学学(26458)
业经(26455)
技术(22222)
教育(21002)
财经(19213)
经济研究(17178)
(17022)
问题(16861)
(16472)
农村(14896)
(14896)
农业经济(14116)
(12665)
世界(12546)
理论(12368)
经济问题(12201)
技术经济(11909)
共检索到363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乐柱  杨明婉  颜梁柱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志国  徐德财  覃朝晖  
本文基于农户潜在融资需求的视角,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对农户意愿性融资渠道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判别农户融资过程中更加倾向民间渠道的原因究竟是主观偏好还是被动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基本特征、信贷环境、社会资本以及信贷需求特征变量均显著影响民间融资渠道选择;农户融资选择过程中更加倾向民间渠道是在充分信息条件下被动选择的结果,而非农户融资的主观偏好;以往基于显性信贷需求得出的研究结论,由于忽略了农户潜在融资需求的数据样本和融资选择行为的意愿性特征,因此值得商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热依拉·依里木  
通过分析新疆农村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根据McFadden’s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和美国经济学家(Mayer)的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der theory),对新型小农户家庭融资次序偏好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小农户对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需求较大,亲友贷款和其他民间渠道贷款需求相对薄弱。户主技能水平、储蓄存款以及家庭经济决策十分显著地影响农户的融资偏好顺序,农户非农收入、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对农户融资偏好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以往借贷经历对农户融资渠道次序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新疆新型小农户实际融资路径遵循正规金融渠道、亲戚朋友等非正规渠道、自我积累的"倒啄食顺序"的偏好。基于经验研究,提出了金融改革政策需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融资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差异性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志国  朱欣乐  赵晶  
本文基于吉林省804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会按照从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既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也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路径啄序选择融资路径;农户家庭人均土地面积越大、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越大、工资性收入越高、教育支出越多、生活支出越多,其获得贷款的概率越高;而农户家庭成员学历越低、种植业收入越高,则其获得贷款的概率越低;并且,农户的融资主要是用于满足消费性支出需求,而不是生产性支出需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种粮大户把正规金融作为融资渠道的首选,会按照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既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又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路径。文化程度、成为大户年数、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和地区对种粮大户融资路径偏好有显著影响。家庭收入、银行关系、抵押品及担保人对种粮大户实现正规金融转化有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银行关系越好、拥有抵押品和担保人的种粮大户越容易实现正规金融转化。地区对种粮大户实现正规金融转化有负向影响,地处非农垦地区的种粮大户越不容易实现正规金融转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馨乐  李扬  杨向阳  
基于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假设,本文借助理论模型发现,如果农户面临的正规借贷渠道交易成本过高,则农户将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由此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两个方面量化交易成本,实证检验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可以起到信号甄别的作用,从而降低农户与借贷资金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在非正规借贷渠道已经得到验证,不同类型的个人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个人社会资本的作用小于社区社会资本;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包括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增加服务农户的信贷工作人员、提高对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率、扩大对农户贷款总规模等,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增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雅清  林丽梅  李玉水  魏远竹  
#N/A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樱  王静  
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樱  王静  
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柴时军  
本文基于信任视角实证分析了居民对熟人圈的特殊信任和对社会公众的普遍信任对家庭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影响的稳健性估计结果表明:普遍信任、特殊信任分别显著提升了家庭首选正规和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可能性;从实际融资额度来看,特殊信任促进了家庭整体的融资行为,但其对非正规渠道融资额度的影响更大,而普遍信任显著提高了家庭正规渠道融资额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家庭非正规渠道融资额度;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居民家庭的融资渠道选择行为中普遍信任的作用得到了强化,但市场化并未改变特殊信任对家庭是否首选正规或非正规融资渠道以及不同渠道下融资额度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家庭收入以及家庭人口特征如家庭成员数、党员身份、户籍、婚姻、年龄、性别等对家庭融资渠道偏好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佳楣  罗剑朝  张珩  
在对陕西省样本农户融资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发现,农户资金借贷行为比较普遍,借贷动机偏好是生产性支出;农户资金积累能力较弱,在资金投入量较大的项目上对借贷资金依赖度较高;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获批率高,但单户授信额度较小。同时,利用灰靶决策模型对西部地区农户融资路径偏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户融资路径偏好顺序依次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他融资渠道。建议针对农户融资现实偏好特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挖掘农村金融市场潜力,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磊玲  张云燕  罗剑朝  
基于2011年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分析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对其增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是正规途径借贷规模的4.15倍,在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性投资方面发挥着较正规金融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50%的非正规途径借贷农户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90%是用于生产投资,且二者的生产性资金投向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金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畜牧业和非农产业,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主要投向种植业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借贷规模和资金用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叶明华  汪荣明  
文章基于安徽省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进行收入结构与保险偏好、灾后融资约束与农业保险偏好之间的相关性测算和显著性检验,并对兼农型农户和纯农型农户分别建立农业保险偏好的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发现:(1)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对不同农户群体产生两重效应,对兼农型农户表现为收入效应,对纯农型农户表现为替代效应;(2)灾后融资工具的多样性会降低农户的保险偏好,政府灾后救助对农业保险存在挤出效应;(3)农业保险条款和精算定价的复杂性构成了农业保险的技术性"壁垒",抑制了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群体的保险偏好。因此,文章建议,针对纯农型农户和兼农型农户保险需求的差异,逐步细化和创新农业保险险种体系;针对不同类别农户群体引导其对不同风险融资工具进行取舍和有效搭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雨  宋全云  尹志超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家庭微观数据,从信贷需求结构和信贷渠道偏好的角度对中国农户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主要表现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较高,但获得正规信贷的农户比例较低;同时,有非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非常高。有信贷需求的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比例较低的原因有:1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中未申请贷款的农户比例较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2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中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农户比例较高,正规信贷需求缺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农户有正规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的可能性,也显著降低了农户具有非正规信贷偏好的可能性。因而,金融知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峰  蒋远胜  
理解农户融资偏好是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前2008年和震后2010年两次调研共722户灾区农户样本数据,发现地震影响和政府行政干预改变了农户灾后初期的融资偏好、农房重建贷款存在逆向选择风险等。政府可设置租金来缓解灾后金融抑制程度,但长期需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取代其熟人圈层保障功能,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将自身融入到乡土熟人圈层,并持续改变农户融资偏好而获得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