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0)
2023(14421)
2022(12092)
2021(11389)
2020(9813)
2019(22615)
2018(22413)
2017(43408)
2016(23267)
2015(26326)
2014(26286)
2013(26006)
2012(24142)
2011(21696)
2010(21842)
2009(20688)
2008(19756)
2007(17864)
2006(15509)
2005(13747)
作者
(67227)
(56768)
(56214)
(53577)
(35669)
(27191)
(25795)
(22203)
(21574)
(20160)
(19268)
(19160)
(17622)
(17613)
(17597)
(17524)
(17197)
(16478)
(16278)
(16243)
(13963)
(13952)
(13770)
(13240)
(12855)
(12798)
(12521)
(12514)
(11582)
(11482)
学科
(97716)
经济(97608)
(71355)
管理(61624)
(49305)
企业(49305)
(49055)
方法(44144)
数学(39650)
数学方法(39146)
农业(32538)
中国(29120)
(27909)
金融(27905)
(26722)
银行(26683)
(25974)
(25714)
业经(24444)
地方(22606)
(21950)
(18840)
(18255)
贸易(18244)
(17763)
(16597)
财务(16545)
财务管理(16502)
企业财务(15730)
(14319)
机构
学院(332251)
大学(327876)
(137523)
经济(134625)
管理(128785)
理学(111436)
理学院(110263)
研究(109133)
管理学(108224)
管理学院(107617)
中国(89068)
(73536)
科学(67898)
(67443)
(61851)
农业(56996)
(55746)
业大(55333)
中心(54630)
研究所(50855)
(50786)
财经(49600)
(45135)
(42509)
师范(42057)
经济学(42026)
北京(41204)
(40469)
经济学院(38250)
(38086)
基金
项目(225325)
科学(177153)
研究(164250)
基金(163216)
(141912)
国家(140668)
科学基金(120857)
社会(103924)
社会科(98251)
社会科学(98220)
(91287)
基金项目(87176)
自然(78294)
自然科(76493)
自然科学(76467)
自然科学基金(75100)
(74733)
教育(74677)
编号(67860)
资助(66624)
成果(54087)
重点(50651)
(49868)
(49656)
(47077)
课题(45891)
创新(44028)
科研(43801)
国家社会(42655)
教育部(42256)
期刊
(150113)
经济(150113)
研究(90409)
(73642)
中国(62964)
学报(53539)
农业(49570)
科学(48858)
(47569)
(44855)
金融(44855)
管理(41432)
大学(41022)
学学(39169)
业经(30118)
教育(29186)
技术(28703)
(24219)
财经(23833)
经济研究(21694)
问题(21164)
(20321)
(18106)
技术经济(16342)
理论(16153)
统计(16131)
世界(16038)
农村(15816)
(15816)
资源(15442)
共检索到487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淑娟  
山东省农户中,有较大比例的有效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文章从"农户是否具有融资意愿""农户的融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谁更可能满足农户的融资意愿"三个方面采用二元及多元logit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融资意愿先减弱后增强;山东中西部地区农户以及新型农业主体更容易产生融资意愿,家庭人口数量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金融基础设施越多、支柱性产业影响越大,越可能产生融资意愿。正规金融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户的融资意愿,但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表现出对正规金融的青睐。正规金融机构为解决信息不对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淑娟  
山东省农户中,有较大比例的有效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文章从"农户是否具有融资意愿""农户的融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谁更可能满足农户的融资意愿"三个方面采用二元及多元logit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融资意愿先减弱后增强;山东中西部地区农户以及新型农业主体更容易产生融资意愿,家庭人口数量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金融基础设施越多、支柱性产业影响越大,越可能产生融资意愿。正规金融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户的融资意愿,但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表现出对正规金融的青睐。正规金融机构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措施依然是农户获取正规金融融资的重要羁绊,POS机、ATM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方便存取、支付,对提高融资意愿的满足程度作用不大,因而正规金融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互助民间金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户的融资意愿,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但随着农户家庭金融增产的增加,农户对互助民间金融的劣势越来越敏感,因而互助民间金融的发展需要有新形式,目前试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淑娟  
山东省农户中,有较大比例的有效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文章从“农户是否具有融资意愿”“农户的融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谁更可能满足农户的融资意愿”三个方面采用二元及多元logit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融资意愿先减弱后增强;山东中西部地区农户以及新型农业主体更容易产生融资意愿,家庭人口数量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金融基础设施越多、支柱性产业影响越大,越可能产生融资意愿。正规金融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户的融资意愿,但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加,农户表现出对正规金融的青睐。正规金融机构为解决信息不对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淑娟  陈宗义  陈祖胜  Ye Bai  
20142017年山东省普惠金融现状调研显示,大半农户未获得合意的融资期限。要提高农户的融资期限满意度,需要明确农户意愿融资期限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农户意愿融资期限平均约为16个月,近80%的农户希望融资期限在半年以上,近一半农户希望在一年以上。本文以融资期限结构理论中的期限匹配假说及交易成本假说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期限的因素。结果显示,在期限匹配假说下,家庭收入、融资生产性目的程度、当地支柱产业规模和是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变量对意愿融资期限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春海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的特征有所不同。本文以对山东省14个省辖地级市30个镇的33个村的农户资金需求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论证分析,并解释原因;最后结合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璐  贺超  林华忠  
从农户角度出发,基于辽宁、福建、江西、湖南、陕西、甘肃和云南7个省份3 500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探究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林地面积、商品林面积比例、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总支出、家庭林业总收入、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并提出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提高林业收益、促进商品林发展、对固定特征农户进行重点推广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洁  秦富  
本文基于对河北省435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户金融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农户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信用社社员身份、农户家庭经营土地面积、农户家庭净资产水平以及农户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认知对农户借贷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三峰  王非  贾愚  
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10省(区)开展的农户借贷专项调查的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信用评级对农户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用评级对农户急需资金时最愿意选择的融资渠道和创业时最愿意选择的融资渠道有不同的影响,信用评级后的农户更愿意从农村信用社融资,这意味着农户信用制度建设在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上有积极作用;其他条件不变时,信用评级对农户创业有正向影响;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功能上具体替代性。因此,加快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设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应成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调整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黄显雷  赵俊伟  程磊磊  常志州  钱小平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岳书铭  綦好东  杨学成  
本文以农户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农村公共品及其融资现状、农村公共品需求的特点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品融资的基本态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看,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整体水平较低,并且,不同类型村庄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公共品融资的投向与农户对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公共品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农村公共品融资管理监督制度尚不够完善;农户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上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已有很大提高;政府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定位和有效发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奇  陈海丹  王会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密云水库库区和山东省沿南四湖地区250位农户的问卷调研,利用二元Log it模型研究农户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和农户所处位置与大城市的距离对农户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受教育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耕地面积、非农收入占比、风险承受能力、环境意识变量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玉苹  孙炜琳  朱立志  
[目的]生物菌肥对于土壤改良、环境改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生物菌肥在整个肥料产业中所占份额较小,迫切需要探讨如何从农户角度提高生物菌肥的施用比例。[方法]基于设施蔬菜农户的数据,构建Bivariate Probit模型,对农户生物菌肥的购买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农户的生物菌肥购买意愿和行为总体上呈现一致性,愿意购买的农户中有97. 77%的农户具有实际的购买行为;但两者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从差异因素来看,质量安全检测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户文化程度、种植年限、对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了解程度,经销商推荐,施肥指导对购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共同因素来看,生态环境认知变量对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影响不显著。[结论]要推广生物菌肥,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农业行为的约束性,提升经销商的规范经营意识,采用集中招标等灵活的价格政策,提升农户的生态技能,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出台更完善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苏亮瑜  
本文对2005年广东省农户融资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农户融资需求目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当前融资体制和条件下,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低收入、贫困农户融资难比较突出,存在明显的信贷障碍。因此,必须从制度安排上入手,进一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构建适应农村多种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户金融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消除农户融资体制上、技术上的障碍,切实满足农户金融服务需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宫攀  韩振玲  
山东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形势。而农户是耕地利用的主体,其投入量及投入结构的变化对耕地产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山东省农业劳动力特征、耕地利用现状、农户耕地投入结构及产出水平、农户耕地投入意愿4个方面,对55个县域,79个行政村,208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劳动力明显不足且质量低下,种植结构较单一、且耕地细碎化程度高,总体看耕地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农户的投入意愿与资金、国家奖励政策等因素有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晓  臧涛  张全景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山东省五莲、东平和垦利等三县(区)的379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Heckman二阶段模型和比较分析法,探究农户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与差异,为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案例区被调查农户对土地政策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且认知水平与结构均存在地域差异。(2)个体特征、资源禀赋和区位因素对规模经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政策认知和社会保障因素的影响却不显著;所选四类因素均表现出了对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其中影响力度较大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素主要是"是否参加农业保险"和"新型经营主体认知程度"。(3)27.70%的受访农户存在规模经营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形,山区与平原农户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表现出一定差异,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的因素也有较大不同。(4)建议深入了解农民的政策认知水平与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因地制宜构建信息平台、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土地+服务"的二元规模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